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洋
军鼓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4 世纪,最初是由欧洲士兵配合其他乐器一起使用的。直到19 世纪,军队演奏小鼓的方式还是按照口传心授的传统方法,直到后来才把军鼓应用在管弦乐队中,最初的军鼓乐谱才开始正式使用。由于现代音乐作品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形式,要求演奏者能够击打出不同的音色和效果,所以演奏者通常会利用开合及松紧响弦、制音边击、边击或鼓刷等丰富音色和敲击内容。
现代军鼓的演奏形式较多的是在交响乐中配合定音鼓、交响大鼓、对镲、吊镲及小件打击乐器配合演奏,目的在于烘托乐队气氛,用于乐队不和谐和声的终止,推动乐曲的进行等。常见的还有在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等音乐形式中,作为套鼓中的一分子,和通鼓、底鼓、踩镲、吊镲等一起演奏,使乐曲节奏更加立体,可以演奏出不同的音乐风格。
1.单击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敲击方法,是非常重要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因为越是单一的练习越要调动更多的感官,从抬手高度、敲击位置、击打角度及手臂的摆动方面,要充分考虑拍子、力量、速度、音色等,要确实保证双手击打的准确性、一致性。同时在日常做单击练习时要多以单手击打结合双手交替的槌法来进行反复练习。单击的重要性不止体现于敲击速度,而在培养音色、节奏感、速度和手感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2.双跳是在以手腕发力完成第一次敲击后,利用鼓皮的弹性将鼓棒弹起的瞬间,介入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一起发力,完成第二次击打,并以双手交替敲击,循环完成RRLL RRLL 或LLRR LLRR。由于双跳在慢速敲击与快速敲击时手感差别较大,所以在练习双跳的时候应该先用节拍器将每个速度练习到位,再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在击打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鼓皮的震动、回弹,逐步适应速度变化造成的手感变化。练习双跳的重要性在于演奏复杂且较快的乐曲时,双跳能够非常好地解决蹩手的槌法,使乐曲演奏更加连贯、顺畅且赋有音乐性。同时,在装饰音演奏方面双跳也是必备的基本功。
3.复合跳是单击和双跳依次排列组合形成的具有有规律的、形式多样化的组合。其练习的重点在于单击与双跳切换时手腕需要主动抬起,感觉与单击练习的UP 相似,因此复合跳是单击与双跳的进阶练习。复合跳是军鼓基本功中非常重要的练习,在练习与应用方面需要鼓手拓展思维,不局限每拍音符数量(可在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中组合多种组合),同时还可添加重音改变律动,并需要演奏者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多种形式的组合与鼓组结合,以达到练习目的。
4.滚奏是打击乐演奏员都必须要熟练掌握的重要技巧。滚奏分为开放式与闭合式。用双跳连续、快速、均匀地演奏,形成的震音就是开放式滚奏,这种滚奏的最大特点是颗粒性比较好。闭合式是用双手大拇指与食指夹紧鼓棒并以中指形成支点来进行敲击,在敲击时要利用中指向鼓棒施压,尽可能让鼓棒在鼓皮上更多的弹跳。通过慢速练习将多次地弹跳均匀连接起来,最后以手腕主动发力带动手臂交替完成连续演奏形成闭合式滚奏,这种滚奏的特点是密度较开放式滚奏更好。
《天方夜谭》组曲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第三乐章《年轻的王子与公主》是一部抒写爱情的诗篇,也是四个乐章中最为优美的一章。开头部分用大量的弦乐奏出抒情动人的句子,并加以神秘的旋律配合木管将故事中王子的成长和与公主的初遇娓娓道出。而中段小军鼓、铃鼓、三角铁的出现更是起到了极大的烘托气氛的作用,在欢快的、热烈的氛围当中,为大家送上一段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本乐章D 段(谱例1)为困难片段,速度为Andantino quasi allegretto(近乎小快板的小行板)。同时乐段内有大量反复的六连音,其中第一小节起始力度为p,并开始渐弱,且在两小节的时值内渐弱至ppp。此困难片段的难点在于第二拍六连音加第三拍的八分音符,共七个音的演奏,由于乐曲速度较快,同时对音量要求极其苛刻,演奏有很大难度。针对极弱的、密集的音符,重点要放在击打时使用的演奏方法。此时可选择的击打方法为单击和双跳,两种方法对演奏者基本功都有较大挑战。用双跳演奏的难点在于击打时由于速度和音量的要求,会因为控制力减弱,导致双跳丢失颗粒感、音量难以控制、音色变化等问题;使用单击演奏时的难点在于时值容易拖沓、音乐不连贯。在解决两种演奏方法的问题时,是要在掌握两种敲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节拍器,在确保音符质量(速度、音色、音量、颗粒感、音头)的前提下,均匀加速练习,直至超过原曲速度,并通过鼓槌在鼓面位置的上下移动感受鼓皮和鼓槌之间的弹性,以掌握音色和音量的控制方法。在能够熟练演奏该片段时,演奏者还应注意声部间与指挥的呼应、与乐队的交流。
组曲第四乐章《巴格达节庆、辛巴达的船撞上立有骑士铜像的峭壁》,从刚开始描写节日现场的空前盛况,再到大海波澜壮阔的震撼景象,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这场狂欢盛宴中被刻画地细致入微。而作者用弦乐叙述开场,管乐和打击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起伏不断的节奏衬托下,无处不在地紧扣主题——巴格达的节日。紧随其后的是木管、弦乐和打击乐将一幕幕惊涛骇浪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人以震撼、气势恢宏的景象,也暗示着辛巴达的船撞到了峭壁。最后结束部分弦乐似呜咽的演奏,仿佛是在对勇敢的航海者寄托最后的哀思。
本乐章(谱例2)S 段和T 段分别运用两种技巧的滚奏,第一种是有颤音记号的闭合式滚奏。通过分析,S 段第一小节乐队全部终止在正拍部分,并在后半拍的位置上军鼓与弦乐一提琴声部同时进入,军鼓的力度为sf,同时在半拍内削减至p,一提琴的力度为sff 并持续保持演奏。这里需要军鼓用突强来强调音头,并很快减弱演奏四个小节以衔接圆号与小号,这时使用密度较好的闭合式滚奏即可实现对弦乐的伴奏及迎合管乐的进入。
(谱例1)
(谱例2)
T 段全段采用开放式滚奏进行演奏(也有演奏者使用单击完成演奏,本节为两种滚奏对比,所以不做讨论),这里使用开放式滚奏演奏的原因是,T 段整段军鼓与小号为同一节奏,即一个十六分音符和六个三十二分音符,共七个音符,演奏力度为mf 一小节后开始渐弱,在三小节后渐弱至pp。这里军鼓演奏的滚奏要突出与小号相同的节奏,并尽量强调每个音符,同时在四个小节后弱至pp 以接入长笛与双簧管的部分。为了突出与小号同步的节奏,这里选用颗粒感较好的开放式滚奏来进行演奏。
任何形式的音乐演奏,基本功都是保证曲目流畅、完整的前提,强大的控制能力更是对音色和音乐的重要保障。军鼓作为打击乐的启蒙乐器,是每一个合格的打击乐演奏员都必须长期坚持练习的乐器。而基本功则是衡量一个乐手好坏的直接标准,是每个乐手都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大多乐手来说,每天进行长时间的基本功练习是枯燥且乏味的,那么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希望此文能为一些乐手解决练习时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