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英
一年一度的示范引领展示课结束后,我回顾自己所上过的课,从教学设计到学生活动以及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似乎都无懈可击。听课教师也赞扬了我的课设计新颖,学生活动较多,时间安排恰到好处。
高兴之余,我突然对“一切都好,没有问题”产生疑问。难道我们的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问题吗?当然不是。想到这里,我不由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课程内容不一致;课堂上对学生思维训练较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如何能健康成长?看似很成功的一节课,反思过后,问题重重,怎么能轻易说一节课很好,没有问题呢?
是啊,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只是在前人解读的思想领域里做无用功,这样只会导致学生故步自封,懒于创新,随波逐流。这样的教育对学生的未来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评价一节课的的标准不能只局限于师生完成了什么任务,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这种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
教师应该明白,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去学习已有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台阶,向着未知世界提出自己的设想,不断前进,努力追求。这样的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的未来一代才会大有前途,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才会日益增强。
我们应该追求原生课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要有所展示。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听说读写样样在行,为什么我们上完课总要问:“还有问题吗?”肯定有问题啊。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每天都会有知识理念的更新。學生要能够时时刻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反观日常的语文教学,要么没有问题,要么有了问题后不了了之。有时候我们也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时,往往会搁置一边,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究其根源,是我们教师不注重自身的学习,业务素养有待提高。新课改后,教师要继续学习,拓宽知识面,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因为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是多样化的,教师不应再把自己当作知识的权威。今后在教学中我们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这样学生就具备了一生学习的资本,我们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指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建构语言,发展思维,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问题伴随我们的教学,方能彰显现代教育的魅力。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