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呼唤人才

2021-03-16 06:14高山
中国新时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智能网汽车智能

高山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人才紧缺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面向乘用车市场。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战略合作伙伴。“这次百度联合吉利造车,不同于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的成立。后两者源于创始人退出原有公司,重新组建汽车公司,百度以其原有品牌进入汽车行业组建新公司,这在中国汽车行业尚属首家,具有里程碑意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表示。

同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组织行业机构、重点企业等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的修订,已形成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当前,随着汽车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行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

“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对智能汽车相关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2020年,与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相关的重磅政策出炉,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要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1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

政策频频加持、发展路径明确,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和利好。我国智能汽车行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健表示,预计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台,其中中国的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

机构认为,智能汽车高歌猛进,将开启千亿级赛道,产业链应用加速推进。

智能网联汽车未来已来。

然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尽管近几年我国发布的新职业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中不少与智能网联密切相关。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人才紧缺是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

智能网联人才紧缺

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建设世界汽车强国三大主攻方向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智能网联汽车纳入国家智能制造发展重点领域,相关部委也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智能网络汽车测试管理,不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此外,新的技术路线图也正式对外发布。由此,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路协同系统的核心,具备自主的环境感知能力,借助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全方位实现车—车、车—路、车—行人、车—信息平台等之间的信息交换。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融合的基础上进行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保证交通安全,提升通行效率。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技术、涵盖的领域非常复杂,属于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产品。进入智能网联时代的汽车行业,对新学科、新型人才的需求,与传统汽车行业都有着明显的不同,更加需要“汽车+IT+通信”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例如此前在长安汽车的校园招聘中,涉及产品研发的岗位里,就需要无人驾驶、软件开发与测试、传感定位、车联网、UI设计、图像处理、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电机开发、电池开发、电池管理、控制器开发等领域的人才,涉及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工业设计、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车辆工程等多个专业。

智能网联人才“一人难求”的背后,是人才门槛的提升。如需求量较大的试验测试人才,从业人员必须是有一定专业广度的多面手才能胜任。“既要有传统汽车知识,又要有IT经验的跨界人才,这样的人才是相当稀缺的。”小鹏汽车人力资源部资深经理章田宗英表示。因此,不少智能网联企业在招聘中感叹,“高薪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太难了!”

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具备汽车、IT、通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的智能网联行业正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行业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总量不足2万人”。其中,“产品研发、试验测试、数据分析这三个职能部门的人才缺口比较大。另外,除了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项目管理之外,信息及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也是紧缺领域内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们的车辆与交通领域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主要面向传统汽车工业,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特别紧缺‘汽车+IT+通信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其要求更高、更全面、更深入。”中国農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负责人纪威表示,高校培养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无法适应和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工业对人才的需要,急需培养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专门人才。

积蓄人才红利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看来,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需求与人才供给是不相匹配的,尤其是从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方面来看,人才稀缺是最大的短板,加速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来补短板是当下最急迫的任务。

针对智能网联人才紧缺的现状,国内不少高校正在“试水”学科创新,培养更适合智能网联行业的未来人才,满足汽车人才的新需求。

例如,清华大学于2019年成立车辆与运载学院,进一步拓展交通能源、智能出行,布局未来交通学科,培育更加适应未来时代需求的创新拔尖人才。同济大学则与上汽大众共同编撰智能网联相关学科教材;开设汽车技术与实践、汽车电子相关课程邀请大众、联合电子等企业工程师参与授课,并让企业提供一定的课题给学生做毕业设计。

同时,有关部门对于智能网联人才的培养也在不断探索。

2020年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正式新增了“交通与运载工程(E12)”一级学科,这是汽车行业相关内容首次具有独立一级代码。其中特别强调,E12是为了适应交通工程领域与运载工程领域的变革,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需要而新设立的学科。该学科将优先支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前瞻性与探索性的基础研究,并鼓励交通与运载工程的交叉融合研究。

2020年2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其中新设了“智能车辆工程(080214T)”特色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车辆智能管理研究和智能车辆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这些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对智能网联汽车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交叉融合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除了高校做好人才培养的前端工作外,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合作也是目前培养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已有不少车企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例如,早在2019年9月,长安汽车就和重庆大学启动了智能网联人才联合培养计划,通过定制化、模块化课程设计和丰富培养手段,打造符合行业和产业标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和促进人才向智能网联人才转型。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表示,未来的汽车,将是移动多功能空间、大型智能移动终端、数据采集载体、能源储能单元。为响应国家号召、紧抓时代机遇,长安汽车将与重庆大学联手促进传统专业人才向智能网联人才转型。

“我国智能网联领域的人才正在快速发展,无论是高校端,还是企业端,都在积极开展合作,与业内的企业、研究机构深度合作,共同进行项目研发,力求在具体的项目研发实践中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指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人才培养方面,专家强调,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实力。“产业永远在变化,技术永远在迭代,但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一定是两个,那就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戴一凡如是说。

猜你喜欢
智能网汽车智能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智能网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