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亮,褚卫华,孔 旭,路福男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苏州 215127)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是指位于股骨粗隆下2 ~5 cm 至股骨髁上2 ~5 cm 之间的骨干。股骨干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四肢长骨骨折[1]。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骨折处疼痛、肿胀、成角畸形、活动异常、肢体功能障碍等,部分开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患者还可出现出血、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表现[2]。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和钢板内固定术均是临床上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术式。本文主要是比较用这两种术式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90 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经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具有进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或钢板内固定术的指征;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障碍;有股骨骨折史或手术史;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随访脱落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髓内钉组(n=45)与钢板组(n=45)。在钢板组患者中,有男性32 例,女性13 例;其平均年龄和发生骨折至入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6.09±5.87)岁和(1.87±0.47)d;其中,闭合性骨折患者有33 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有12 例;骨折AO分型为A 型、B 型和C 型的患者分别有18 例、17 例和10例。在髓内钉组患者中,有男性30 例,女性15 例;其平均年龄和发生骨折至入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7.18±6.04)岁和(2.01±0.51)d;其中,闭合性骨折患者有34 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有11 例;骨折AO 分型为A 型、B 型和C 型的患者分别有19 例、17 例和9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对钢板组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协助其取平卧位,将其患侧肢体垫高。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在其患侧股骨的外侧或前外侧做一个切口。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适当延长其伤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骨折部位。清除骨折部位的凝血块和坏死组织,在直视下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尽量使其达到解剖复位。复位成功后,将6 ~12 孔的加压钢板放置在股骨外侧或前外侧,用电钻在股骨干上钻孔,拧入螺钉,对钢板进行固定。最后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对髓内钉组患者进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协助其取平卧位,将其患侧肢体垫高。在C 型臂X 线机下观察其骨折部位的情况。在其股骨大转子上方做一个3 ~5 cm 的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显露大转子顶点及梨状窝,并用弓状锥在大转子顶点做一个开口。在C 型臂X 线机下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在大转子顶点的开口处插入导针,对股骨进行扩髓处理。完成上述操作后,向股骨的髓腔内插入带锁髓内钉。在C 型臂X 线机下观察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若复位良好,则用锁定瞄准器在髓内钉的远端打入2 枚锁钉,在近端打入1 枚锁钉,将髓内钉锁定。最后冲洗并缝合手术切口。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及其临床疗效。用优、良、中、差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优:术后3 个月,患者的骨折端完全愈合,其患肢的功能和外形恢复正常。良:术后3 个月,患者的骨折端完全愈合,其患肢的功能和外形基本恢复正常。中:术后3 个月,患者的骨折端基本愈合,其患肢的功能和外形明显改善。差:术后3 个月,患者的骨折端未愈合,其患肢的功能和外形未得到改善[3]。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用SPSS 14.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钢板组患者相比,髓内钉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和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与钢板组患者相比,髓内钉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术中的出血量(ml) 手术的时间(min) 术后住院的时间(d) 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d)钢板组 45 329.27±54.35 90.45±10.65 13.75±3.14 95.29±20.86髓内钉组 45 209.17±56.56 73.86±9.26 11.87±2.08 75.34±14.40 t 值 4.58 3.14 3.22 3.40 P 值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股骨干是人体下肢最主要的负重骨。股骨干骨折患者若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发生下肢畸形及功能障碍。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尤其是复杂型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效果较差,其骨折端的复位效果不佳,易出现一些后遗症[4-5]。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在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根据其骨折的类型、部位及年龄等选取合适的内固定材料[6]。钢板内固定术是临床上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常用术式。在对此病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术时,钢板承受的应力为张力,若钢板对应侧的骨皮质出现缺损,易导致股骨干分担的应力作用在内固定物上,使内固定物发生松动甚至断裂,导致内固定失败[7]。另外,进行钢板内固定术时所做的手术切口较大,术中需要较大范围地剥离骨膜,易影响患者骨折部位的供血,不利于其骨折端的愈合[8]。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以下优点:1)固定的方式为中心型固定,更加符合股骨干的生物学特性,且不必大范围地剥离骨折部位的骨膜,可减小对骨折部位血供的影响[9]。2)能有效地纠正骨折部位的侧方移位、成角移位及旋转移位,增强骨折部位的抗扭转力,固定的效果好[10]。3)术后患者疼痛较轻,有利于其及早进行康复训练。4)位于髓腔内的髓内钉能促进骨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刺激骨痂的生长[11]。5)手术操作较为简单,手术的时间较短[12]。6)术后取出髓内钉方便。
综上所述,与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术相比,对其进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效果更好,能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和术后骨折端愈合的时间,提高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