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好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被淡化、弱化的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具体措施、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劳动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劳动教育重在树立劳动观念、培育劳动精神、培训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不仅能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全面实施劳动教育,中小学校要紧密结合实际,在课程建设、劳动实践、规范要求、科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解决思想问题。贯彻落实劳动教育,中小学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劳动教育放在与德、智、体、美等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激活工作动力,破解机制、条件、师资、场地等方面的制约。
第二,要推动常态管理。劳动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应与各学科紧密结合,与学校各项活动有机结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劳动机会,创造充足的劳动条件,如校园卫生打扫、寄宿制学校内务整理等。在安排劳动任务的同时,学校还要將其纳入班级常规管理,与文明班评选等活动相结合。
第三,要组织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可开展关于劳动教育的比赛,寓教于乐,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落实了劳动教育。
第四,要建设劳动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设劳动基地,或与学校周边的农场等合作,或在校园内开设种植园等。建设劳动基地,可以让学生经常性参加劳动,提高劳动技能,增长劳动兴趣。
第五,要完善评价机制。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劳动档案”,通过考核评价,全面提高学校的劳动教育水平。
劳动教育重在落实。落实劳动教育,基层学校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要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抓实、抓小、抓细,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动起来。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