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乘务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对接方法研究

2021-03-16 05:18邢艳利刘淑华王忠义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邢艳利 刘淑华 王忠义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的课程标准有别于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本科院校的,其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标准,优化课堂,但是高职院校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日后的工作和岗位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各方面都要做出一定的改动,不能和本科高校一样围绕教学大纲去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不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能力的唯一场所,更应该做的是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职场,大力实行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途径,给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践平台。本文将简单介绍高铁乘务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对接方法的基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铁乘务;岗位技能;对接方法

分类号:U293.3-4;G712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制定了各个职业和岗位课程标准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文件,它的出现为我国不同行业和岗位都做出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对我国不同岗位阶层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自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出台以后,我国民办高职院校以及公办高职院校都以它为基础,同时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特色和特点,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围绕书本教学,那么学生的竞争力必然会很低,没有办法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的成绩和作为。

一、高职院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能力标准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社会以及具体岗位有着极其深刻的联系,不能和具体实际脱节。但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都是教学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以及教学任务,和社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具体岗位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专业技能型岗位课程的制定是需要行业企业来参与讨论制定的,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否则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更会造成时间成本的极大浪费。反之,如果行业企业能够参与到课程的制定上来的话,不仅能为课程制定提供很多实际的经验和指导,同时也能加强教学和企业的交流合作,两者保持更加紧密的结合和互动,提高职业体系的建设。

(二)课程标准缺乏實践性,偏重理论高职院校的课程标准

一般来说,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性质和要求,以及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和建议、考核标准等。大多数高职院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描述相对具体,但是对于其它方面的内容则没有具体而详细的要求,如对于实训基地的选择和要求以及实训的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要求和建议,因此课程的标准没有普遍性,只能阐述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于实践部分的指导没有过多的介绍,让部分高职院校缺少了借鉴的意义。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笔者不予以否定,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习中,理论知识是否扎实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走远。但是如果一直专注于理论知识,那么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则有很大的阻碍,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值得注意,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既注重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和能力。

(三)课程标准缺乏制度性和建设性

1.课程标准使用率低,借鉴性不强

不管是哪一个岗位的课程指导和标准都是对本岗位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功能,但教学指南的实施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和统筹,无论是哪一部分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体合作的坍塌和不稳定。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是高职院校在课程标准化方面做的不够好,很多都是形同虚设,和最初的目标背道而驰。不同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统一,因此导致课程标准的关注和使用率都很低。

2.教学资源不足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教学资源不足目前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表现在各方面,在不同高校都有着不同的体现,但是总体来说主要还是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教改项目大,工作量和时间不匹配导致工作量难以按时按质完成。第二,教改项目资金不足,教学硬件和教学设施无法跟上来,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不足直接导致师生的诉求无法达成。第三,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管理不当,教学资源的维护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这些资源也会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方法研究

(一)以就业指导为目的,完善岗位认知

高职院校对于岗位的认知是否准确直接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是否和实际脱节,是否能满足实际的需求。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和普通的专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对接的行业和岗位十分具体,因此必须要满足具体岗位的需求。如果脱离了实际需求就是纸上谈兵,不仅耽误了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和自我提升,同时也使得本专业的发展逐渐脱离实际。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因此必须要将教学和岗位的最新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岗位的需求、岗位的发展、岗位的最新动态都有一个充足的认识,如果无法认识到具体岗位的需求必然会在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都是要避免发生的。

(二)课程标准要实现技能胜任岗位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和其它专业有着很多明显的不同,其它专业比如市场营销、比如新媒体可以去很多不同企业甚至行业去发挥自己的价值,但是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则直接面向高铁服务业,有着十分具体的目标和去向,没有太多普遍性的内容,因此课程目标必须要和具体岗位保持紧密的联系。岗位的评级和认证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国家认定的行业/岗位任职资格证书来检验的,因此本专业也可以把资格证书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帮助学生拿到证书,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是目前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尚没有国家认定的资格证书,因此高校在教学的时候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也缺少了不少动力,同行业之间的对比也没有足够的材料加以判定。在没有动力和判定材料的情况下我们很难真正展开实践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只能以检验课堂的教学内容为主,也就是我们常做的考试。考试的内容我们都知道主要还是为了检验一学期或者一个阶段的课堂/教材学习成果,但是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没有办法作为认证资格,作为参加工作的资本。

三、完善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一)推进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正如前文所说,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和具体岗位的对接是一对一的,相当于该岗位人才的输送后花园,因此,该专业必须以职业导向为基础建立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为了是现在合格目标不同部门都应该展开具体的措施,第一,教务处应该以职业导向为基础,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提供教学案例给相关专业做指导。同时,充分利用乘务员行李箱、送餐服务小推车、托盘等实物素材,让学生能直观了解学习内容,并强化记忆,让学生由认识服务到践行服务,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此教学模式也体现了加强教学立体化、实用化的场景教学法。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如引导旅客上下车、服务旅客用餐、解答旅客疑难问题、紧急情况下疏散旅客、处理服务中的突发事件等,将学生引领到真实的场景中进行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实现了学生对客服务,从中学生意识到服务过程中的应注意的事项和服务细节问题,让学生体验真实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项目教学法。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分阶段练习、操作、强化、突破。

例如,先练习引导旅客上下车的服务姿势,再练习旅客上车后为旅客放置行李、解答疑问、点餐送餐等服务,接着练习处理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后练习引导旅客下车服务,只有当前一个任务彻底熟悉之后才能展开下一个项目的教学和实践,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往下走,否则的话问题只会越来越多,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可能已经结束了,但是学生吸收的内容却没有达到最初的目标。同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一个项目的采集、归纳、总结、制作,任务完成后给学生进行评分点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和课程需要的内容,同时也能对未来的岗位要求有着明确的理解,通过对具体岗位的理解和认识首先能进一步指导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岗位、是否适合这个岗位,从而明确自己的未来走向。其次,一旦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就可以有的放矢,认识到岗位对于技能的需求,然后对症下药,看看自己需要学习什么,弥补什么,从而使得自己更加适合这个岗位的需求。

(二)校企深度合作,创建新型的“实践教学场所”

在实践教学场所创建、培养方式、训练模式等方面,学校与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直接输送学生的企业进行全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具體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不仅能吸引企业来高校创建实训基地,同时也可以带来很多实践的经验,通过具体岗位人员的讲解和教学能够进一步让该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岗位的需求和工作内容,从而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知识,厚积薄发。此外,这些实训基地也能进一步完善高校自身的建设,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模式是本校吸引生源的重要参考因素,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企业用人标准,学校需要建立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室。目前,本专业在校内的实训教室有形体教室,为学生的《服务礼仪课程》和《形体和体能训练》课程提供实践教学训练,还有餐饮和酒吧实训室为学生的《高铁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提供情景模拟教学训练。

(三)寻求多方资源,调整部分课程

课程标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职业岗位大部分是有职业标准可遵循的,因此,学校结合各工作岗位职业标准对现有的课程课程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如《高速铁路动车乘务应急处理和保障》这门课程是与学生考取乘务救护证紧密挂钩的,学校聘请当地红十字协会应急救护专业的专职教师,按岗位要求对学生实施教学培训,加强学生的应急救护和随机应变能力;《高速铁路客运英语》课程学习以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目的,培养学生必须能够开口说英语,同时还要达到熟悉“跨文化交际”的水平;该课程标准还要提高客运乘务人员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公共关系》培养学生的现代公关意识,主要包括形象意识、公众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战略意识。客运服务工作就是展示铁路企业形象,因此该课程要加强学生与旅客交流沟通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学校结合对专业部分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调整是为了与职业岗位实现对接。

(四)多方提供保障,实现课标准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

为实现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标准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笔者所在的高校建立并完善专家指导委员会机制,首先对于委员会成员进行校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保证委员会既有本校教师,同时也会有企业的领导或者相关人员,这样不仅能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展开和进行,同时也能保证实训内容和监督机制的完成。给予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和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专业基础。此外,对于学生实训的表现,校方也能有更加真实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任务的校验对于高校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既能看到自身教学是否完成最初制定的目标,为下阶段的教学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也能完成对于学生能力的检验。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在下一阶段提高自己,取得进步。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如何完成教学的检验则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为了学生能按学校标准顺利完成学业,目前笔者所在的高校是通过检验学生是否符合岗位职能需求作为检测目标的,将学业认定和操作考核结合在一起,整体考核学生。学业认定是考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操作考核则是考察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只有将学业考核和操作考试结合起来才能不会出现只侧重理论考试而忽视操作或者相反的问题。保证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专业课程标准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市场需求,提炼岗位的认知,将教学和岗位具体对应起来,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为社会输送对应的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对教学目标中过时的、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进行剔除。减少由于教学目标制定不规范导致的教学和市场需求背道而驰的问题,真正做到专业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向群.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2).

[2]宋玉佳,王金香.接发列车作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研究[J].职业,2016(06).

[3]姜玉.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办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03).

[4]杜卫芳,魏扬.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就业与保障,2019(24).

211250078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