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职服装专业建设,培养新型服装实用性人才

2021-03-16 08:26富鹏博
职业 2021年2期

富鹏博

摘 要: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如何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在加强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最优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具有市场学理论知识与服装专业技能的新型服装专业人才,这是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本文以德清职业中专服装专业建设实践为例,主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对中职服装专业的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 校企结合 探索改革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更先进、技术更纯熟、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服装行业开始向着产品品牌的创新与研发等方面进行高层次的转型,企业急需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更为全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对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因此,中职服装专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得到更好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一、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专业课程设置太多。服装企业课程体系横跨经济、管理、营销、技术四大领域,每门课程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粗看什么都学了,实际上没有一门精通。

(二)与企业要求差距较大,毕业生就业底气不足

多数中职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不够自信,一些毕业生对所应聘的企业岗位和职责不甚了解,一些毕业生的简历单调空洞不能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力,有的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的提问语无伦次。最主要的是多数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发现自己所学知识与企业、社会需求有差距,仍需在企业重新实践学习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这对毕业生的信心是一种打击,对用人单位来说增加了用人成本。

二、加大专业建设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作为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最近几年来,德清职业中专服装专业根据“产学研销、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整体要求,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实现理实一体化,加大实践环节的训练力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服装产业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构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构建“产学研销、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两年的建设与实践,坚持以学生为本,奉行知识能力与素质品行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紧扣服装人才培养目标,德清职业中专服装专业逐步形成了“产学研销、学做合一”的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行业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其创新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参与到自主品牌的研发中。通过师生全面参与产学研销,提高师生的服装设计与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打造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完善专业课程标准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论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服装生产流程分析对应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所需的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构建了以核心技能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适应岗位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采用由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编写了符合服装产业、职业和岗位特点的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建成了实训项目库,并建设了多个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双证融通、学做合一”的课程体系,制定了相关课程标准。

3.强化“学做合一”实训模式,引进企业文化,模拟市场化运作

学生要有过硬的技能,离不开优质的校内外顶岗实训基地。德清职业中专依托服装设计研发中心,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要求和服装职业岗位的职场环境,成立了服装设计研发中心,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建设,帮助学校进行自主品牌建设、设计研发。

4.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职业技能

新的教学评价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实习企业评价意见,以突出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参照。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德清职业中专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为中小规模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咨询与职工培训。为服装企业相关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与德清华丝纺织有限公司合作进行项目开发,提高了其社会服务能力。

1.拓宽合作渠道,寻求多方合作

德清职业中专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并建立了“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与服装企业建立了12个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教学、科研、生产并举,人才、设备、场地共享的目标,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实习,提升实训基地为学生、企业员工服务的功能。完善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制定学生实习的流程、制度,推进学生实习标准化,并积极开展产品加工、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2.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良好的保障机制是校企双方长期合作的重要条件,学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服装专业教师以及著名服装企业老总组成的合作指导委员会。在该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合作内容与合作企业要求,相继研究和出台了《合作办学协议》《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等等,用以保障校企合作方案的顺利实施。

3.构建网络式德育,走“德育社会化”之路

校企合作推进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和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改革,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空间、人际交往和角色身份等,从而使学校德育趋向多元、开放和复杂化。结合这样的德育特点,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脱离实际的做法,走德育社会化之路。

另外,学校以“专业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为主要途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同时加强校本培训和“名师工作室”引领,实施“传、帮、带”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目前,服装业正處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问题突显的阶段。在专业建设与发展方面,中职服装专业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培养出符合市场和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要在专业建设上进一步开拓创新,既要“引进来”,也要更好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蓝翠凤.中职服装专业实践性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8).

[2]曹兆荟.浅谈中职服装专业的课堂教学技巧[J].职业教育,2011(5).

(作者单位:德清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