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晶晶
“土包子”这个词,似乎昭示着包子是廉价又落后的饮食门类。不过,有个人偏不信这个邪,为了改变了一个包子委曲求全的人生轨迹,他可没少花心思——
默默无闻的包子要翻身
这个不信邪的人叫童启华,毕业于同济大学自动控制化专业。在他身上,商业天赋未必真的有多少,最显著的特征可能是精益求精。无论经营学校的鲜花店和报刊亭,还是在校园外的商业街卖鞋子服装、开美发店与网吧,他都绞尽脑汁打造极致体验。
与这些项目的差别在于,包子具有纯粹又温暖的特质:甭管汤包、烤包、叉烧包,肉包还是菜包,它们都有着爷爷奶奶辈儿的“群众基础”以及老街旧巷的热乎回忆……哪怕从工商注册到寻找供应商、物流啥的处处碰壁,童启华也一直告诉自己:“转行做包子吧,它有非凡的商业潜质!”
果然,他的“甘其食”包子店一度从母校门口抵达杭州,然后火遍大江南北。2015年的某一天,正品尝包子的童启华对着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哑然失笑:主人公阿宝居然用筷子夹包子吃!除了小笼包,咱们吃包子不都直接上手?笑过之后,童启华决定把包子产业开拓到美国,正儿八经地给金发碧眼的洋朋友补堂“包子课”。
财智时间:
在能把控的领域里赚钱吧!只要你留意,越熟悉的东西越容易找到新突破。灵光乍现时,请务必抓住它,并在有行动意愿的时间段内尽快行动。
做一个“有情绪”的包子
想当初,童启华的美国包子店试运营第一天,祖籍浙江的克拉克便跑来亲测了一个牛肉包,七尺小伙儿刹那间热泪盈眶,“终于能在波士顿吃到正宗的杭州包子了!”随后的侨学界座谈会上,会议的点心也一反面包、曲奇的常态,换成了童启华店里刚出锅的大包子,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包子是中国人的集体乡愁”嘛,华人群体必是坚实的受众!意识到这一点的童启华又暗自吃了颗“定心丸”。
至于那些对包子一知半解的老外,更是不出所料地对包子兴趣盎然:先前只听过包子的人紧赶着来店里探个究竟;心仪包子的学霸生甘愿排队半小时;苗条至上的美女一口气吃掉4个包子还直呼不过瘾……为了让他们对包子的爱更有“深度”,童启华专门在点单台放置了三个小册子:一份手艺科普,一份馅单说明,一份基于各种感官的“吃包子体会”。
包子以外,店里的“特色搭档”也是中西结合,饶有心机。饮品包括西方大众化的咖啡、蔬果汁,也不乏东方韵十足的豆浆和红茶,它们与包子一起,更能满足人们思乡、冒险等种种情绪的投放。
财智时间:
赋予商品以内涵,满足客户的情绪需求,让爱它的人欲罢不能,有效提高商品的黏性。
跟“流量大佬”做邻居
要说童啟华包子店的位置,简直能让人惊掉下巴——没错,他把店开在了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汉堡美食昔客堡店的隔壁。吃腻了快餐,转身吃包子方能刺激味蕾不是?在前期做市场调研时,童启华谨慎而敏锐地认为:在哈佛这样的高等学府附近,大家对外来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容易促成“跨文化”的饮食氛围。
定位于这种氛围之中,童启华的店面简约大方,完全开放的玻璃窗式操作台不遗余力地展示着包子制作的全镜像;颜值与技术双担的外国厨师,经历过“甘其食”包子学校3个月的系统培训及严格考核,能在1分钟内把22个面团擀成面皮,并在下个一分钟变出褶皱优美、相互间分量误差小于2克的包子……这哪里是包子?分明是活色生香的艺术品!
财智时间:
包子店与汉堡王这样的“流量大佬”做邻居,他们之间不仅仅是你追我赶的对手,还可以是协作共赢的伙伴——尽管这常常发生在无意中。而真诚,永远是维系受众信任和市场秩序的“法宝”。
童启华在国内的“甘其食”包子店取自老子《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愿景;而在美国的包子品牌则叫Toms BaoBao——英文名叫Tom的他,自诩“一个专门做包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