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涛 刘祖义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由18世纪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所创。1901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他的《哲学总论》中提到了“美育”,我国一直沿用至今。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之后出台的第二个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
众所周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和学校美育工作。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不仅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民族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在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上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育的重要性存在着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等突出问题,有些人的审美出现偏差,有些人缺乏正确的审美观,以丑为美、以哗众取宠为荣等超出道德底线的言行频频见诸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而“立德树人”又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高考作文呈现出“落实立德树人,凸显时代主题”的命题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高考中,这一命题趋势仍会得到延续。因此,在进行2021年高考作文备考时,大家对“美育”这一关键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于美育,这些名言需牢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 孔子
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画家 吴冠中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作家 木心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教育部原部长 何东昌
审美是真与善的桥梁。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康德
在科学的领域里,时代的创造性冲动有力地迸发出来,在这里,对美的感觉和热爱找到了比门外汉所能想象的更多的表现机会。
——美国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有为健康的教育,有为认知的教育,有为道德的教育,还有为审美能力和美的教育。最后那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我们整个感性和理智的力量达到尽可能全面的和谐。
——德国诗人、哲学家 席勒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们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
——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苏联教育家 凯洛夫
美是到处都有的,但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法国雕塑家 罗丹
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至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种是完全不由于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
——思想家、教育家 蔡元培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
——学者、词人 王国维
美育不仅仅是一堂课、一次活动,而是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营养基”,肩负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审美就是让人学会欣赏并爱上生活。审美是人类实现诗意栖居的一种方式,通过审美,通过情感宣泄、情感表达,让人少一点激愤,多一点平和;少一点呆板,多一点情趣;少一点郁闷,多一点快乐;少一点执拗,多一点深思;少一點功利,多一点人性。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叶小纲
关于美育,媒体这样说>>
美育并不是一门具体课程
美育并不是一门具体课程,而是教育的一项基本育人目标,是所有教育内容和教学课程都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美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面向每一位受教育者,把他们培育成具有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公民。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等理念都是为了达到启蒙和养成学生能够辨别与认识美,并善于发现与创造美的良好审美素养。如此丰富且感性的教育,一门课程是不能胜任的,而应该贯彻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它还应该在家庭和社会空间里获得浸润和熏陶。
——摘自《中国教育报》
美育是一种刚需
在物资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尽管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摘自《人民日报》
传统美育蕴含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一直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通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
美育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感性教育
人们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总希望在生动活泼、情意盎然的形式之中,注入某种微言大义,似乎这才是教育的唯一追求。殊不知,美育所追求的就是生动活泼、情意盎然本身。人们对于美育的价值,总希望在“动之以情”之后,还有一个所谓的“晓之以理”。殊不知,美育追求的就是动之以情本身。
教育绝不仅仅以发展智力为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生存发展所必需的潜能。一个人的愉快、崇敬、狂欢、痛苦、焦急、悲哀等内心体验,个体情感的压抑或满足、敏锐或麻木、丰富或枯竭对于他的生存质量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情感麻木、枯竭或压抑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十分富足,他的個体人格也不会有全面的发展,其生存也不会完满、幸福。再则,我们身处一个以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青年的创造力与他们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等感性素质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对于发展国民创造力、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感觉迟钝、想象贫乏、情感枯竭的一代,一定是缺乏创造力的一代。对此,我们应该有及时的清醒认识。
——摘自《人民政协报》
美育不能功利化和技艺化
受长期以来应试文化的影响,学校美育越来越陷入功利化和技艺化倾向。忽视美育的育人价值,仅着眼于名利,或为艺术领域培养、输送专门人才,在美育实践中存在着单纯专业主义、轻视或忽视育人功能的现象。从整体上看,当前学校美育并未显示出美育的特点,而是一味地模仿专业艺术教育,知识与技能化取向十分明显。有些学校和家长为了给学生升学时创造一些有利条件,片面强化音乐和美术等技能训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成了美育的主要目标,学生的人文和审美素养几乎被枯燥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完全取代。此外,为了追求名利效应,有些学校和地区鼓励教师培养艺术特长生,教师、家长鼓励孩子参加艺术培训、考级;教师为了在比赛、评比中获奖,不厌其烦地排练节目、筹备公开课。出于诸如此类的功利目的,艺术课堂势必会成为技能的训练场,只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学习,以“技”斥“美”,终将导致美育失去其应有的教育性。
——摘自《教育科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塑造美好心灵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学校美育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有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塑造“心灵美”放在首位。
大家都知道中国美学有八个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大画家张璪的话,成为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心源”是说“心”为照亮世界万物之源,世界万物就在这个“心”上映照、显现、敞亮。所以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又说,宋元山水画“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本身”。这就是说,在中国美学看来,“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美的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
所以,实施美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唱歌,学会画画,欣赏音乐,欣赏美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心灵美”,使青少年具有一颗美好的、善良的、感恩的、爱的心灵,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美好的事物,懂得帮助他人,懂得爱父母,爱他人,爱祖国山河,爱天地万物。
——摘自“新华网”
备考素材
人物篇
蔡元培:中国美育第一人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蔡元培对我国近代教育贡献极大,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曾提出过著名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这“五育”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其中美感教育是蔡元培先生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教育思想,尤其以“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闻名于世。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在其《赖斐尔》《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教育独立议》《以美育代宗教》等文章中都有体现,特别是1917年他在北京神州学会的讲演词、后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中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最具代表性。他还亲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这是蔡元培在北大亲自讲授的唯一一门课),并且在北大建立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戏剧研究会、音乐传习所,大力推动艺术学科的建设,成为中国美育第一人。
鲁迅:一个被文学“耽误”的国民设计师
鲁迅拥有多重身份,除了弃医从文的作家,他还是一位审美一流的民国设计师。
鲁迅的美术功底很深,他自幼喜爱美术,并受过很好的艺术训练。弟弟周作人在文章《鲁迅的青年时代》中回忆说:“鲁迅小时候也随意自画人物,在院子里矮墙上画有尖嘴鸡爪的雷公,荆川纸小册子上也画过‘射死八斤的漫画,这时却真正感到了绘画的兴味,开始来细心影写这些绣像……”
鲁迅的书籍封面设计很多采用“素封面”,即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颇有中国传统讲求的“留白”意境,远超于如今市面上花里胡哨的书籍装帧。《美术报》曾发表过一篇关于鲁迅设计书籍装帧的文章,对于《呐喊》的设计,文章写道:“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呐喊两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來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这个封面不遣一兵,却似有千军万马;它师承古籍,却发出令人觉醒的新声。”
鲁迅非常重视美育。很少人知道鲁迅在北京大学教授的科目里就有《美术略论》,甚至他还举办过全国儿童艺术展览会。他说:“美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美术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进步的美术家——这是我对于中国美术界的要求”……
王澍:建筑大师眼里的最丑建筑
建筑设计大师、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对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翻出美国一家网站曾评选出的全球最丑十大建筑的照片,让他挑选出感觉最丑的两张。
这十张照片有捷克奇奇科夫电视塔、美国西雅图体验音乐博物馆、迪拜亚特兰蒂斯饭店、罗马尼亚国会大厦、中国沈阳方圆大厦和巴西石油公司总部等。
王澍只看了一眼,就挑选出其中两张——迪拜的亚特兰蒂斯饭店和外形为铜钱状的中国沈阳方圆大厦。这个结果出乎现场所有人的意料,因为在美国网站上,大家票选出的“最丑”建筑的前两名并不是这两座建筑。
王澍说:“从生态和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在世界能源、生态如此危机的前提下,迪拜人为了满足娱乐的欲望,在一个几乎没有水的沙漠里人造这么一座建筑,绝对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主持人点点头,随后又问:“那么,方圆大厦呢?作为一个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师,您不觉得这个建筑充满了浓郁的中国味吗?”
王澍回答道:“铜钱形状确实充满了中国味,但它的金钱味更浓。至于为何觉得它丑,因为英国一个建筑史家说过:‘如果一座城市的建筑是庸俗的,那么整座城市里的人都将跟着它变得庸俗。”
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冯双白:美育可以改变一个人
“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奇妙地改变一个人,帮助他建立群体关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如是说。
冯双白喜欢给人分享一个故事。汶川地震的时候,他曾带领一批舞蹈家到当地的羌族聚居区进行慰问演出,给当地的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救治。当听到演员们演唱羌族歌曲的时候,很多观众流下了眼泪,但人群里有一个小男孩却无动于衷,自顾自地低头看书,而且一直没有翻动书页,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演员们组织观众进行互动游戏,这个孩子才慢慢被吸引了。当演员们又开始给观众们表演舞蹈、唱歌时,这个孩子把目光从书本上挪开。“当我们邀请观众举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问谁来,这个小男孩说,我来。”冯双白说,当时大家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无法自拔,是艺术唤醒了这个孩子。
朱光潜:美学是一生的修行
“(他)大名鼎鼎,但毫不起眼,身材矮小,穿一身深蓝色咔叽布中山装,踏一双布鞋,像图书馆的一个老员工,甚至有点像一个杂役工。他满头银发,高悬在上,露出一个宽大的额头,几乎占了半个脑袋。他步履稳健,全身透出凝重肃穆之气。”在当代翻译家柳鸣九的记忆里,这位毫不起眼的、不“美”的老者正是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朱光潜。
作为21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和现代美育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朱光潜一生都与青年为友。针对青年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以及青年即将面临或已经面临的诸多人生问题,他著书立说,把美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以通俗化、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表达,如朋友般地引导青年人正确看待人生意义,从美育的角度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谈美》是朱光潜早年留学西方时的美学思考和体悟,谈美从哪里来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人生的艺术化”;《谈美书简》则是其耄耋之年的心血之作,深入探讨了美学、艺术、文学中的美和美感、审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芙蓉姐姐”:“审丑”型“网红”第一人
“审丑”型“网红”大多长相平平,他们往往依靠出格的举动引人关注,借以出名、获利。而在十几年前爆红网络的“芙蓉姐姐”,堪称“审丑”型“网红”第一人。
“芙蓉姐姐”原名史恒侠,出生在一个陕西小城的普通职工家里。在被陕西省内一所普通高校录取后,她选择了复读。但造化弄人,一场意外的车祸使她无缘高考。她被迫重返之前考取的学校,毕业后准备考研,并将目标瞄向北大、清华。
随后,史恒侠连续三年考研失败,但与北大、清华结下了“奇妙的缘分”。2002年9月,她在刚买下考研资料后就迫不及待地在北大未名论坛考研版上发表《北大,你是我前世最深最美的痛》一文,随即引发轰动。2004年,她“硬凹S型”的照片在水木清华等论坛上走红。相貌平平的她,在照片中穿着大胆、姿势妖娆,并将照片的标题取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因此被网友嘲讽为“芙蓉姐姐”。出名之后,史恒侠利用“芙蓉姐姐”打造自己的IP,参加各类演出,频频出现在大众面前,“芙蓉姐姐”也因此一度成为低俗的代名词。
如今史恒侠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她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获得了足够多的红利,也影响了之后不少的人:罗玉凤自称“9岁起博览群书,20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被网友称为“凤姐”;男子周某因盗窃四次入狱,而一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却让他成为“网红”;自诩为“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在短短30秒内连续3次被自由搏击爱好者击败,其随后发表的“年轻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好自为之)”等言论却刷屏网络……
事件篇
博物馆进校园:让文物“活”起来
“捏完之后可以放置两天自然风干定型,也可以经过烘烤定型。”初一学生李佳坤一边忙着收拾手上的陶泥,一边说。他还表示,自己喜欢动手实践,尤其是亲自动手制作陶器。
这是位于哈尔滨市第六十中学的黑龙江省博物馆微型分馆中的一幕。2018年10月29日,这一微型分馆正式揭牌,“莺歌岭遗址专题展”也一同展出:陶片、大型打制石器、磨制石斧、石磨棒、骨器……学生们不用走出校园,就可以与这些远古器物近距离接触。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在馆内观看介绍莺歌岭遗址的视频短片、动手制作陶器等。哈尔滨市第六十中学德育主任潘继铭说:“这种形式的博物馆更易于被孩子们接受,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了解我们的古老历史,对我们做好德育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据悉,黑龙江省博物馆有60余万件藏品,文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博物馆与教育部门合作,在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系列微型博物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优势,让文物走进校园,目的是打破现有博物馆的场地限制,使文物‘活起来,对于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审美意识都有帮助。”黑龙江省博物馆馆长王军说。
云南中考改革方案公布:音乐、美术各20分
2020年12月3日,云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中考中,体育从50分提升到100分,音乐、美术两科分数从10分提高到40分(各20分)。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春骅表示,落实好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新方案,需要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各方密切配合。教育部门要督促学校开齐开足体育、美育课程,配齐配强专任教师,配足体育、美育设施设备,举办各项体育、美育赛事和展示活动。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美育课程,督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举办运动会、艺术展示等活动。体育、美育专任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和艺术展示活动。学生要认真上好体育、美育课程,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和艺术素养提升活动。家长要配合学校督促支持学生坚持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展示活动。
《方案》还提出,考试将更加注重过程性,避免一考定成绩。体育调整为初中三年一考为一年两考,美育调整为初中艺术测评+艺术统考+艺术实践活动。
“美育云端课堂”助推文明校园建设
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文明风尚,打造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2020年5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了“美育云端课堂”活动,足不出户就能欣赏艺术盛宴。
泸溪职中地处武陵山片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泸溪县,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山区县中的山区职校。该校以“美育云端课堂”为契机,将其作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组织全校2000多名师生观看了“美育云端课堂”的录播视频。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聆听,在观看到“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时,曾经学唱过《保卫黄河》的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激动。同时,班主任根据视频内容开展相应的主题班会,有机融入德育主题教育,开展别开生面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课堂。
据了解,“美育云端课堂”活动由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联合主办,中央音乐学院等全国近300所艺术院校以及十大交响乐团,在6天时间里举办的网上云展演。通过演唱演出、名家讲堂、音乐党课等系列艺术形式,助推文明校园建设,用艺术陶冶情操、抚慰心灵。
沈阳城市学院: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培育校园文化,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沈阳城市学院的育人理念。校长徐伟浩认为,美育不是孤立的“课”,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美育教学至關重要。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早在2009年独立办学初期,沈阳城市学院就成立了美育教学部,实施美育艺术教育。2014年,学校将美育正式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开设歌舞类、乐器类美育课程基础上,将戏曲、民乐、曲艺、书法、国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引入美育课程,即面向各专业大一学生开展美育艺术教育,共成立行进管乐团、民乐团、舞蹈团、戏曲团等10个艺术团,设置专项学分2学分,共计两学期64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手学和自主学,建立了“学分认定与三挂钩(日常活动水平、艺术掌握水平、集中展演水平)”综合评定办法。各艺术团还成立了高水平演出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演出和市级、省级、国家级艺术比赛。学校还先后邀请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芭蕾舞团、辽宁交响乐团、盛京管乐团等多家文艺单位到校演出。
2020年8月,沈阳城市学院获批2020年辽宁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单位,为省内4所中小学进行美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持续、稳定、有效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美育。
实战演练
原创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阳光中学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美育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将举办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书画摄影展,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这次活动获得了阳光中学学生的积极响应,但学校规定参加活动的人员只限于高一、高二学生,很多高三学生对这个限制表示不满,决定推举一位代表给学校写一封建议书,希望学校允许高三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请你以高三学生推举的代表身份,给学校写一封建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新材料情境型作文试题,突出了实用性,彰显了“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作文材料以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为主导目标,旨在转变学校、教师等方面的观念,做好美育工作,落实“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要求。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明确文体。题目要求以高三学生推举的代表身份给学校写建议书,建议书的格式与普通书信的格式相同,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标题,通常只写“建议书”三个字,有时为了突出建议的具体内容也可写“关于×××的建议书”。称呼,写明受文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姓名,要在标题下顶格书写,并在后面加上加冒号。正文,要先说明缘起、目的,再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建议要具体明白、切实可行。结尾,一般要写上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落款时,将提出建议的团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写在右下角,日期写在团体名称或个人名字的下方。
其次是明确对象。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三学生推举的代表,其任务是向学校相关领导提出建议。学校不让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也有其合理的原因。所以,在提建议的时候态度要严肃、认真,语气要谦恭、恳切,不说过头的话,不用命令的口气,不要让人误以为是在要挟。
第三是明确目的。写建议书的目的是希望学校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学校不允许高三学生参加这一活动的原因。一般来说,学校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是认为高三学生参加这一活动会耽误学习,影响高考成绩。因此,在写作时可以考虑使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和“釜底抽薪”的手法,先赞扬学校对美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到位,美育工作落实比较到位,再对其限制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初衷表示理解,然后论证这一活动和考试成绩的关系,最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
佳作示例>>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关于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建议书
文/许明慧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我是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我谨代表全体高三学生向您提出关于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建议。(开篇的称呼、问候语以及对建议内容的介绍,均符合建议书的文体特征。)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展示多样化的校园文化,将美育工作落实到位,给广大学子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值得大力提倡。唯一的遗憾是高三学生受到了限制。
我们充分理解学校限制高三学生参与这次活动的初衷。毕竟,高考已迫在眉睫,正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备考。学校的良苦用心我们很理解,但限制我们参与活动却并无必要。(概述材料,肯定学校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的意义,并强调自己的观点,考虑周全,论述严谨。)
学校担心我们因参加活动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学习成绩。但我们认为参加活动与耽误学习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在高三这个关键时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成绩固然十分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适当的课外活动的重要性。“近代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曾说:“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正如可口的佳肴需要油盐酱醋的合理搭配,精美的画作少不了各种颜色的巧妙点缀,即使是面对高考,认真备战也并不意味着我们所有的时间都应被学习填满,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何尝不是对时间的另一种有效利用呢?(引述名句,并采用类比论证之法,论述高三学生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的意义,说理形象而又富于理趣。)
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甚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有位哲人说:“休耕之后的田地会献出累累的硕果。”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方为正确的学习之道。我们观察燕子的飞行轨迹,会发现它在高飞前总会降低高度,紧贴地面,待力量积蓄完成,便倏然向上,直冲巅峰,于空中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其实,课余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正是我们积蓄力量的最佳机会吗?暂时的降速不正是冲击巅峰的提前预热吗?从主张治国应一张一弛的周文王、周武王,到用一天酒醉缓解九日案牍劳形的白居易;从为创作《最后的晚餐》而白天做梦的达·芬奇,到通过放松获得创作灵感的莫扎特,他们都深谙这样的道理。相反,若是过分强调学习、工作,忽视了必要的休息,反而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运用引用论证、假设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阐释了高三学生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的作用,论证灵活,说理有力。)
作为高三学子,我们深知,真正的实力不会因为短暂的休憩而湮没,学习成绩的提高也绝非临阵前磨枪就能一蹴而就的。我们的底气来自数百个日夜的勤学苦练,我们坚信,在高考考场上,我们一定会迎来厚积薄发的一刻,也请学校领导相信我们能做到。
我们每个高三学生都有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也渴望着拥有一个能绽放自我的舞台。我们真诚地恳请学校能够考虑我们的建议。(照应开头,总结上文,表述得体,强化了建议书的现实意义,同时深化了主题。)
此致
敬礼!
高三学生代表:×××
×年×月×日
点评:
文章开篇即亮明观点——“请允许高三学生参加文化艺术节活动”。接着概述材料,肯定学校开展文化艺术节活动的意义,对学校限制高三学生参与活动的初衷表示理解,并顺势强调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是对时间的另一种高效利用”“参与文化艺术节活动,甚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两方面逐层展开论述,环环相扣,既回应了学校对高三学生参与活动的担忧,又点明了高三学生参与活动的意义与作用。结尾用得體的语言呼应开篇,强化观点,简洁有力。全文建议书格式正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充实鲜活,语言表达精准而不失灵活,值得大家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