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中小学语文学科资源切实开展劳动教育

2021-03-17 22:09:41蔺文波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教材

蔺文波

摘 要:开展劳动教育,是时代要求,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语文教材及其课外阅读作品中,包含许许多多劳动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运用这些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素材发挥育人功能。

关键词:语文教学 挖掘资源 劳动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55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了自然和社会,推动了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如何继承劳动的优良传统,让劳动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价值,是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在这个巨变过程中,一部分中小学生耳闻目睹或者身临其境,感悟到了劳动的伟大意义。但还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几乎没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也没有系统接受劳动教育,在感悟劳动的意义价值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一些中小学生处在家庭条件优越的环境之中,家长溺爱,参与劳动实践的经历偏少,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能力不高,对劳动的认识有限,等等。在此背景下,一些青少年不尊重他人劳动和劳动成果,轻视劳动,尤其是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比较突出。他们在家里,不愿积极主动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愿为家长帮忙分担家务;在学校里,逃避体力劳动,学习上更是缺乏吃苦钻研的精神和动力,等等。

二、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是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资源,让劳动教育素材的价值意义首先在课堂得到应有的重视,让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立足之地,让劳动理念在教学环节得到充分体现。

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学科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劳动教育素材。如家喻户晓的典型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出了劳动的艰辛和伟大,启示人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些内容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课内外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展劳动教育。

三、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

1.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劳动教育素材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教师要善于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感知劳动者的感人事迹,感悟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如《邓稼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老王》《台阶》《驿路梨花》等篇目,都蕴含着劳动教育方面的宝贵资源。《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不仅是一位博学睿智贡献卓越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他领导许许多多科研工作者,克服千难万险,为研制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兩弹”元勋。沙漠戈壁滩上留下了邓稼先奋斗者的足迹,他的一生是劳动的一生。他的劳动结出了硕果,他的劳动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里,从叶圣陶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读者可以体会到他在与文字打交道时表现出的一丝不苟,孜孜不倦的劳动者的平凡与伟大。杨绛的散文《老王》一文里的老王形象,令人难忘。他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身体残疾,仅靠一辆十分破旧的三轮车维持生计。尽管生活艰难,但老王朴实善良,意志坚定,始终依靠自己诚实的劳动生活着。《台阶》是一篇小说。作品里的父亲,是一位农民。他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通过劳动,改变现状,改变生活,建造体面的有尊严的房子。这个愿望是朴素的,这个愿望也是千千万万农民普遍的愿望。“父亲”起早贪黑,为建造房屋付出了许多努力。父亲的劳动,感动了全家人,父亲的劳动终于有了结果。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通过这篇小说里的父亲,读者可以了解认识改革开放时代农民的形象,了解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对生活的追求,明白劳动在农民生活里的重要价值和地位。读《驿路梨花》,读者可以切实感受到劳动创造美,劳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无私的帮助。解放军建造小茅屋,为过路人提供了许多方便,梨花姑娘等人照料小茅屋,传递了一曲劳动美的赞歌。

朱德同志的著名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全文是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文中的许多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母亲热爱劳动,并且教导子女热爱劳动战胜困难的感人事迹。母亲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从家务劳动到生产劳动,从年轻到年老,一生一直都在劳动。这位母亲是平凡而伟大的。这位母亲的形象,也是成千上万的以劳动谋生的劳苦大众的缩影。虽然时过境迁,但母亲的勤劳依旧感动着激励着热爱劳动的人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概括母亲作为劳动者的典型事迹,畅谈自己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认识,是阅读本文时要把握的一个重点环节,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新的感悟。

2.人物传记里的劳动教育素材

《居里夫人传》第二卷里的一部分,题目为《美丽的颜色》,该文叙述了居里夫妇在简陋的棚屋中,耗费四年时间,终于成功提取放射性元素镭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相当艰难的,也是十分感人的。居里夫人特别坚强,特别勇敢,她做的是壮工要做的工作,“她独自一人就是一家工厂”读这样的传记,学生能够受到充分的劳动教育。中外科学家或者科研工作者,为造福人类所作的努力,所付出的劳动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宝贵财富。

3.古典诗词中的劳动教育素材

古典诗词中也蕴含着劳动教育的素材。著名的《诗经》就是一部劳动人民的历史,歌颂劳动之美的篇章很多。汉乐府名篇《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就是一位美丽的劳动者。《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充分体现了乡村丰收之后村民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情景,这样的例子很多。只要教师教学理念先进,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素材才能在立德树人工程中彰显应有的价值作用。

四、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挖掘劳动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材所选阅读篇目毕竟有限,但群文阅读教学理念却为开展广泛阅读提供了广阔空间。以教材为依托,灵活选用与教材作品主题类似的篇目,在阅读对比中突出劳动教育内容。如《群文阅读读本》,精心选辑了一组屠呦呦极其团队在青蒿素研究方面的生动感人文章——《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86岁诺奖得主屠呦呦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屠呦呦:一生倾情青蒿素》,这组文章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叙述了屠呦呦极其团队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为此所付出的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事迹,概括精神,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发,写一写读后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

五、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读写结合,开展劳动教育

中长篇小说,名人传记等作品,内容丰富,人物性格鲜明,人物的经历中也包含劳动素材。指导学生阅读这样的书籍,学生也会受到启发。如老舍的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就是一本很不错的课外阅读书。《骆驼祥子》既是有关劳动者的一曲赞歌,也是劳动者的一部悲剧。祥子的勤劳善良值得肯定赞扬;祥子生活在一个悲剧时代,劳动者没有自己的尊严和地位;祥子的堕落,令人感慨万千!

作品的主人公骆驼祥子是处在旧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他想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命运的梦想最终破灭,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想过一种自食其力的生活,这个朴素的愿望在那个时代却很难实现。反思祥子的一生,学生会为一个劳动者被毁灭而鸣不平。

总而言之,运用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挖掘运用劳动教育素材,开展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能提升学科育人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李红婷《劳动教育目标定位及课例分析》,《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

[2] 赵霞、刘作建《“金字塔”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年第4期。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劳动教育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168)

3662501289599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教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28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