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凯舟
摘要:我国辐射环境安全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渐突出,这为人民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辐射的危害成为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在辐射环境保护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提前做好应对紧急事故的准备工作,并完善管理方式,提出有效措施,减少辐射伤害。
关键词:辐射环境保护;辐射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分类号:R14
辐射环境保护以及辐射安全防护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由于我国社会对辐射污染的重视程度不足,辐射问题日显严重,这需要环保部门提高意识,相关其他部门协商合作,优化解决方案,治理辐射污染问题。
一、辐射污染的种类与特征
由于我国科技发展速度较快,放射性同位素以及带有放射性的矿物资源被大量使用,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速率有所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辐射污染问题。以下是针对辐射环境类型以及特点的分析:
1.辐射污染种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接触到的辐射源主要有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第一,在通讯、广播、电视和电脑等都存在电磁辐射,包括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但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需要进一步研究。除此以外,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人们购买房屋后的装修活动也更加频繁,一些装饰所用的材料含有放射性物质,从而会对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造成一定威胁。在医学领域中,核技术的种类十分繁杂,例如有X射线、CT等,尽管这些技术能为患者提供检查身体的便利,提高医院检查速率,但也为工作人员和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存在辐射污染,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控制辐射污染,使这种污染量能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辐射污染特征
辐射污染的特征主要通过两点进行分析。首先,辐射污染属于无色无味的射线污染,人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电离辐射污染大多数是人们在使用含有放射性材料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多是由广播系统所产生的通讯设备、雷达发射设备、在科学和医疗领域运用的射频设备、高压电力设备等产生。因此,辐射污染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清除或控制,只能严格把控其放射量。
二、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尽管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制定了辐射安全标准和制度,但部分监督管理机构,例如区县一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因辐射监管较为特殊和专业的原因,导致没有切实履行管理职责。这意味着我国法律层面需要进一步划分职责,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以下是几点关于辐射安全防护措施的分析:
1.意识的提高
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必须要加以重视,要想取得良好成果,就需要工作人员提升辐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认识到保护工作的重要作用,工作人员才能积极改变个人行为[1]。辐射污染的安全与防护工作需要多部门共同协调努力才能解决此项问题,使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获得改善。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领域所运用的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会产生辐射污染,輻射污染的范围也会随之增加,不仅会致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能同步进行,也导致社会进步的步伐有所减缓,环境污染越发严重。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提升防范意识,加强安全保护,激发环保意识,增强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2.人员的保护
在安全防护中,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设施设备。涉及放射性操作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相关企业单位必须进行培训活动,教育安全思想。操作人员在现场操作时,必须穿防护服,对工作区外的区域及时检测,并划定辐射区域的边界,在设备外或范围内建设防护栅栏,放置警示标识,禁止与设备无关人员进入[2]。除此以外,相关企业单位也必须定时检查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这是对工作人员负责,也是对企业未来发展负责,要求企业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更为重要的是,在日常检测活动中,重视设备的定期检测,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每年需对辐射装置设备进行检测,在检测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最后,相关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应急事件的演练活动,随时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建立应急处置措施。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响应其他部门,加强在日常工作中的紧急演练活动。发生辐射安全事故时,应急处理部门能及时收集并分析辐射事故产生的数据,以此获得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后续应急预案的建设提供参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辐射环境保护以及辐射安全防护措施是我国环境保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企业单位不仅要有效分析在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要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重视辐射污染可能造成的后果,并强化基层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以此推动辐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廉冰,苏自强,康晶,王彦,顾志杰.浅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安全监管法规的修(制)订[J].辐射防护,2020,40(05):443-449.
[2]廉冰,董豫阳,谢树军,王彦,陈海龙,顾志杰.我国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的辐射环境监管现状与对策[J].四川环境,2020,39(03):150-153.
351750190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