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 一餐饭引发的脑梗

2021-03-18 09:36王幸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1期
关键词:低血压脑梗死早餐

王幸

程文立 

程文立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在高血压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复杂及难治性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病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 餐后血压变化竟引发脑梗

我们都知道,血压升高对身体会产生很严重的伤害,但血压突然下降时,血压由高到低下降的速度很关键,下降过快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问题。例如这位患者的血压在30分钟内下降90毫米汞柱,对体内的重要脏器,如心、脑、肾都会造成伤害。其中,对心脏和大脑的损伤最为明显,血压降低对脑部供血会产生一定影响,而脑部血流量突然减少,会导致大面积的脑梗死。

当患者的血压突然下降时,身体出现的感觉会因人而异。敏感人群可能感到头昏眼花,看不清东西,甚至昏倒、跌倒,程主任生动地将这种感觉形容为“就好像走在棉花上一样”。但无论是敏感,还是非敏感人群,血压的突然下降都是危险的。程主任介绍,案例中的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血压由180毫米汞柱下降至90毫米汞柱。這位患者在吃完饭以后感觉有明显的头晕症状,并且视力严重受限,已经无法认出家人,当他扶着桌子想要起身却差点跌倒,随后被家人送进医院抢救。经过CT检查后,发现该患者脑部发生大面积脑梗死!

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事件,血压突然大幅度降低的案例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程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另外两个案例。70岁的刘阿姨是位糖尿病患者,常常在进食后出现困倦、乏力、头晕及心率加速等不适症状,最严重时甚至出现双眼短暂失明。虽然失明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这让她自己和家人都感到惊慌。65岁的陈叔叔患有高血压,与之前那位患者一样,他饭后起身时,突然感到头晕,站不稳,甚至还因为“眼前一黑”跌了一跤。测量血压发现,陈叔叔的高血压竟然变成了“低血压”,且危及了心脑血管。程主任告诉我们,“眼前一黑”也与血压的快速下降有关,是血压出现异常的重要特征。

餐后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通过三位患者的案例,大家应该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老年人”“用餐后”“发病率高”等,这些都属于“餐后低血压”的特点。程主任介绍,这个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基本可以达到60%~80%,而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40%的人可能患上这种疾病,属于一种较为普遍,但危害极大的疾病,必须得到大家的重视。并且,这种疾病发病时除了会导致双目短暂失明、血氧含量失常,还有可能因血压失常导致重要脏器的供血改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甚至像前面的患者案例一样出现严重的脑梗死,且梗死面积比普通脑梗死更大。同时,患者也可能因这种疾病诱发心脏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程主任为我们总结了餐后低血压的几个特点:

1. 年龄大,60岁以上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2. 有基础性疾病史的人更易患。

3. 在进食后容易发作。

4. 可能反复发作,并且一次比一次厉害。

如果您吃完早餐后,也出现了头晕、乏力、脚踩棉花的感觉、走路不稳的情况,可以对照下图中的两种情况,看看自己是否属于餐后低血压。餐后2小时的收缩压与餐前相比下降了大于等于20毫米汞柱,或者餐后2小时收缩压下降至90毫米汞柱,这两种情况都可判断为餐后低血压。

每个地区的饮食习惯,都是经过历史沉淀,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现代许多年轻人能够接受十分“多元化”的饮食,但大部分老年人往往只习惯“高碳”饮食,每天米面不可少。虽然我们的饮食习惯很难改变,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身体却很容易发生变化,老化会让人体展现出一些问题。餐后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可达60%~80%,实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必须引起更多老年人及其家属的重视和关注。若老年人因餐后低血压而使自己的大脑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虽然短时间内不一定出现严重问题,但长此以往会导致更危险的情况——脑梗死。由于患者大脑处于低灌注状态,大脑无法摄取充足的氧气和营养成分,脑实质会发生一些改变,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因此,严重脑梗死的发生也会增加患者“痴呆”的概率。

● 导致餐后低血压的原因

“一日三餐”,有些人甚至还会加餐,又或者像糖尿病患者得少吃多餐,那么究竟哪顿饭才是这“要命”的一餐?程主任表示,三餐都有可能让患者出现突发状况,但其中早餐的发生率最高,为65%,午餐占19%,而晚餐最低,仅为16%。

高血压患者要警惕餐后低血压

程主任介绍,比起其他慢性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更易突发餐后低血压。具体有以下2大原因:

1.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情况。

在清晨阶段,我们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正处于交替的状态中,如果这种调节功能下降了,那么在清晨就更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

2.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很多高血压患者清晨阶段的血压会增加得比其他时间段更高一些,这叫作“晨峰现象”,在这之后便会开始缓慢下降。但恰恰血压逐渐下降时,是一般人吃早餐的时间。此时,若患者进食不当,就会导致腹腔血流量增加,促使血压下降得过快。

三个“致命”误区

患者梅老先生是一位有40年高血压史的患者,过年大家一起包饺子的时候,梅老先生感觉头晕得厉害,低压降至60毫米汞柱,高压也才约100毫米汞柱。这种情况持续了数天,但他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儿。梅老先生平时起床很早,五六点钟就会吃第一餐早饭,他的早餐习惯是一个豆包、一碗燕麦牛奶,可能再配点红薯或者南瓜。梅老先生的餐后低血压是否与他的饮食习惯有关?

其实,餐后低血压的发作与患者的饮食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早餐,若这顿饭吃得正巧合适,可能患者与疾病两者都“相安无事”,若吃得不够谨慎,餐后就会出现“血压突降”的情况。食物进入消化系统,胃肠道需要大量血液来消化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人体需要心率增加和其他部位血管收缩的协助才可维持正常血压。但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的衰退,无法维持这样的代偿机制,心脏无法充分增加心跳次数,血管也不能够充分收缩,因此导致血压下降。为此,程主任为我们总结了饮食的“三个误区”,教大家远离餐后低血压,即便是高危人群也可以通過注意饮食,避免紧急情况的发生。

误区一:温度过高。

吃进去的食物温度过高的话,进入消化道后会使消化道里的血液充盈时间更长,导致血压下降。所以进餐时不要吃太烫的食物,食物温度在40℃比较合适。

误区二:膳食量过多。

进食量过多,我们的消化时间和胃排空的时间会因此而延长。当我们消化时,血液会涌入胃中帮助消化,而老年人常见的粥样动脉硬化会导致内脏的血流过于丰富,胃肠道的耗血量和耗氧量太高,从而使外周的血压变低。

误区三: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

我国老年人的早餐饮食习惯往往偏爱主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营养素单一。碳水化合物是一种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素,并会被人体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会使血压下降。

高油、高糖、高碳水是导致餐后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年龄在60岁以上,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们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早餐搭配。程主任为我们列举了几样会造成血压下降的“危险食物”,其中有粥、豆包、油条、馅饼、含糖量较高的水果等;而适合餐后低血压高危人群常吃的“健康食物”,包括牛奶、酸奶、鸡蛋、玉米、全麦面包等富含蛋白质和粗纤维的食物。全麦无糖饼干属于粗粮,胃肠对它的消化吸收过程比较慢,也是作为早餐的不错选择。若是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葡萄糖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血压下降,务必少吃或不吃。

● 一个小妙招 预防餐后低血压

突发餐后低血压该如何应对?程主任为大家介绍一样好东西,如果把它加在自制酸奶中,就可以帮助患者将血压维持在安全范围内。这个“好东西”是一种安全可食用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把它添加在一日三餐中可以帮助患者减少餐后低血压出现的次数,它就是瓜尔胶。瓜尔胶又名瓜尔豆胶,是豆科植物瓜尔豆的提取物,是一种半乳甘露聚糖,一般用作食品增稠剂,它的主要成分是半乳糖和甘露糖。瓜尔胶也是一种治疗糖尿病、胆固醇过多症和肥胖症的药物材料,它的药理作用主要为降血糖和血脂,它可以抑制糖在肠内的吸收和运输,延长胃的排空速度。将瓜尔胶加入酸奶中后,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减少胃肠道血液的聚集,从而达到减少餐后低血压发生的情况。

患者和家属若有在家自制酸奶的习惯,可以在制作过程中直接添加3~5克瓜尔胶,也可直接将瓜尔胶添加到牛奶里饮用,但注意牛奶的温度不要太高,尽量混合得均匀一些。喜欢吃主食的老年人,也可以在和面或煮粥的时候加一些瓜尔胶,以起到延缓糖分吸收的作用。瓜尔胶在一些大型超市都有卖,但糖尿病人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程主任总结了餐后低血压患者平日饮食的注意事项:

1.少吃碳水化合物。

2.少量多餐。

3.餐前可饮用一杯100毫升的温水。

4.避免餐前服用降压药,最好在餐后2小时或两餐中间服用。若有两种以上的降压药需要服用,需要分开吃。

程主任强调,老年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需要警惕餐后低血压,平日多注意监测餐后血压,提高预防及治疗,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猜你喜欢
低血压脑梗死早餐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早餐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低血压有害必须治疗?
脑梗死怎样治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老人血压切莫“重高轻低”
早餐,你吃对了吗?
丰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