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昌艳
摘要:工程数据测量作为各种建筑工程的基础环节,是工程建筑保证的重要数据支持,是检测工程建筑稳定和安全重要标准之一。水利建筑工程与其他类型的建筑工程相比,由于施工放样数据要求的精准程度较高,需要工程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精准程度。基于此,以下对水利渠道工程施工的测量与管控关键思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渠道工程;施工的测量;管控关键思路分析
中图分类号:TV221
引言
現如今,水利渠道工程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重视施工测量工作的开展。要基于水利渠道工程施工测量要求,实施有效的测量技术,选择科学的测量方法,以保障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将现代化测量施工技术,贯彻落实于整个工程施工阶段,为之后的施工工序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1水利渠道工程施工的测量工作
1.1有效应用PTK渠道测量技术
在水利渠道工程测量工作中,可充分应用PTK技术。1)要根据水利渠道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布设PTK渠道测量控制点,需考虑渠道长度、范围、高程位置3方面因素。2)要进行PTK渠道断面测量。指的是根据水利渠道工程设计中所选定的渠道线路,来进行相应的断面测量工作。断面测量前,要架设基站,充分发挥三脚架的作用,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每架设基站一次,便可以于30km内自由作业。可根据断面测量的结果,来标定中桩、上边桩、下边桩,做好记录,用代码来进行区分,测量边桩时,精确度有所放宽,需将其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RTK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测量渠道交叉建筑物的控制桩,提高水利渠道工程测量工作效率,选择合适的渠道设计方案。
1.2数字化成图技术
在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中,一份精准的工程图是保证顺利开展的前提。为了满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数据的高精准,数字化成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化成图不仅可以保证设计中的个性化要求,还可以提高实施效果。将数字化技术直接应用在水利建设中,可以实现降低施工费用和提升精准程度的双赢。信息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是能够客观、有效地分析,降低干扰因素。
1.3水利工程放样
为了提升水利建筑施工放样信息数据的准确程度,在混凝土浇灌环节中,施工放样工作一般选择为内部与外部分离操作,其中,主要以建立模板放样、放样数据验收检查先后结合的方式。内部测试时,技术人员按照水利建筑设计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样板点图绘图和制作,交接到第三方监督和管理部门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审核和数据校对,没有通过审核和数据比对样点图不允许施工和测量,外部作业需要依靠全站设备进行数据和图纸的放样。在针对立模进行数据放样时,应针对数据整体处理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和效率控制,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严守岗位,各司其职,对本岗位职责负责。在立模的验收环节中,应积极检查相关工作,实现将数据和建筑信息落实每一个岗位上。立模施工人员按照放样图纸的实际要求将水利工程图纸模板确立后,为了确保图纸模板的位置准确,首先需要针对水利建筑施工环节进行严格、详细的工程检查和验收工作,确保立模环节的数据误差在规定的技术范围内。如果数据超出标准区域,应及时进行数据和方式的调整,使图纸数据规格符合国家标准。
2水利渠道工程施工管控措施的有效应用
2.1放样精度管控
在水利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放样精度管控工作。放样工作应于水利渠道工程施工开展前实施,要做好工程测量工作,并保障工程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基于水利渠道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适宜的工程测量计划方案,于施工现场区域构建控制网,包含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方面。要将工程勘察阶段的平面控制网边长投影至测量区域的高程控制网面上,并进行反复检测,直至其测量精度满足于水利渠道施工需求,用于施工现场的控制网中。在设计施工现场的高程控制网时,可采取闭合环线模式,在布设施工现场的水准点时,则可以将其放置于较为稳定的部分,要控制好水准点和水准点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不可低于1km,与建筑物的距离则不可短于25m,回填土边线的距离则不可少于15m。
2.2构建水利建筑控制体系
大多数情况下,业主自行提供的测量控制点,不能有效满足施工测量实际需求。在水利建筑测试过程中,需要将所有控制点进行反复进行测试,达到一定数据标准后,应结合水利工程施工所在区域的地形、地势以及土质结构等相关因素,合理布置水利建筑施工的控制网络。测试人员应树立建筑测试的全局观念,针对水利建筑施工网络的全面布置和设计,综合各种外界影响因素。其中,需要综合水利工程整体施工流程的实际要求,考虑建筑施工流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防止出现不可避免的损失。水利施工建筑控制点应满足实际要求的环境下,布置和设置在相对稳定以及结构形态不变的地方,应最大限度布置和设计在视野范围以及通视条件较好的区域。
2.3施工精度
施工中砼的模板制作对后期砼渠道施工的精度影响较大,需提前可控制。迳口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使用的砼模板为专业厂家制作,砼模板精度较高,施工中对预制件安装定位,砼浇筑过程中尤其注意对标高控制及模板保护,各个相邻安装的模板编制有编号,避免模板安装错误。此外,砼衬砌面其基础承载力、砼施工产生缝隙、沉降缝隙的处理也是工程的重点控制工作。若施工中一些细小缝隙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水利渠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缝隙处遭受外力损坏,逐渐扩大,继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案例工程施工中,先对存在的裂缝位置裂缝测量,积极整改裂缝位置,对检测及整改记录下来存档处理,经过处理发现,工程投入使用2年时间其未发生安全事故,整体施工质量较为理想。
结束语
伴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工程测量也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新的测量方法的应用、测量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都促进了这一门传统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工程测量是工程的基础,测量的进步带来的是经济效益和科技发展,将会直接造福社会。新技术的应用也给测量人员带来压力,我们应当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不怕吃苦,敢于奋斗,练就一身本领,服务现代工程。
参考文献
[1]刘锋.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常用技术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1):80-82.
[2]魏长军.评价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建设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1):122-123.
[3]刘永强,丁兆亮.水利水电工程地形测量测绘要素采集探讨[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9,39(04):49-50.
160550052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