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晔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复杂性和流动性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突发应急事件日益增多,公共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本文通过我国在疫情期间信息化管理的研究,提出重大突发应急事件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大突发应急事件;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和改革处于关键时期,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等时有发生,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的伤害和威胁,同时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突发事件应急安全信息管理的研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当代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现有的丰富资源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更好地实现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就越发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一、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疫情信息管理变革
20世纪90年代,随着紧急突发事件的频发,促进了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在世界各国各领域上的飞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功利用先进的应急科学技术与信息通信设备武装本国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这些管理体系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我国面对新冠肺炎蔓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这与大数据技术是分不开的。大数据时代与2003年的“非典”所处的时代大为不同:大量的数据交流、快速的人口流动以及大规模的社会运转。可以说,大数据技术在各个层面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此次的疫情防控信息管理在遏制疫情扩散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具体而言,重大突发应急事件的信息管理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为防控容易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利于科学、精准防控。大数据时代的智能防控就能避免类似缺点,智能防控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搜集疫情信息,利用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疫情模型,在处理公共卫生事件中建立一个行动建议的决策支持系统,这样的智能化防控将大大避免人工认知偏差,将海量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与分析,提高自主判断能力及决策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偏好带来的影响,这能够为构建疫情早期的风险识别机制和防治体系提供帮助。
二、加强重大突发应急事件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1.协同异构部门合作共治。疫情信息管理的主体包括医院、新闻媒体、政府部门、企业、民间团体、行业协会等异构力量,这些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预测、决策、研判、执行、监督的角色,同时也是疫情信息供给的主要来源。结合全方位治理理论与协同治理理论,疫情信息管理建设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促进异构部门信息融合,从而使不同部门在疫情防控中协同工作。新技术与新型管理方法的融合,将丰富信息管理的手段和主体,为了促进并形成智能化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体系。城市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风险,并针对风险建立了评价模型。针对城市火灾设计了评价指标体系。田玉敏等人提出了应用数学模型评价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冯利华针对洪水灾害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完成信息转化和处理工作,并应用该网络进行水灾预测。基于提出了地质灾害预测系统和地质环境评价系统,将风险评价拓展到了地质灾害领域。
2.建立疫情信息共享机制。在突发事件应急安全信息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国外较国内普遍更为先进成熟。政府各个部门如卫生医疗系统、公安系统、互联网与信息管理相关部门等之间要加强合作,协同科研单位与互联网电信企业等,进行信息互通与数据共享,整合全方位信息,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库信息;同时,建议政府部门研究制定疫情信息开放管理条例,建立法治保障,为科研机构、商业公司等参与传染病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3.挖掘先进的疫情信息管理技术。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的信息管理理论研究将事先预警、事中应对和事后回复割裂开来,相关研究集中在其中的一个方面,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庞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源多样,信息的内容、形式和结构也更加多元,因此要充分运用如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感测与识别技术、电信技术、云计算、5G通信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为突发疫情的信息管理、相关部门的组织变革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健全疫情信息管理的制度条例。在如今人口快速流动、经济飞速发展、先进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修改当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法规内容,增加针对疫情信息管理与大数据相关技术的专门内容,重点提高对数据搜集、转发、存储、运用等过程的监管力度,形成一个包含多元部门、多元主体、多元层次、多个角度的系统化、智能化的疫情信息管理体系。
5.完善疫情信息传播机制。疫情的迅速蔓延会加速公众恐慌程度,可靠及時的疫情信息是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强心剂”。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疫情信息的反馈、扩散机制还有一些短板,民间的信息渠道还不通畅。要不断完善疫情信息的传播机制,加强对疫情信息漏报、瞒报的惩罚力度,健全疫情舆情引导机制,以事实和科学为依据,使用法治化的媒介精准实时发布疫情信息,开拓多样化的公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加强不同地区疫情信息共享和疫情防控策略的借鉴。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应急管理防控体系的一次严峻考验,是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挑战。在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应站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机制信息化的高度,总结疫情信息管理建设的教训,汲取疫情防控的经验,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兼顾整体和局部、长期和短期,完善疫情信息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应急事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进华.大数据时代公共危机决策: 演进趋势、决策困境与可能出路[J].改革与战略,2020,36(2).
[2]赵建.城市化、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疫情防控与管理[J].人文杂志,2020,(5).
[3]刘建准,唐霈雯,石密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情报介入与融合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8).
[4]曹振祥,储节旺,郭春侠.基于重大疫情防控的应急情报服务模式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J].现代情报,2020,40(6).
1371501705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