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
摘 要::结合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现有资源,有效整合数据资源,遵循统一数据标准,构建信息完整、功能齐全、标准一致、资源共享、先进实用的“智慧工信”综合管理平台,集约化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各项应用系统。
关键词:智慧工信;政务服务平台;业务协同
分类号:TU113.666
引言
为顺应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服务工业和信息化监管业务,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数据为支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遵从顶层设计,建立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网状立体的“智慧工信”综合管理平台,完成行业管理、项目管理、政务管理等各类业务的一站式办理,实现服务上级决策、服务厅机关工作、服务省直部门、服务市县工信部门、服务企业发展,形成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新模式,全面提高我省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需求分析
1.业务功能分析
依据《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对工信业务进行了详细的业务功能分析,主要业务包括行业管理、项目管理、经济运行监测、执法检查、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综合决策等业务事项。本平台重点建设行业管理,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升级成为通用项目管理子系统,实现与统计监测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应用集成和数据集成,构建工信一张图和政务服务APP。
2.数据需求分析
构建全省统一的工业和信息化数据中心,对业务部门、社会化资源、互联网信息等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存储、筛选、分析,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资源,将所有已建或将建的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进行集中汇总,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据分析的全面性,真正达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业务联动,从而为领导和经济管理部门审视全省工业经济提供更全面、更广阔的视野。
二、建设内容
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内容概括为“五个一”,即编制一套建设标准、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搭建一个支撑平台、开发一个软件平台、绘制一张图。
1.建设标准
在国家工信部、本省已有相应规范标准基础上,结合本省工业和信息化特点,从系统的顶层设计出发,编制全省信息资源、业务、技术和管理四类标准体系,为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提供指导和依据。
2.数据中心
建设统一的工业和信息化数据中心,包括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专题数据库、交互共享数据库四大数据库体系,为综合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3.支撑平台
搭建了业务应用支撑平台,采用统一应用开发组件方式,构建了统一的工作流、表单、部门、角色、权限、用户等组件,为平台提供底层软件基础支撑。
4.软件平台
建设工业和信息化统一的行业管理、项目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运行监测、综合决策、政务管理、大数据应用和工信一张图等业务系统。
5.一张图
基于天地图等基础空间信息数据,制作技术创新、万企转型、工业经济等专题图,开发空间可视化浏览、空间关联查询、空间分布统计等功能,实现工业和信息化监管的“一张图”可视化管理。
三、技术架构
在技术架构上采用分层技术架构,分为云中心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展现层。数据资源层存储架构采用“内存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文件型数据库”的集群部署;基于面向服务的SOA和企业服务总线ESB的思想,充分考虑架构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应用支撑层建设涵盖了工作流引擎、表单设计管理、报表、数据交互、统一认证登录、平台辅助支撑等;在应用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功能模块绘制业务表单、可视化配置业务流程等业务应用层。
四、应用效果
通过综合管理平台试运行情况看,平台特点初步显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应用体系创新,打破了原有省、市、县工信管理部门自用自建信息系统的模式,构建了网状、立体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彻底打破信息孤岛,搭建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2.综合管理平台梳理了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业务和信息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唯一性、及时性,实现了工业和信息化数据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动态更新,提高了工业和信息化监管的综合统筹效率。
3.利用平台积累的业务数据、经济运行数据、各种专题数据和企业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让大数据融入核心业务中,提升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4.采用当前最主流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S(GIS、RS、GPS)和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使综合管理平台成为国内“互联网+工业”应用技术创新的新实践,使综合管理平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展力。
参考文献:
[1]石亞军.区块链+政务服务:以数据共享优化政务服务的技术赋能[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6).
[2]胡晓艳.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科技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3).
319650190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