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科衡 施昌彦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课题,而作为实施“三农”中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之一,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新型青年职业农民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7年,原国家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绘制了新型职业农民规模超2000万人的蓝图。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新型职业农民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1]。作为脱贫攻坚战核心力量的新型职业农民,事关国家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分析其返乡创业的成效困境、提高其效率的对策,以及引导现代新农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来自返乡创业、农二代、转型期创业和年轻农民工等,来源较为复杂并且容易受前置身份影响,因此,在向该身份转变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面临身份认知和转换的问题,其身份认知受到职业认同、户籍身份、阶级身份三个层次的叠加影响,很容易出现身份模糊和角色融入困难的情况,如以体力为主的农民工角色为前置的新职业农民,在转型到电商返乡创业时,很容易出现职业角色融入上的困难,将以体力为主的工作转变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创业扶贫,改变乡村原有的农产品交易方式,而自身身份也会随着创业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当前电商扶贫和扶智政策的主流环境下,在微观的个体层面看,身份认知和角色融合是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的首要难题。
新型职业农民没有一个成熟的标准化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服务支持系统,因而会产生流动性大、专业化程度低、培训转化低、归属感弱等内生因素,在电商职业教育中的介入时机和形式、介入实操方式等都会导致新型职业农民在电商职业教育中的转化效能低下。新型职业农民的互联网意识和环境缺乏,限制了电商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水平,加之部分乡村处于刚刚脱贫或减贫阶段,教学资源和地方资源薄弱,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电商职业教育向农村电商创新创业效能的转化。
因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学习基础薄弱,文化水平普遍处于较低的层次,在与“互联网+”的情景融合中,必然会产生学习效果转化的困境,如何将输入式学习课程与电商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产生协同效应,这是源于新型职业农民电商扶贫扶智的内在根源性原因,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现有社会支持体系只能单向获取知识,对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的转化能力依然薄弱,而对知识的应用程度与电商创新创业的协同能力密切相关,只有将学习效果转化的输入与农村电商创新创业的输出进行协同,新型职业农民才可能有较为明确的农村电商经营规划和返乡创业成果转化[2]。此典型案例可见于新型职业农民直播带货的创新创业方式,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缺乏对于互联网流量的转化率的预判和对农产品品类的深入剖析,缺乏对成果内容的落地转化,无法与农产品创新创业渠道形成协同效应。根本原因在于新型职业农民缺乏一条更为畅通的学习转化与创新创业对接之路。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电商返乡创业效能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效识别新型职业农民的返乡创业动机、意愿等构成要素。而动机的满足和意愿的加强,只有通过有效地识别,才能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潜在需求和现实问题。比如,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蒋家村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在生鲜电商的创业动机,源于亲子健康与休闲,他们把生鲜电商的保鲜与体验属性进行了整合包装,在生鲜电商创业的同时,在农产品集散中心进行旅游线路的设计,将亲子互动的休闲空间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与展现。对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意愿的识别,对当地人力、土地资源的整合,互联网流量机制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图1 企业、政府、高校三方社会支持的协同框架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电商创新创业培育机制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点对点的专题职业教育培训、农创客典型帮扶、政策倾斜和补贴等,从形式和成效上看,现有的培育机制缺乏动态变化、体系更新较慢、信息不对称,造成创新创业培育机制的滞后和低效。因此,动态地建立和优化新型职业农民的电商创新创业培育机制,能够从多视角和多流程把控和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电商创新创业效能的转化。
整体性返乡创业培育机制从创业意愿、创业能力与创业机会相匹配入手,进入到培育机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涉农创业经验和过去经历,识别其创业机会并进行预判,将社会关系网络对接和融入原有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链中,再通过结合创业样板进行标杆作用的转化,在转化绩效中明确具体的指标和内容,结合宏观大环境和微观的基础设施,将新兴职业农民的个人观念和动机加以优化,最终形成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培育机制的策解决过程。
电商扶贫扶智实效转化过程中,主要的社会支持主体和力量来自企业、政府和高校三方,企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转化和实战技能提供了自我技能落地转化的现实场景,政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电商创新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而高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战场,可以输出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分别为在线上扶贫扶智网络课程、线下实战操作课程、现场一对一的创业辅导直播课程等,打破了以往单一的面授培训的知识堆砌,可以通过时空转换,实现职业技能的渗透、实践和个性化咨询方案的制定。所以,企业、政府、高校三方需要协同联动,共同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扶贫扶智创新创业效能的提升和快速转化。
从政策响应创新层面揭示了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政策响应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转化效果的过程、影响因素及规律,为政府组织管理和社会支持、形成共同命运体观念等提供了依据;从实践创新层面揭示了新型职业农民身份流动的特点、社会、政府、企业如何建立强有力的支持,改变创业培育模式,积极促进新型职业农民顺利达到良好的培育转化投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