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嗣庆
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选其中3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并设为常规组,剩余34例患者选择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入胺碘酮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分别是97.1%、76.5%,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x2=6.2750);实验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为5.9%、29.4%,检验结果显示P<0.05(x2=6.4762);研究组LVESD指标为(46.80±1.83)mm、LVEDV为(33.12±1.54)mm、LVEF为(46.57±1.15)%,优于常规组(56.32±2.18)mm、(41.50±1.78)mm、(40.15±1.27)%,t=19.502、20.760、21.849(P<0.05);研究组Hs-CRP指标为(12.04±0.96)mg/L、FT3为(5.30±0.89)μmol/mL、BUN为(5.02±2.41)mmol/L,优于常规组(14.28±1.43)mg/L、(3.79±1.40)μmol/mL、(6.94±1.25)mmol/L,检验结果显示t=7.583、5.307、4.124(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与各项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心功能
从临床上来看,急性心肌梗死可分为五型,主要致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此外,如果患者既往存在心脏病史,长期吸烟、糖尿病等情况,在饮食上不注意,体重过重也会引起心肌梗死。近几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涨,在4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趋势较为稳定[1-2]。一般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现象较为常见,心肌梗死会引发患者的交感神经重构,其中引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区域交感神经高支配导致的[3]。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主要以利多卡因为主,并且在对患者病情控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经研究发现,利多卡因药物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精神出现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治疗效果[4]。基于此,本文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后的效果展开调查,现有如下数据。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的时间区间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以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选其中3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并设为常规组,剩余34例患者选择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入胺碘酮治疗,并设为研究组,其中常规组男女人数分别为24人和10人,年龄区间在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5±3.12)岁;研究组患者男女人数分别为18人和16人,年龄区间在51-74岁之间,平均年龄(60.45±3.12)岁。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对象纳入要求:(1)满足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相关诊断标准者;(2)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3)有完整病史资料者;(4)依从性不低者;(5)具备正常交流、沟通能力者。排除:(1)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者;(2)甲状腺功能异常者;(3)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4)呼吸功能不全者;(5)合并肺源性疾病者;(6)中途退出者。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治疗方案:
此组患者选择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静脉推注治疗,初次剂量选择50毫克,如果临床症状无法得到缓解,应将剂量调整为5毫克每分钟的注射速度,持续进行给药治疗。
1.22研究组治疗方案:
此组患者选择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初次剂量选择为150毫克,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如果症状缓解效果不明显,可将静脉滴注时间调整为1毫克每分钟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在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后,可为患者提供口服用药治疗,选取剂量为0.2克的盐酸胺碘酮片治疗,每天三次,连续治疗五天。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房室传导阻滞、恶心、头痛进行分析。(2)治疗效果情况分析,一般评估标准分为:显效:室性早搏减少幅度超过85%以上,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室性早搏减少幅度在50%-85%之间;无效:室性早搏减少幅度没有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3)统计并比较2组心功能指标,观察指标包括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与LVEF(左心射血分数),分别在治疗前后各统计1次;(4)统计2组实验室相关指标,观察指标包括hs-CRP(超敏C反应蛋白)、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BUN(尿素氮)。
2.结果
2.1治疗效果情况分析。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1%),对比常规组更高,p<0.05,见下表。
2.2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研究组不良反应几率为(5.9%),对比常规组更低,p<0.05,见下表。
2.3统计2组心功能指标
表3可知,2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检验结果显示P>0.05,比对差异较小;经实施治疗后,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优(P<0.05)。
2.4对比实验室相关指标
表4可知,相较于治疗前2组各项实验组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更优(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或者持续性的缺血和缺氧而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坏死,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的胸痛,该病起病比较突然、变化快,是冠心病中比较严重的类型,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危害性大的特征,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5-6]。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该病的基础病变,少数患者会出现其他病变,例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心肌梗死不但对患者的心血管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和消化系统,救治不及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7-8]。近年来,基于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及生活方式转变背景下,促使该病症发生率呈增长趋势,故而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其痛苦感起着重要意义[9]。目前,临床在治疗该病症患者时,以药物治疗为主,目的是为了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改善其心功能。本研究中,通过分析利多卡因与盐酸胺碘酮的实施效果,结果发现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少,且心功能与实验室相关指标改善更优(P<0.05),胺碘酮作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在临床上的使用率较高,作为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抗心律失常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降低因病情影响导致死亡的几率,胺碘酮这种药物能够利用多个离子,对室上性心律失常或室性心律失常都能够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齐红宏.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上海医药,2021,42(08):26-28+39.
[2]周哲瑜,冼志娥.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01):134-135.
[3]薛叶,韩英,裴丽峰.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1):9-11.
[4] 王立冬. 盐酸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29):69-70.
[5] 胡旭桦, 周江敏.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036(005):36,38.
[6] 馬乐平, 金茹.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2(12):12-13.
[7] 张学平, 张永春, 刘志强,等.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 2021, 48(03):100-102.
[8] 李君锋.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035(006):35-36.
[9] 鲁宏伟, 张莉.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 2019, v.40(11):129-130.
18015017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