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津维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近年来,国家对林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高质量的植树造林工作和抚育技术的科学应用必将对我国林业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笔者从事相关工作,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林业生产种植中的造林抚育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林业生产;造林;抚育;应用技术
1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1.1因地制宜选择适宜树种。在实际造林中,应根据造林地区的生长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优先选用当地抗性较强的树种。乡土树种对当地气候、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易于管理。造林后迅速成林,林分生长稳定。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应优先选择抗旱瘠薄的树种,如樟子松、侧柏、沙棘、刺槐等,通过适宜的立地和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降低造林成本。
1.2选择优良品种和壮苗。壮苗是造林的基础。在实际造林中,应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無机械损伤的壮苗造林。造林后慢苗期短,成活率高。
1.3造林密度要合理。要结合实际造林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的空间作用。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造林,造林以混交林为主。通过乔灌、针阔叶混交营造不同林龄的混交林,提高林分的防护功能;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种植密度宜小;如果主要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茎形,可以适当种植,但间伐应定期进行。
2林业生产过程中的抚育技术林业生产中抚育技术要点
2.1认真开展抚育设计
前期在森林抚育对象和地块的选择上,以公益林中的中幼林龄林为前提条件,确定需要进行抚育的林分和地块。在作业设计环节,合理设置样地和标准地。为便于设置以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对于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设置为圆形。同时,到实地取得准确的设计数据尤为重要。另外,在抚育上要优化组合。抚育方式的多元化组合有助于提升森林抚育的质量,提升生态绿化水平。有关间伐类的抚育措施,以卫生伐最为常用,并结合补植更为有效。透光伐、疏伐、生长伐的林分可结合定株和补植。对于整个林分每亩补植40株以上的地块,可单独列入补植方式,但需设计补植穴部全面劈山,补植抚育措施可结合其他抚育方式实现优化组合【1】。
2.2幼林管理技术要点
为保证苗木健康生长,您需要了解以下重要技能:树苗应修剪好,种植者应注意生长有问题的坏枝。合理修剪坏枝,保证苗木健康、分布均匀,视苗木的生长情况和后续生长需要而定;修剪过程要明确,修剪的基本规则要正确执行。为避免芽苗无序生长而影响植株健康,修剪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以免影响主干的质量和生长。要把收割和土耕搞好,管理人员需要对整个事情进行精心的管理和计划。尤其要注意树洞周围的农事工作,合理规划树木的种植密度,进一步优化土壤环境,消除土壤问题。并保证更好的治疗效果;良好的环境才能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优化水肥管理,科学灌溉苗木,完成定点节水。利益相关者收集和监督林区的土壤。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率。此外,病虫害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病虫害开始蔓延,森林地区可能会遭到破坏。因此,你需要做一个全面的工作。要想取得雄心勃勃的防治效果,就必须在预测病虫害后对森林进行集中管理,不能忽视林区的每一个角落。
2.3 一级树木管理技能的关键
管理中年树的关键与苗期大不相同。为保证培育过程中苗圃计划的合理性,利益相关者将结合当前的生长情况和树木的生长需求,提高当前的植树苗木水平,然后运营苗圃苗圃。要完成这项政策,需要全面提高管理技能,明确中年树的育苗流程。此外,在护理实践中需要进行护理和瘦身。植物管理者需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形和地形,以不同的方式控制中年幼苗的生长。需要建立全面有力的管理机制,确保中年,特别是在种植区已经成熟。 树木不应适应环境,但应积极为树木创造雄心勃勃的生长空间,以促进林分优化。此外,利益相关者在处理病虫害时需要小心。应不影响不同树种病虫害爆发的可能性,尽量减少病虫害传播的可能性,集中诊断和治疗,避免损失。
2.4 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主要有黑夜蛾和白蚁。前者幼虫破坏松树运输组织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阻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造成木材死亡。在养分供给和补充过程中,成虫咬伤树枝,将松树线虫带入体内,侵入松树,损害和感染松树,使松树衰弱,最终大面积死亡。控制措施包括检疫措施、林业管理、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近年来,松材线虫的防治迫在眉睫。对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山区,采用综合育苗法和阔叶树种进行砍伐和种植。它可以重新种植。此外,白蚁对树根和树皮有害。可以在白蚁巢穴附近放置杀螨剂和甘蔗渣的混合物,以捕捉白蚁并保持树根和树皮。
2.5 做好透光林木间接采伐
当林冠进入2~3年的林冠期时,不同树木的生长潜力逐渐开始显现,呈现出“压木现象”,对林木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应采用明确的苗木间伐方法,以帮助平衡不同林木的生长,更好地平衡森林整体生长,提高种植的整体经济效益。在苗圃间伐过程的具体实施中,疏伐林木基层是首要方针:小块留大、剪直、剪紧留疏、及时,必须小心清除。通过这种方式,它可以防止昆虫和鸡蛋的侵扰以及细菌和病毒在各种森林中的传播,并对需要进行间伐的树枝进行焚烧。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健康挺直的树木可以有效减少木材挤压现象,提高森林生长的透光率。在透光减薄的详细过程中必须注意控制树冠的关闭。这通常介于 0.6 和 0.7 之间。如果在第一次减薄完成后被挤压的材料仍然存在 4 到 6 年,则需要进行第二次透光减薄。疏伐这个苗圃的政策是种植中等直径的木材。其中,轮作周期14年以上的树木数量应为1100-1500棵树/hm2,轮作周期小于14年的树木数量应为750-1900棵树/hm2,这进一步鼓励了林业,提高生产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林业工作者,要关注林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科技手段、有效的管理养护措施以及合理的抚育设计方案,进一步提高林业生产质量,提升美丽林相,同时确保林业苗木成活率,推动我国林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使林业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华.林业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0(11):153-154.
[2]朱磊,邵长城,冯军利.林业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农业,2020(21):42-43.
[3]张菁菁.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J].现代园艺,2020(20):204-205.
14625017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