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社保开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坚持为群众办成事

2021-03-16 01:26郑利明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郑利明

摘  要:“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开通,正是依据今年年初中心制定的积极开展“为民服务解难题”专项提升行动的升级版。本文针对丹东社保开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坚持为群众办成事做出研究探讨。

关键词:反映窗口、“办不成事”、社保办理、坚持办事

分类号:D926;D924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恰逢“十四五”开局之年,继往开来,中国发展永不止步,提升整个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丹东社保中心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之时,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继续狠抓营商环境建设,强化调度保落实,强化评估保指标,统筹推进“省级统筹”、“一网通办”和“快办行动”,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树立社保服务新形象,3月18日,丹东社保中心开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坚持为群众“办成事”。

开通反映窗口,是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的政治担当

所谓“办不成事”窗口,其实源于去年丹东市推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工作“应该办”。“应该办、无政策障碍”的事项痛快办,“应该办、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应该办、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这充分体现出我市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的决心和意志。国家有要求,省市里有精神,中心紧紧跟上。营商环境建设抓得好不好,是检验我们“四个意识”强不强,“两个维护”坚决不坚决的“试金石”。

开通反映窗口,是提升业务服务的“升级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不懈追求,“优”无止境,要对标先进,持续创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开通,正是依据今年年初中心制定的积极开展“为民服务解难题”专项提升行动的升级版。百姓来社保中心办事,都抱着少跑腿省时省力办成事的目的,但是有些群众反映的问题,需要统筹协调三四个甚至更多市里其它的政务部门,而社保窗口的工作,要求严谨规范,有严格的办理程序和时效。有些事不是故意不办或为难,而是受制于既有规则和窗口人员的权限,办起来就是会比较纠结和繁琐,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只跑一次”。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丹东社保中心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指导下,集思广益,在三楼“人社快办”大厅设立开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根据局党组制定的工作制度,成立专项通道,联合各部室精干力量,实行一条龙服务,并线上由12333咨询台负责,开通“办不成事”反馈热线,线上线下有机结合,24小时受理业务。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倾听百姓诉求,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指导群众怎样才能办成事,无疑成了百姓难事、上火事的“灭火器”。窗口工作人员胡晓倩说:“刚贴上“办不成事”标识,就有30多位参保人前来咨询,凡是百姓有疑惑的,不知道怎么具体办理的都来找我们。”这其中多数并不能算上真正意义的“办不成事”,中心都已明确答复。从实践来看,大多数参保人只要材料准备充分,所要办的事项基本上都能在服务大厅或者是网上办结。遇到非常复杂的情况确实目前解决不了的,中心党委统筹协调各部室进行分析研究,查摆原因,限期办结。

开通反映窗口,是为群众解惑安抚的“宽心丸”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平日里人气不低,一个星期快过去了,线上线下共接收群众反映问题十件,办结了七件原本一个人“办不成”的事。在专办负责人李程看来,这是极为正常的状况。“平时窗口接待的都是高频事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而且我们一直在全力提升营商环境,现已开启快办服务平台窗口打包办、提速办、辽视通APP掌上办,丹东政务服务网人社平台网上办、智慧平台24小时自助服务等,线上线下相融合为群众立体化便民化服务,不断提高办结率,肯定不会发生久远以前那种明明能办,故意不给办的情况。”

虽然窗口启动频率低,我们仍然推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到底价值大不大?社保中心负责人曲立志说:不能以办成率来衡量这个窗口的价值,即使是少,可能以后会几个月才有一件,但这块牌子在这,百姓看到后心里会比较有底。知道实在遇到困难了,还有地方能管。我们并不希望这个窗口的利用率有所提升,相反,我们要通过这个窗口,逐步提高所有窗口办事效率,发挥倒逼作用,设置“办不成事”窗口,坚持“办成事”,优化营商环境,最终为“办不成事”窗口划上“休止符”​。”

参考文献:

[1]李晓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和完善--以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为例[J].现代化研究.2014(12)

[2]周  弘.国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面面观[J].求是.2012(20)

[3]陈国权,麻晓莉.地方政府制度创新与民营经济发展--温州制度变迁的轨迹与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6(04)

300650190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