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竹
摘要:近年,在开展精细地质研究,进行地质特征再认识,落实油藏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发育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综合评价注水影响因素,开展室内岩芯配伍性实验分析,储层伤害评价、储层敏感性及入井流体配伍性测试的基础上,编制了8个复杂断块油藏的注水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的问题及潜力,创新注采调整思路,积极推进“全面注水向优选部位注水、多层注水向主力层段注水、单一介质向多种介质组合注水、直井注采向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采”四个转变,推广“一对一”注水、多级细分注水、增压注水、深部调驱、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水等配套注水技术,注水见效增油3.79万吨,提高了水驱采收率,注水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复杂断块;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TE347
前言:LH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的NJ、QLT和CYT油田内部被断层切割形成了多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主要地质特征表现为:①构造复杂,断块破碎;②含油气层系多,油水关系复杂;③储层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④原油物性差异较大,有稀油,也有常规稠油。
一、复杂断块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1.直井注采向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采转变
针对C1和C4块天然能量不足,油层单一且较薄,直井控制储量小,投入开发后,压力和产量下降快的现状,开展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水。在区块部署了新井11口(直井6口,水平井5口)、转注6口(直井转注5口,水平井转注1口)。实施后增加水驱储量173.03×104t,区块日产油由11t上升至37t,采油速度由0.23%提高到0.74%,有4个井组见到较好注水效果,对比见效油井见效前后产量,日产油由26.5t上升至68.6t,日增油42.1t,阶段累增油1.0478×104t。
如C1块,探明含油面积1.14km2,石油地质储量35×104t,发育油层厚度仅2.0m,平均渗透率仅3.89×10-3μm2。由于单砂层厚度薄,且油藏低渗,因此油井投产后产量下降快,其中C1-H1井于投产后生产4个月后即低压低产不出关井,阶段采油1826t。针对区块油层薄、产量下降快的生产特点,确定以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开发方式实现注水开发,一是针对地层压力下降较快的情况,先后转注了3口井补充地层能量,进行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开发;二是针对C1块注水见效后,含水上升快,注入水突进形成水流通道的问题,根据示踪剂、吸水剖面和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结果,在2口井优选弱凝胶体系实施化学调驱,通过上述工作,对应油井先后三次见到较好注水效果,日产油由2.5吨上升到16.8t,累增油4968t。
2.多層注水向主力层段注水转变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纵向上储层发育较多,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积极开展纵向上吸水剖面的优化,由原来的多层注水向确保主力层段注水转变。一是优化注水分注工艺技术,提高分注合格率;二是优选主力层段实施增压注水。
优化注水分注工艺技术,提高分注合格率。共实施多级细分注57井次,对比普通分注管柱,水嘴一次投捞成功率由80.0%提高到 92.8%,分层测试合格率由73.5%提高到90.2%,启动吸水层421.5m/117层,限制注水层433.5m/122层,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51.84%上升至59.21%,对应有7个井组7口油井见到注水效果,日产液由118.2t上升至155.1t,日产油由25.7t上升至48.7t,含水由78.3%下降至68.6%,阶段累增油1804t。
优选主力层段实施增压注水。N7块动用含油面积2.98km2,石油地质储量491×104t,主力含油层位为沙二段,油藏埋深-2950.0~-3500.0m,储层平均孔隙度11.41%,平均渗透率5.66×10-3μm2,泥质含量为5.4%。针对区块储层物性差、注水压力高的问题,一是对注水井开展防膨措施4口,降低注入水对地层的伤害。二是优选主力层段开展注水井二次压裂3口,达到改造储层的目的。三是采取地面高压增注措施4口,将注水压力提高到26MPa,提高储层吸水能力。通过上述工作,增加吸水厚度119.3m/37层,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44.2%提高到45.3%,新增注水见效油井8口,日增油19t,阶段增油3592t。
3.全面注水向优选部位注水转变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时期,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的情况,深化油藏基础地质研究,落实油藏微构造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注采井组为单元,实行“一对一”点状注水,完善局部注采系统。分别在4个块实施24个井组,控制油井24口。对应有10个井组10口油井见到注水效果,日产液由186.0t上升至270.4t,日产油27.1t上升至86.1t,综合含水由85.4%下降至68.2%,阶段累增油1.093×104t。如N25井组,通过复注对油井实施“一对一”点状注水,通过重组层段加强东营Ⅱ油组的18~22号层注水,4月中旬阶段累注水6574m3后,对应油井见到较好注水效果,日产油由6.1t上升至23.8t,含水由65.2%下降至30.8%,动液面由-636m上升至-87m,阶段累增油1087t。
4.单一介质向多种介质组合注水转变
针对部分区块储层发育厚、连通性好、隔层不发育、分注条件差的现状,开展深度调驱技术,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实施区块覆盖含油面积7.12km2,石油地质储量1709×104t。截止目前共实施注水井调驱58口,控制油井142口,实现了聚合物分子内交联,进入地层深部。调驱前后对比:一是调驱区域油井日产油由101t上升至114t,综合含水稳定在89.5%,增油5315t;二是日注水量由551m3增至1140m3,注采比由0.56升至0.97;三是油水井利用率提高,油井利用率由64%提高到70%,注水井利用率由43%提高到64%;四是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启动吸水层111.9m/36层,限制注水层202.3m/51层;五是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高,由47.50%上升至54.89%。
5.创新注水管理模式,完善注水监控机制
一是建立“三点一线”管理制度,实现注水全过程管理。“三点”即注水水质、注水压力、注水量三个参数控制点,“一线”即指污水站→注水站→配水间→注水井一套系统流程,并在制度落实上从“抓源头、促中间、保终点”上细化每一个环节。
二是建立“分段控制、分级达标”水质分区处理制度,确保水质合格。在污水处理系统中采用“分段控制、分级达标”管理办法,便于及时、准确查找原因,排除故障。
三是坚持 “三个一”注水工作制度,深入注水研究与分析。在注水日常管理中认真执行“每周一分析、每月一总结、每半年一评价”的“三个一”注水工作制度,确保注水工作的实施效果。
二、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1.油藏水驱储量增加
通过持续的注水调整,当前开发趋势稳定并向好的方向发展,油田预测上一年可采储量为1767×104t,水驱采收率为18.9%,目前水驱可采储量为1963×104t,水驱采收率为21.0%(标定采收率为19.4%),可采储量增加196×104t,采收率提高2.1%;
2.主力区块地层压力稳定
通过转注、复注和补层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和注采对应关系,8个区块地层压力稳定或上升。
3.油藏注水利用状况有所好转
根据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显示,累积存水率曲线向标准线靠拢,表明注水整体利用状况好转。
三、结语
(1)通过对复杂断块油藏地质特征的再认识,重新建立地下认识体系,为注水调整提供了准确依据。
(2)在复杂断块油藏积极推进注水开发“四个转变”,推广“一对一”注水、多级细分注水、增压注水、深部调驱、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水等配套注水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3)“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水”技术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配合实施弱凝胶体系化学调驱可有效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
(4)完善的注水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监控管理,是保证注水方案实施的关键。
197950170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