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
河南省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市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承担着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任务。近年来,淅川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面积大、荒山绿化任务重的实际,持续推进困难地造林绿化,打造绿色生态屏障。目前,淅川县已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完成石漠化荒山治理面积38.2万亩,在环库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造林点12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1.32平方公里,工程区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2010年的每平方公里4100吨减少到每平方公里950吨,环库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的45.7%提升到52.4%。
“青山抱绿水,绿水映青山”已成为今日淅川真实写照。
淅川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岩石裸露,土层瘠薄,生态脆弱。全县石漠化面积达125万亩,其中需要治理的石漠化面积50多万亩,全是造林绿化难啃的硬骨头。
淅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困难地造林工作,在财力匮乏的情况下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沿丹江口水库东岸从南到北,梯次推进,在一座座山头依次实施灭荒造林。啃下一块块硬骨头,绿化了一座座石头山。
为了提高造林成效,务林人走遍每一座山头,创新推行植苗、直播、飞播、混交等多维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宜苗则苗、宜播则播。立地条件差、坡陡沟深,机械上不去、站不稳,他们就人工挖树穴、肩扛手提把苗木运上山。石头山上没有土,他们就背土上山,客土栽植;为确保苗木根部培土不被雨水冲走,他们扛来一块块石头,在每一棵树苗根部垒起月牙形围挡。没有水浇灌苗木,他们就在山上用石头围堰,铺上塑料布,建造蓄水池,然后采取车拉、人背及提灌的方式运水上山,再分级提灌。靠着一股拼劲,近5年,全县累计完成植苗造林25.2万亩,直播橡子营造栓皮栎18万亩,完成深山、高山区飞播造林10万亩,一座座山头重新披上绿装。
马蹬镇葛家沟困难地造林项目区,距丹江口水库约1公里,面积有6000余亩。在当地百姓眼里,这里“石头山连山,山上石头连”,石漠化程度严重。县里投资6000万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造林,全力推进项目。施工中,技术服务人员全程指导监督,每天有500多人次、20多台次挖掘机奋战在工地上,仅用3个月就全部完成造林任务。为管护好造林成果,护林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位,同时修建5公里防火通道,专业队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保墒,确保苗木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如今,三角枫、五角枫、丝棉木、楸树、山杏、火炬松、侧柏等苗木迎风屹立山坡上,石头山焕发出无限生机。
马蹬镇白渡荒山造林示范工程(造林前)
今天的白渡滩披上了绿装 (造林后)
造林接力赛
南水北调干渠绿化带
武家洲造林点是淅川困难地造林与景观造林有机结合的亮点。造林点紧邻丹江口水库和淅川环库公路,横跨3个镇4个村,总面积1.5万亩,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工程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合同造林。90余支造林专业施工队在尽量减少原生植被破坏的情况下,采取挖大穴、修鱼鳞坑造林的办法,克服困难,运苗、运土、运水上山,栽植各类苗木300余万株,造林一次成活率超过85%。造林树种以开花与常绿为主、落叶与彩叶为辅,20多种苗木按组团式块状混交模式栽植,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景观。
为确保造林成效,淅川县以提升造林成活率为核心,把重点区域的造林全部推向市场,采取企业和大户承包、专业队造林等合同造林办法,包栽包管包活,造林成活率均超过85%。同时,淅川县成立技术指导组,分包乡镇全程跟进,抓好科技服务;强化资源保护,建成智慧林业中心,购置应急救援艇、森林管护无人机,结合森林防火通信指挥车,初步形成“陆、水、空”三位一体的森林资源管护网络。多方联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河南省深度贫困县,承担着保护水质和脱贫攻坚两大责任。全县把林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大局,突出“短、中、长”三线战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短线”以项目见成效。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户倾斜,聘请近3000名贫困群众作为生态护林员,鼓励引导造林专业队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机会。2018 以来,该县先后在困难地造林区发放土地流转费3000多万元,发放劳务费8350万元,其中贫困户2942 人参与务工,发放劳务费 784.9万元。
“中线”以产业打基础。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林果产业补贴政策,整合项目重点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带动群众通过产业脱贫致富。县财政已兑现产业扶持资金9050万元,发展以软籽石榴、核桃、杏李为主导的林果产业33万亩,打造3000亩以上示范基地10个、千亩以上基地20个,林下套种面积超过1/3。发展林果基地增加了就业机会,让贫困群众变身产业工人,3万余名贫困人口捧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长线”以旅游管长远。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坚持全域旅游思路,“以林强旅、林旅融合”,对环库环城荒山、主要河流两岸、重要廊道两侧,大规模、高标准推进绿化,提高常绿、彩叶、开花树种比例,使通道变绿道、生态变景观。目前,该县已培育森林乡村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建成林旅融合示范园40个,1.1万多户贫困户依靠“绿水青山”端上了“金饭碗”。
山因林而绿、民因林而富、村因林而美、水因林而清。截至2019年底,淅川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0.66%降至0.9%,2020年2月已正式脱贫摘帽。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向好,水质监测109项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特定项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质标准。
丹江小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