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况】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天宝三年(744年)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时所作的四言诗。全帖共五行二十四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真迹墨本。草书。1949年后,《上阳台帖》由收藏家张伯驹献给毛泽东个人,1958年,毛泽东将此帖转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观典赏析】 李白书法与其诗歌风格一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其落笔天纵、苍劲豪迈,或行或草,不拘成法,收笔处一放开锋,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结体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用笔峻爽,中锋侧锋交替互用,运笔节奏明快,表现出豪放、雄浑、飘逸之气,恰是《李白墓碑》中称其“思高笔逸”的绝佳写照。这既与李白所处的盛唐总体书风相合,又与李白的诗风相合。元代张晏跋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 宋黄庭坚评李白的诗与书说:“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作品概况】《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北海碑》,李邕亲自撰文、作书、镌刻,因文采、书法、刻工精湛独到又称“三绝碑”,是长沙市尚存最早、价位最高的碑刻。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立。行书。28行,满行56字。原石立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今有宋拓本传世。
【观典赏析】《麓山寺碑》是最能体现李邕行书风格的代表作。李邕学习魏晋南北朝书法而又大胆创新,将二王一派行书的灵秀与北碑的方正庄严巧妙地结合起来,吸收南帖的灵活多变,去其柔弱;除去魏碑的呆板,留其厚重,形成雄放苍老、稳健奇崛的风格。此碑笔力雄健浑厚,如五岳之不可撼。刻艺精湛,集汉魏碑铭之长。落笔坚实,谨严而开合得体。结构宽博,行楷相间,中宫紧缩,四面开放,体现了李邕行书奇崛多变的艺术特色。宋黄庭坚称赞说:“气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力太深耳。少令功损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
【作品概况】《鹡鸰颂》,唐玄宗李隆基书。行书。墨迹。316行,行7~8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件董其昌有临本。
【观典赏析】《鹡鸰颂》为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的唯一孤本,世间称人间瑰宝。此帖运笔精到,轻入重敛,笔实墨沉,神氣完足,遒劲而舒展。其起笔与收笔少藏锋,挺拔别致。书风雄秀,结体丰丽,用笔遒厚。从整幅看,书法遒紧健劲,丰润浑茂,具有唐典型风格,书出“二王”之间,又有中唐丰腴之美的审美特性。沿袭传统家学,黄山谷说:“玄宗书斑斑犹有祖父之风。”此帖与太宗《温泉铭》《晋祠铭》对比,太宗清劲、玄宗遒婉,仍有差异。清王文治说: “帝王之书,行墨间具含龙章凤姿,非人文臣者所能彷佛,观此颂犹令人想见开元英明卓逾时也。”杨守敬说:“明皇碑版已开圆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传。”
27655005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