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大城县医院,河北 廊坊 065900)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严重的病毒性脑炎可引发脑疝、呼吸衰竭及脑性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咪达唑仑、地西泮及阿昔洛韦等药物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以2016 年11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大城县医院收治的150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该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NSE 及S100β 水平的影响。
选取2016 年11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大城县医院收治的150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 例患者中有男性37 例,女性38 例;其平均年龄(23.14±6.11)岁。对照组75 例患者中有男性40 例,女性35 例;其平均年龄(22.08±5.47)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癫痫、镇静、物理降温、脑保护、抗感染及脱水等常规治疗,同时使用阿昔洛韦对其进行治疗。阿昔洛韦的用法为:按照5 mg/kg 的剂量取该药,将其与500 ml 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匀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治疗1 次,连续治疗7 ~10 d。在此基础上,用免疫球蛋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的用法为:按照0.2 ~0.4 g/kg 的剂量取该药,将其与100 ml 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匀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日治疗1 次,连续治疗5 d。
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在两组患者入院后次日的清晨,分别采集其4 ml 的空腹静脉血,对血液标本进行30 min 的离心处理(转速为3000 r)后,得到上清液。将血清标本放置在-70℃的冰箱内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人S100β 蛋白(S100β)的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相关的操作。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2]。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恢复正常,其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意识恢复正常,但其精神状态未恢复,其临床症状未完全消失。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及临床症状均未发生改变,其病情甚至在加重。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 <0.05。详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 及S100β 的水平相比,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NSE的水平较高,其血清S100β 的水平较低,P <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SE 及S100β 水平的对比(± 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SE 及S100β 水平的对比(± s )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36)对照组(n=26)t 值 P 值NSE(ng/ml)治疗前 15.30±1.82 15.18±1.86 4.528 >0.05治疗后 3.68±0.25 0.81±0.08 12.014 <0.05 S100β(μg/L)治疗前 7.15±0.85 10.53±1.31 3.184 >0.05治疗后 0.41±0.01 0.61±0.03 10.362 <0.05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由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病[3]。该病具有散在或流行发病的特点,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粪- 口,其次为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该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惊厥、呕吐、发热及颅内高压等,病重时可发生共济失调、感觉障碍、复视及斜视等神经系统症状[4]。
免疫球蛋白是利用健康人的血浆,采用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血浆制品。该药具有抗病毒、抗炎的作用,可降低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使病毒丧失活性。该药中含有的独特型抗体可形成复杂的免疫网络,发挥免疫调节及免疫替代的作用,从而可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另外,该药可减轻患者大脑受损的程度,发挥显著的脑保护作用[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免疫球蛋白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调节其血清NSE及S100β 的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