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蓝芝,黄 玲,伍学芬,郑修婷
(秀山县人民医院护理部,重庆 409900)
健康教育能力是指顺利而有效地完成健康教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技术、才能和行为态度的总和[1]。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公众防控意识和能力,是打赢疫情阻击战的重要保障之一[2]。但少数民族地区因交通、经济、教育、互联网等资源缺乏,医务人员健康教育意识薄弱、健康教育能力较低,患者及照顾者不能很好地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导致医患沟通费时、费力,健康教育难度增大。护士作为医院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其履行普及防控知识职责的首要条件是具备较好的健康教育能力。本研究调查了少数民族地区某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现状,为提高其健康教育能力提供依据。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在少数民族地区某医院的护士271名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能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问卷填写。排除标准:不能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问卷填写。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确定调查问卷内容,利用电脑问卷星软件录入调查问卷,将问卷链接通过各科室护士长发送给护士。(1)自行设计医院护士一般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最初学历、最终学历、人员类别、职称、工作年限、带教经历等。(2)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量表,由仝慧娟等[3]以国内外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参考美国公共卫生组织提出的患者教育模式,结合我国护士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研发,其Cronbach′α系数为0.949,效度指数为0.935。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36个条目,即评估能力(9个条目)、计划能力(8个条目)、实施能力(12个条目)和评价能力(7个条目)。采用Likert自陈式量表5级反应制进行计分,1~5分各表示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完全符合,总分36~180分。得分越高表示健康教育能力越高,反之,表示健康教育能力越低。此次共发放问卷273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27%。
2.1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比较 不同职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比较分)
续表1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比较分)
2.2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 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总分为(143.61±19.59)分,其中评估能力评分为(36.99±4.29)分,计划能力评分为(31.94±4.19)分,实施能力评分为(47.29±6.85)分,评价能力评分为(27.39±4.26)分。不同民族、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护士评估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护士实施能力及评价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最高学历护士评价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续表2 不同人口社会学特征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分)
2.3不同培训经历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 接受学校、科室、医院内、院外等健康教育培训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各维度评分与没有接受相关培训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接受过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实施技能、专科知识、心理知识培训的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各维度评分高于无相关培训经历的护士,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4健康教育培训及影响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效果的调查 71.2%(193/271)的护士认为不需要参加健康教育方面培训;大部分护士建议在本院[56.8%(154/271)]或本科室[55.0%(149/271)]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关于健康教育培训的内容,护士建议以理论知识[63.5%(172/271)]、沟通技巧[62.0%(168/271)]、实施技能[55.0%(149/271)]、专科知识[59.8%(162/271)]、心理知识[54.2%(147/271)]为主。关于影响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效果方面,85.6%的护士认为是人员短缺、工作量大、缺乏健康教育时间;77.5%的护士认为是住院患者文化程度、年龄、理解力等自身素质;65.7%的护士认为是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见表3。
表3 影响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调查结果(n=271)
3.1少数民族地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亟待提高,尤其是评价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少数民族地区医院护士已具备基本健康教育能力,其中实施能力得分最高,与徐瑞[4]研究结果一致。护士应对患者或家属在不同住院阶段的教育需求及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这是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的基础,否则将会使健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5]。评估能力与民族、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有关,因为该地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支持力度大,护士受教育程度较大,尤其是离异、高护龄护士评估能力相对较强。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未婚、低护龄、低职称、非少数民族护士健康评估能力的培训及考核,推动其护理评估能力发展,减少因病情评估不到位而延误病情、引发或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价能力与最高学历、职称有关,这与第一学历为中专的初、中级职称护士缺乏护理效果评价相关培训有关。提示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加强低学历、低职称护士的护理评价能力培训,多举办或参加同行健康教育比赛,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互评,促进其健康教育能力提升。
3.2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无明显差异 刘继红等[6]对北京市部分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调查显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受职称和学历影响,其中职称较学历的影响更大。本研究中,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仅受职称影响,并未发现不同学历、工作年限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1)护士第一学历、最高学历为本科的比例较多,多数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相当。(2)不同研究对象的自我评价标准不同。高学历、高年资的护士可能对自己要求较高,因此自我评价时评分相对较低;而低职称、低年资的护士通过培训和实践感到自己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自我评价相对较高。(3)研究对象不同,本研究中护士学历、工作年限均有限,因此健康教育能力有一定局限性。
3.3护士对自身健康教育能力认识不足 本研究中,71.2%的护士表示不需要接受健康教育相关培训,提示护士对自身健康教育能力认识不足。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应该以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实施技能、专科知识、心理知识“五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应注意引导护士进行职业规划,加强其护理人文教育、患者人文关怀、终生学习意识[7]。通过培养学习,不断提升学历、职称及自身专业素质。
3.4缺乏院内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团队及分层级师资培养体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健康教育能力与职称有关,其中副主任护师健康教育能力评分居首位。提示在护理操作技能方面应完善以高级职称为指导的分层级师资培养体系,促进各层级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稳步快速提升,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士因自身、患者、体制方面等因素,影响了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效果,与李雁[8]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建议少数民族地区医院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1)充分保障人力资源,分层级培育健康教育师资;(2)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及评价机制,持续优化健康教育方法和流程;(3)组织健康教育多元化培训和活动,深化其质量评价标准及考核制度[2];(4)落实患者及家属宣教计划,利用互联网建立多学科护患健康教育援助群、同伴教育互助群,快速传播正能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识、技能或其他疾病相关知识[9]。
综上所述,该医院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整体水平良好,但仍有待提高,尤其是评价能力亟须加强。本研究局限于一家少数民族地区医院,代表性较低,后续还需开展更多研究,为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提供更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