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勇
(滨州利世骨伤医院骨科,山东滨州 2566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多数患者常合并腰椎滑脱症,致使其出现腰腿疼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可通过药物、理疗等措施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运用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机体创伤较小,不干扰腰椎对侧软组织,同时还可以重建脊柱正常序列,提供足够生物学稳定性[1]。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具有重建脊柱稳定性的优势,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采用该方法治疗较易导致临近节段退变加速等情况,加大手术治疗风险[2]。而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可保留非手术侧关节,避免术后远期潜在风险,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较高[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与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在滨州利世骨伤医院接受诊治的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41~78岁,平均(57.38±4.12)岁;病程0.3~7年,平均(3.02±0.42)年;其中滑脱Ⅰ级25例,滑脱Ⅱ级11例,滑脱Ⅲ级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42~77岁,平均(57.37±4.13)岁;病程0.4~8年,平均(3.53±0.75)年;其中滑脱Ⅰ级24例,滑脱Ⅱ级12例,滑脱Ⅲ级8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腰椎间盘CT或MRI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者;经严格非手术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者;行椎间融合术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者;过敏体质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滨州利世骨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护理人员辅助患者取俯卧位,麻醉医师采取全身麻醉,运用DHXC- Ⅱ高频医用诊断X射线机(北京大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52300710,型号:E5804SD-P3)行透视,确定病变具体位置并且实施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在腰部正中线沿标记处作7~10 cm纵向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具体措施: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运用钝性分离法剥离骶脊肌,定位患侧上下关节突,运用咬骨钳清除部分黄韧带,实施神经根管减压,切开纤维环,清除椎间盘,置入试模,将融合器放入椎间隙,行C型臂透视确认融合器位置满意后,在患侧椎弓根椎植入椎弓根钉,行C型臂透视确认安装位置满意后,清洗切口,置入引流管(长春艾迪尔医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械注准20192140074,型号:T-12Fr-B),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运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具体措施:手术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在健侧实施椎弓根钉(6.5 mm×45 mm)内固定。术后对两组患者均实施防感染与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术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其中腰腿、下肢疼痛消失,活动不受限制,滑脱完全复位为症状消失;腰腿、下肢疼痛缓解,滑脱未显著改善为症状改善;症状腰腿疼痛症状严重,体征无显著改善为症状严重[4]。总有效率=症状消失率+症状改善率。②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指标,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5](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感越强烈)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评分,ADL评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④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评分与腰椎功能评分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7]评分评估功能障碍,分值为0~50分,分值越高代表障碍越严重;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8]评估腰椎功能,分值为0~29分,分值越高代表腰椎功能越好。⑤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腰椎活动度指标,包括第3与第4节腰椎(L3~4)活动度、腰5骶1椎体(L5S1)活动度。⑥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硬膜外血肿、复位异常、神经根粘连。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 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总有效率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2.2 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
2.3 VAS、ADL评分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与术前比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与术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ADL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VAS、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术前比,*P<0.05。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
2.4 ODI、JOA评分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DI与术前比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与术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ODI、JOA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ODI、JOA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术前比,*P<0.05。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JOA:日本矫形外科协会。
?
2.5 腰椎活动度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3~4活动度与L5S1活动度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比较(±s, ° )
表5 两组患者腰椎活动度比较(±s, ° )
注:与术前比,*P<0.05。L3~4:第3与第4节腰椎;L5S1:腰5骶1椎体。
?
2.6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正常生活。临床多应用针灸、推拿及牵引等常规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无法根治该疾病,不利于提升患者预后效果,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可将腰椎融合器与患者自体骨植入腰椎滑脱部位,并对该部位实施固定与复位,治疗效果较好[9]。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且安全性较高,其原因在于,采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从双侧入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出血多,且易造成相邻椎间盘退变加速;而实施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可修复被破坏的脊柱生物力学,缓解腰椎功能,对腰椎损伤程度较低,对椎旁肌肉剥离与脊柱后方结构破坏较小,并降低手术操作步骤与内植入物消耗,且采用该方法治疗操作较为简单,创伤小,从而可有效减轻术中创伤,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缩短术后术口愈合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更符合微创治疗理念,同时还可以帮助滑脱腰椎恢复至正常位置;并且可相应扩充椎管有效空间,缓解硬膜囊受黄韧带与椎间盘压力,降低导致腰部前移的剪切力,提高关节突关节应力,减轻肌肉痉挛情况,改善局部微循环,促使其功能与结构重建,从而避免硬膜外血肿、复位异常、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全面提升治疗有效率[10-11]。
同时,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ADL评分、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L3~4活动度与L5S1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表明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升腰椎活动度,其原因在于,采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会导致腰椎生物力学发生改变,使得关节突、椎弓根,以及韧带应力发生变化;加之手术在椎间孔成型过程中会将上关节突尖端磨除并应用动力系统切除增生骨质与后移椎体后缘,导致腰椎疼痛;而实施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可显著缓解患者机体功能受限情况,缓解患者疼痛感;此外,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通过将椎弓根钉平行深入椎体,获得良好支撑力,并能够增加前中柱支撑力,来自前方的剪应力可使椎弓根螺钉上应力维持动态平衡,同时稳定螺钉内固定系统,有助于前方植骨材料骨愈合,还可以显著维持椎间隙高度,促使滑脱腰椎快速复位,显著提升病变腰椎稳定性;此外,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可降低对前路内脏与血管神经损伤程度,并可实现对病变腰椎提拉复位与固定作用,通过椎弓根螺钉与纵向连接棒间撑开与加压等作用力,能够恢复椎体序列正常生理曲度,确保腰椎稳定性,增加植骨融合率,从而显著提升患者腰椎融合率与稳定性,进而显著提升腰椎活动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12-14]。
综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升腰椎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