罗劲松,任雪娇
(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401)
氰化物被广泛运用到我国很多化工行业中,它可用于制造颜料(铁蓝)、印染氧化助剂、油漆油墨、赤血盐,并在染料涂料、电镀、炸药、化学试剂以及医药、冶金、食盐、合成树脂等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用途[1]。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氰废物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处置,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2]。
氰化物属高毒性物质,大多数氰化物都为剧毒品,极少量的氰化物就会造成人、动植物和水生生物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毒死亡。氰基进入人体后便生成氰化氢,氰化氢在极短时间内就会引起人头痛、身体不适、心悸等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目前,国内外对废水中的氰化物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固体废物中的氰化物研究较少,针对含氰废渣的相关文献资料也很少[3-4]。近年来,人们不断寻求更加安全和经济的方法来处理含氰废渣,以减少或消除氰化物对环境的危害[5]。
实验所用废渣取自四川某化工厂,是生产黄血盐钠 、苯乙腈 、氰化钠 、偶氮二异庚腈、亚氨基二乙腈等农药中间体时产生的废渣及过期产品,属于危险废物。经检测,实验所用的废渣氰化物含量为18400mg/kg。
采用管式炉模拟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系统,尾气净化采用先干法后湿法处理,保证烟气指标达到国家烟气排放标准。
采用高温焚烧方式,以焚烧残渣、吸收液中氰化物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焚烧温度、焚烧时间等因素对氰化物残留量的影响,找到经济环保的含氰废渣处置工艺条件。
氰化物检测方法为《HJ 484-2009水质 氰化物的测定 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 745-2015土壤 氰化物和总氰化物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一定温度下,氰化物在有氧气、水蒸气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6],产生氰气、氰化氢、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物质。因此,含氰废渣经过预处理,将废物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并通过控制焚烧系统的温度和物料停留时间,促进氰化物发生分解,最终反应生成为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烟气与石灰、活性炭充分反应吸附,再经碱液吸收,达到无害化处置的目的。大致机理如下[7]:
氰化物一次分解:
络合氰化物 2K3[Fe(CN)6]=6KCN+2FeC2+2N2+(CN)2
易释放态氰化物 KCN+H2O+O2=NOx+CO2+CO+HCN+K盐氰化物二次分解:
CN-+O2→CNO-+O2→CO3-+N2+CO2
焚烧残渣处理后执行《GB 18598-2019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烟气指标执行《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循环碱液处理后执行《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焚烧温度的影响
取30g含氰废渣分别在500℃、650℃、800℃、950℃、1100℃下焚烧30min,用0.1mol/L的NaOH溶液吸收尾气(三级吸收),测定吸收液和炉渣中的总氰化物,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焚烧温度的影响
从实验现象及结果可知,含氰废渣在450℃左右开始分解,650℃以上有机氰化物基本燃烧充分,炉渣中氰化物含量较低。800℃时分解产生的CN-较多,导致一级吸收瓶氰化物含量高,但炉渣氰化物残留量最低。1100℃时出现烧结现象,主要是因为废物中含黄血盐钠,软熔点低,高温焚烧生成焦体。综合考虑能耗和实际生产处置问题,选择含氰废渣焚烧温度为800℃。
(2)焚烧时间的影响
取30g含氰废渣在800℃分别灼烧10min、20min、30min、40min、50min,用0.1mol/L的NaOH溶液吸收尾气(三级吸收),测定吸收液和炉渣中的总氰化物,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焚烧时间的影响
备注:“0.04L”表示低于检测线。
从实验现象及结果来看,含氰废渣焚烧时间<20min时,焚烧时间过短,废渣燃烧不完全,释放出的氰化氢气体较少,大部分氰化物残留在炉渣内。灼烧时间越长,含氰废渣燃烧越充分,焚烧50min时出现轻微烧结现象。焚烧时间在30~40min范围内,含氰废渣焚毁率最高且炉渣里氰化物含量较低,在达标条件下为提能增效,本实验选择30min为最佳焚烧时间。
(3)对比实验
考察碱石灰和活性炭对烟气的去除效果:取30g含氰废渣在800℃分别灼烧30min,第一组实验尾气选择湿法处理:不连接活性炭、碱石灰,用0.1mol/L的NaOH溶液吸收(二级吸收);第二组实验尾气选择先干法后湿法处理:尾气先经过活性炭、碱石灰,再用0.1mol/L的NaOH溶液吸收(二级吸收)。
测定两个吸收液和炉渣中的总氰化物,结果见表3。
表3 对比实验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活性炭和碱石灰对尾气中的氰化物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含氰废渣高温焚烧产生的尾气选择先干法后湿法处理,保证烟气达到排放标准,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1)氰化物毒性较大,加上企业含氰废渣混堆混存,导致废物成分复杂,增加了处置难度。因此,需要建立氰化物高温焚烧污染物分布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得出氰化物分解与焚烧温度、焚烧时间的关系,气态、液态、固态中氰化物的残留量,以此探究高温焚烧处理含氰废物的最佳处置工艺条件,为企业的批量处置生产奠定基础。
(2)实验表明:该含氰废渣高温焚烧工艺条件为焚烧温度800℃,焚烧时间30min,焚烧产生的尾气选择先干法后湿法处理,此条件下含氰废渣焚毁率最高且炉渣里氰化物含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