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焦毅
说起航天员,人们就会想到他们只身前往危机四伏的太空,突破一个又一个人类极限,完成一系列神秘而宏伟的任务,不断刷新人类对太空的认知。不过抛开这些宏伟的太空任务,航天员的生活中其实充满了各种不为人知的糗事,格外有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航天时代的初期,航天员反馈的每一种感受都会引起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因为它们很可能会成为重要的研究线索。不过也并不是每一种感受都有研究价值,这其中无法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乌龙事件,比较典型的就是太空头痛事件。
当时,有些航天员反馈,他们在太空中经历了神秘的头痛事件。为了最大限度上保证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安全,人们对此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究。
是颅内压力变化?还是舱内氧气不足?全都不是。最终的谜底是:咖啡因脱瘾症状。这些航天员平时很喜欢喝咖啡,即使到了太空也没有忘记这一口。然而这些咖啡在被送入太空之前,经过了冷却干燥处理,这一过程使得咖啡里的咖啡因含量大大降低。所以,这些吓人的头痛,实际上只是咖啡因脱瘾症状。
为了便于航天员在舱内自由活动,国际空间站内遍布着供航天员借力的扶手。但对于一位新手航天员来说,想优雅地利用这些扶手在半空中畅游却并非易事。他们往往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适应,其间有时候还会引发混乱。
一位航天员说,当他第一次试着从一个舱飞到另一个舱时,就因为动作过猛引发了一场混乱:在他身后,一堆没有被充分固定的科研设备全都飘了起来,在空中“自由飞舞”,把他吓出了一身冷汗。“初来乍到时,你就像是一头瓷器店里的蛮牛,毛手毛脚的。”他说。
▲ 喜提月亮脸
随着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太空旅行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不过太空旅行的初期,对于颜值较高、喜爱自拍的人们可能不太友好。
▲ 都是咖啡惹的祸
▲ 混乱制造者
▲ 午夜惊魂
失重的环境会打乱身体内部血液循环的均匀性,导致头部供血压力“超标”。在抵达太空的前几个小时,你的脸会变成航天员们所说的“月亮脸”,这时的自拍照估计很难在相机里存在超过一秒钟。
这种现象一般会持续2~3 天,其间你的脸会变得浮肿,直到你的身体搞清楚如何在微重力环境下维持体内各部位血液的正常供给。
一般来说,4 天之后你的脸便能恢复正常。这也就是为什么航天员吉姆·纽曼提出“如果你去太空,一定要去4 天以上”这个建议了。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总是伴随着各种惊吓,其中不仅有外部的惊吓,还有自己对自己的惊吓。
刚入太空时,航天员还未完全适应失重带来的一系列异常现象,比如,当你入睡时,随着身体的放松,手臂会飘浮起来,而不是老老实实地待在你身体的两侧。
航天员万斯·布兰德傻乎乎地忘了这事儿,结果把自己吓了一跳。当时其他几位航天员都选择把自己固定在睡袋里,而布兰德则选择只用个夹子把自己夹在了扶手上就睡了。
半夜时分醒来,布兰德看见有东西在他面前飘荡,吓得魂飞魄散——没错,那是他自己的两只手。
将所有糗事进行排行,最尴尬的要数航天服漏尿事件。
载人航天早期,男性航天员经常抱怨自己的尿液漏到了航天服的其他地方。研究人员反复排查了整个导尿管管路和航天服内部的密封性,结果研究了很久都没有发现问题所在。
问题并不是出在技术上,而是男性们的“虚荣心”——漏尿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航天员用的安全套导尿管尺寸选大了。原来,每当医生问男航天员们需要什么尺寸的安全套导尿管时,在男性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通常都会说“大号的”!
了解到事情原委以后,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当机立断,将航天员导尿管的号码从之前的大号、中号、小号,变为了大号、超大号和巨大号,这才大幅改善了“漏尿”问题。
不过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是纸尿裤,毕竟这个东西的尺寸没有什么虚报的价值。
▲ 摔杯达人
除了进入太空会发生各种糗事之外,久居太空的航天员回到地球之后,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返程囧事中最直观的表现可能就是人体行动能力的削弱。
太空的失重环境会使航天员的骨骼和肌肉逐渐萎缩,因此那些空间站上常驻的航天员每天都要坚持锻炼。但即便是这样,在回归地球时,他们的运动能力仍然会发生肉眼可见的退化。
对此,加拿大航天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曾回忆说,在他回到地球后的第一周里,他只能吃力、缓慢地挪动,就像在陆地上行动笨拙的哥斯拉一样,直到4 个月之后,才能正常跑步。
▲ 航天纸尿裤
▲ 哥斯拉
久居太空回到地球之后,航天员们的很多行为方式很难快速改变。而这一点,往往需要他们付出一点经济上的代价。
很多航天员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久居太空返回之后,他们经常会成为家里的“摔杯达人”——他们以为这些东西还能像在空间站中一样,只要放手就会停留在原地。
甚至有时当他们朝别人扔个东西时,直到看到东西摔在地上,他们才意识到,这已经不是空间站了,得多用点儿力气换成抛物线扔出去才行。
因为总是忘记重力的存在,诸如餐盘、水杯、遥控器等各种小物件,通通成了“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