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间鲤
锵锵锵!又是一年新春到,大门的春联不能少。古往今来,关于春联的八卦趣闻数不胜数,随便拿出一个就能逗你开心一笑。闲话少叙,请看前方记者发来的春联专题报道!
★惊爆!第一副春联的作者竟是史上著名的乌鸦嘴?
公元964年的新年,后蜀皇帝孟昶给学士辛寅逊安排了一项工作:大好春节,你在桃符上写两句押韵的吉祥话,图个好兆头。
辛寅逊赶紧从命,但是写来写去,孟昶都不满意,干脆大手一挥,放着我来!他亲自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有记载的春联,看起来确实很有文学水准和节庆氛围,可惜春联很欢乐,现实却很悲伤。第二年,后蜀就被北宋灭国了。宋太祖赵匡胤掳走了孟昶,委派了一个叫吕余庆的人去做后蜀首都的地方官,恰好合上了“新年纳余庆”。
而孟昶投降宋朝的时候,正巧赶上宋太祖的诞辰。要知道,古时候皇帝的生日都是普天同庆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宋太祖的诞辰叫长春节,这下又合上了“嘉节号长春”。于是,孟昶不但自己当了亡国之君,还得祝宋太祖生日快乐,心情怎一个郁闷了得。
虽说这是个奇妙的历史巧合,但不得不说,孟昶这副春联实在是够乌鸦嘴的,不过宋太祖表示,你的霉运就是我的福运,会说你就多说点儿!
★点赞!书圣门前“晦气”春联竟是机智“大喘气”!
相传书圣王羲之有一年过年写了一副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他自己感觉很满意,就让家人贴在了大门上。
没想到,由于王羲之的书法太有名,糨糊还没干,春联就被他的崇拜者们当成珍稀墨宝给揭走了。王羲之没办法,又写了一副“莺啼北里千山绿,燕语南邻万户欢”,让人拿去贴上,心想:你们揭了一副就罢了,总不至于蹲点守在我家门口吧?
结果,王家人低估了“羲之fans”的战斗力,天一亮,这副春联也“光荣”被盗。眼瞅着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要是写一副,揭一副,那可就没完了。
王羲之灵机一动,提笔写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当天晚上来偷揭春联的人就算再爱王羲之的墨宝也没辙了:谁也不能大过年的在门上贴这么晦气的春联啊,偶像算你狠,这副春联还是你自己留着吧。
到了第二天早上,王羲之在春联下面各加了三个字,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围观的羲之粉们肠子都悔青了:这是什么神仙写字?又是什么神仙大喘气啊!
★江南才子“土味春联”初体验:我皮这一下很开心。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书画双绝,作品深受人们喜爱。有一位商人敏锐地嗅到了“名人效应”的商机,于是他盛情邀请唐伯虎给自家商铺写副春联。唐伯虎欣然同意,写了一副“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这副春联既应景又喜庆,但商人却面露纠结,提出了两条修改意见:
第一,这个风格不是我的菜,我们生意人就喜欢通俗的,土味春联听说过吗?就是接地气,一定要接地气!
第二,你看,这个广告费呢我可没少给,你唐大才子卖书法作品可是按字数计费的,这上下联一共才十个字,我觉得有点儿亏!
唐伯虎被这奇葩的要求震惊了:难伺候的客户我见得多了,主动要求土味的还是第一次见。
性格不羁的唐伯虎起了玩心,于是,他写了这么一副春联: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没想到,商人见了却大喜过望:这画面感绝了!比喻贴切,通俗易懂,这就是我喜欢的风格!
唐伯虎:你开心就好……
★江南才子又因春联上热搜:论学好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这次引发舆论热评的另一位江南才子,名叫祝枝山。他给当地一位富户写了两副春联,把富户气得直跳脚,一纸诉状把他告到了府衙。
围观群众不免奇怪:这祝枝山可是有名的才子,文采斐然,怎么好心写春联反倒成了被告呢?
可一看这两副春联,大家都明白了,一副写的是“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另一副更气人“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好嘛,虽说这富户平日里无恶不作,鱼肉乡里,但祝枝山大过年的写这么丧气的春联,这不是给人添堵吗?
但是,祝枝山却大呼冤枉,坚持声称自己是在真心送祝福,只见他拿起笔,在春联上添了几个标点,两副春联立马变了样。
第一副变成了“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第二副变成了“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
县太爷知道祝枝山是存心捉弄富户,心中好笑,自然是判祝枝山无罪,暗暗給他竖了个大拇指。
★乾隆皇帝发表重要讲话:春联创作要力求朴实,不要总当“标题党”。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偶然路过了一处人家,这家虽然住的是简朴的茅草房子,但门上的春联却很不一般。乾隆皇帝定睛一看,内心有点儿不爽。
先看上联:数一数二门第。这让皇帝心里顿时来气:口气不小,我们皇家还没这么高调呢。再看下联:惊天动地人家。越说越不靠谱了,小小茅屋、平民百姓,也敢说惊天动地了?
再看横批,乾隆皇帝差点儿没背过气去:先斩后奏。好大的胆子!这春联谁写的?出来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
皇帝龙颜大怒,身边的人都吓得战战兢兢,赶紧找这户人家核实情况,结果出来回话的却是一个少年。少年不卑不亢地解释道:“启禀皇上,我老爹是卖烧饼的,平日里不得一个两个数给人家吗?因此叫‘数一数二门第。我二叔呢,是个卖炮仗的,质量一流,所以是‘惊天动地人家。”
乾隆皇帝一听:“这不是‘标题党吗?行吧,上下联朕也不和你计较了,这横批为什么叫‘先斩后奏,你倒是给朕解释解释。”
少年笑着说:“我三叔是杀猪的,杀猪的时候既要动刀子,还要吹气,这不就是‘先斩后奏吗?”
这解释一点儿毛病都挑不出来,乾隆皇帝听了也没脾气,反倒觉得这乡野少年机智有才学,于是嘉奖了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