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标
摘要:儒释道三家文化在中国长期相互批评、相互借鉴,最终形成融三家文化于一体,而又高于三家文化的新的文化形态宋明理学。这一文化现象为当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启示。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仅存在冲突,更有着相互借鉴、相互交流的需要,这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关键词:三教融合 宋明理学 现代启示
分类号:G717.38
儒释道三家文化,从内容到思维方式都差别甚大,但是经过长期的碰撞和交流,最终形成更高阶段的文化形态,这一过程给中华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启示,而且融合发展也是文化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儒释道融合的结果
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为儒释道融为一体开启了方向,随后邵雍、张载、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继往开来,南宋朱熹融会贯通、集其大成,建立起严密的理学体系。到了明朝,王守仁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思想,建立起完善的心学体系,这时方有了理学和心学之分。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最高形式。
朱熹集各家思想之大成,建立了完备的理学思想体系。首先,他认为伦理道德是宇宙的本体,然后他通过理本气末、理一分殊等理论,论证世间万物的同一性,并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论证人性的善恶问题,最后通过居敬穷理的道德修养方法实现人性与天理的合一,使儒学建立在道德根基之上,成为完全意义上的道德化哲学。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为这一道德哲学找到了一个愈加抽象的本体——心,它既是个体之心,又是人类之心,既根源于主体,又超越主体。至此,儒学由外在之理发展为心外无理。儒学发展至心学,进一步加强了其道德化。儒学道德化的完成,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化建构的完成。
宋明理学是儒释道融合发展的结果,将中国思想文化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这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二、儒释道融合的现代启示
(一)文明间的碰撞与交流是文明发展的趋势
1993年,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权威杂志《外交》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这篇文章将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导因素归于文明的矛盾冲突,并认为中国的儒家文明对西方有严重威胁。不难看出,这首先是冷战思维在作怪,其次是“西方中心论”观点在冷战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是西方社会炮制的所谓“中国威胁论”。
人类文化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主旨演讲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绝不应该由所谓的“西方文化”和“非西方文化”引起“文明的冲突”,应是由各种文化碰撞交流所形成的文化的协调发展。儒释道三教从冲突到融合,再到以后发展为宋明理学,将中国的传统哲学推向高峰,就说明冲突不应是文明的目的,碰撞、交流,融合发展才是必然的趋势。
(二)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将成就新的中华文化
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各种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传播是必然趋势,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交流和对话是不可避免的。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两者之间的冲突趋势不断加强。其原因是西方文明在向世界推行自己的普世价值,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平等、人权等西方观念时,不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其他文明进行沟通和交流,而是以强权的姿态,以取代或毁灭其他文明为目的,因此,必然会遭到其他文明的反抗。
西方社会借助全球化进程,传播其价值观本无可厚非,这应该是一种正常的交流和对话。冲突说明文明间的差距和对立,这需要各方面有时间和耐心来理解和接受。同样,全球化也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平台。当中华文化向西方传播时,也同样遭到了排斥和拒绝。暂且不讨论他们出于何种理由排斥,甚至以什么方式拒绝都不重要,这里要讨论的是他们面对中华文化所作出的反应。有反应说明他们有对话的愿望,反应激烈说明其对话愿望比较强烈,并且对话已经开始。这也充分说明他们愿意与我们进行对话和交流,我们应该认真倾听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表达我们的想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无穷的智慧。儒释道三家思想观点、政治理想、价值取向都存在很大分歧,但它们相互借鉴、吸收和融合,这一碰撞和融合的过程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主干,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华文化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尚和谐”的哲学追求,并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形成更加辉煌的中华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将吸收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自己,从而使中华文化不仅适于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更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三)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将形成文化一体化
从儒释道的发展历史进程来看,三家长期并存,互相竞争,碰撞和冲突不断,批评攻击也非常激烈,但从未停止相互间的吸收和借鉴,从思维方式到思想观点,从表达方式到理论体系都有吸收借鉴。这说明文明在冲突中有融合,在融合中有个性,各种文明在融合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这说明,儒释道三教长期的融合发展,并没有完全合而为一,每一种文明都没有丧失自己,而是将对方的优点拿来为我所用,不断完善自己,以便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全球化为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礙,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在交流中逐渐增进了理解,在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宽容,在相互碰撞中逐步走向融合,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
所谓文化一体化,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法等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和借鉴,并不断形成文化共识的发展过程。文化一体化与儒释道三家最终走向融合发展的趋势是相似的,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文化自身规律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们要清楚,这种融合不是一方吞并另一方,也不是一种文化成为另一种文化,或是一方强迫另一方接受;相反,应该是承认、鼓励、认同彼此的相对独立性,和而不同,是多样性的统一,是自身不断完善和丰富的统一。文化一体化的形成,必将加速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交流和互鉴,最终促进和谐世界的形成。
28605017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