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面对紧缺汽车新人才,谋求招聘形式的创新以吸引人才只能解燃眉之急,更重要的还是从源头上去培养更多的人才。
新能源汽车是大众一直热议的话题。
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各地共出台了14项汽车出行产业相关政策,包括国家层面4项、地方层面10项,内容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智能网联等方面。
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国内车企方面,目前,已经陆续有车企公布了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一众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涌现也表明了新能源将是不可逆之势。同时,在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方面,很多10万级的自主车型已经配备了网联系统和L2级辅助驾驶配置。
伴随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
汽车新人才需求快速增长
“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30万辆,远超行业预期。”2020年1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二级调研员白华在“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表示。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量超过450万辆,占全球的50%以上。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贯通,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领域创新活跃、成果纷呈。产品供给质量持续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经历了初期政策驱动下的粗犷式发展、补贴退坡带来的行业蜕变之后,在行业技术不断成熟、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政策预期的强化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驶入市场+政策“混动”驱动的“快车道”。由新能源汽车衍生而来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工程师相关的职业,也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风口之上。
目前,汽车企业最为紧缺的是涉及到动力系统、产品规划、开发设计等环节的人才。汽车研发工程师、汽车设计工程师等是汽车行业热门职位。对于这些紧缺人才,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开出高薪求贤,这一点从各大招聘网站上汽车企业对新能源相关岗位职责的描述可以看出。各大企业对于新能源人才的需求都呈现活跃状态,甚至出现新能源汽车“新进入者”直接举着牌子到知名车企研究院门口挖人的现象。
高端人才可谓“重金难求”。
这一点,近几年各家人力资源招聘机构发布的有关薪酬报告也可以佐证。
2019年1月,《2019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汽车行业》发布。该报告显示,在汽車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需求依然旺盛,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的高端人才十分抢手。
到了2020年,科技类、研发类等创新引领的核心人才热度不减。《2020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显示,在传统行业产业互联、数字化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重大项目中的快速部署及深度运用的背景下,AIoT复合型人才、芯片、数字化转型、大数据相关人才依然是市场热门,薪酬均有较大增幅。
由于汽车结构的复杂性,行业人才的专业性要求也更高。某机构发布的《2020年重点行业薪酬趋势指南》显示,研发技术人员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以人工智能与算法博士为例,2019年年薪在40万元~60万元之间,市场高位值(90分位)可达80万元。部分企业还会额外提供股权激励。同时,由于汽车行业越来越追求向智能化领域发展,车联网、智能化已经成为大部分车企研发的重点,因此导致近年来汽车行业人工智能类人才出现缺口,相关人才的年薪涨幅在20%以上,尤为稀缺的博士生年薪涨幅在30%左右。
人才培养应注重产教融合
新能源汽车行业涉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专用、电控专用、热管理专业、充电专业,还有通信、网络等较多专业。许多新人和传统行业转型从业者试图成为一名新能源汽车的新兴从业者,然而岗位要求的技能和知识往往使得大多数人望而却步。未成体系的课程资源、庞杂纷乱的网络知识库都让人无法快速学习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工程师。
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普遍匮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优秀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成为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也暴露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缺乏、零部件支撑不足、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水平不高等问题。而所有这些都与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总量不足,高端领军人才匮乏,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占比较低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于清笈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快发展,就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
面对紧缺人才,谋求招聘形式的创新以吸引人才只能解燃眉之急,更重要的还是从源头上去培养更多的人才。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当前的高校来说,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汽车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面向未来的汽车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需要重新审视和规划。这种情况下,面对市场需求,不少高校主动拥抱变革,完善学生教学培养体系,完善知识结构,让高校培养的学生更符合行业需求。
目前,不少高校正在积极改革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尝试从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向电子信息、互联网领域逐渐融合,培养兼具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以清华大学为例。2019年4月,车辆与运载学院成立,汽车工程系建制同时撤销。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杨殿阁表示,该院将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坚持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发展,进一步拓展交通能源、智能出行,布局未来交通学科,培育更加适应未来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如果说高校是汽车人才的蓄水池,企业则是助推人才成长的加速器。目前,已有一些车企与高校展开合作,以技术推动行业发展,用市场之手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创新合作,使“产学研”真正成为紧密协作、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共创市场的实体型合作组织。
以北汽为例。2020年9月3日,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与北汽新能源青岛分公司签订协议,共同举办“北汽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据了解,双方将共同组建由技术专家、教学骨干等为核心成员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制定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合作编写汽车专业教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企业“量身定制”汽车专业人才。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快速发展非常依赖于相关人才的储备,汽车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对于车企而言,人才更是重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阶段,技术创新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想要始终占据技术高地,需要解决人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