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艺术与流行的结合

2021-03-15 21:09肖海燕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当代艺术艺术家

绪论

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发展迅速的社会当中,信息数量与传播速度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期我们需要报纸、广播和电视作为了解世界的方式。此次疫情让大量艺术活动出现在云端,在网络的世界线上活动。这种看似无奈的应急之举,其实是技术进步以及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果。一些架上艺术慢慢脱离传统艺术,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科技慢慢融入绘画艺术, 让艺术语言朝着更复杂的方向探索。互聯网科技的出现,为文艺作品开辟了新的传播空间和传播渠道,从而大大刺激了文艺生产力。当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和流行文化就相结合,形成的线上艺术也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话题。新媒体艺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来获取信息的交流,根据媒体的科技性去改变和创新新的艺术语境和表达方式,展现当今社会的生活现象,改变生活方式。

一、当代艺术中的新媒体艺术

1.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传播为媒介、以互动交流为手段、以先锋实验为特征、以艺术观念为驱动的当代艺术创作活动。新媒体艺术是以数字技术和传播媒介进行划分和定义的一种新艺术形态,而不是按照媒介和材质在演变进化的历史和时间上进行划分和定义的。新媒体艺术在强调数字技术和科学性的同时,也强调艺术观念的创新性和艺术语言的实验性,因此很多新媒体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科学家和计算机工程师合作完成。

2.新媒体艺术的类型

新媒体艺术类型分为以下7种: 以录摄影像为创作主体的录像艺术、运用计算机创作的数字艺术、以电子科技为媒材的电子艺术、以网络为主要呈现方式的网络艺术、以听觉为主要呈现方式的声响艺术、以模拟真实情境的虚拟现实艺术、以强调与观众互动的互动艺术。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各形式类型可以相互结合和置换,除此之外,以科技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艺术,其作品也可能是混合新旧媒材的形式处理。

3.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注重互动性,具有可复制性与重复性。我觉得艺术家永远只能将作品完成到50%,另外50%永远是给观众来帮你完成的。互动性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特征,是艺术家通过其作品与观众的参与,将艺术家的思想与创意延伸到观众之中, 在其连接、融入、互动、转化、呈现的过程中,观众参与到数字装置艺术有趣的互动中,甚至将控制权交到观众手中,使不同的人参与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时候观众甚至也成为艺术内容,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艺术与观众之间由诉说关系转变为对话关系。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特征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的观念及方法,同时也改变了观众的观看方法,使艺术家和观众建立起了一种民主的对话关系,新的视觉经验和影像在这种互动中产生。

二、新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产生的影响

由于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家会思考在创作阶段和制作自己的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都有了更多的选择,会在构思阶段就出现许多不同于传统媒介所带来的想法,由此可见,技术手段不仅可以给艺术家的思考和制作带来极为方便的表现方法,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更加天马行空的。

现今的新媒体艺术并不是一种风格或是一个运动,而属于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态,而当代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延续,包括了混合性、多元性、概念性、实验性等面貌。也就是说新媒体艺术它是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反映,是对于科技媒体特征意义、当代生活探讨、美学突破等的反思与创造,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表现的讨论,或是一种主体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新媒体艺术产生在注重观念性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潮流之中,它关注的不仅是形式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新媒体艺术改变了人们以往固有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和创作艺术作品的方法和途径,新媒体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模式。随着数字技术和媒介的高度发展,艺术家所思考的问题也必将更加广泛。

三、新媒体技术对当代艺术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各类新兴媒体平台的建立,构成了当今社会新型的传播与营销方式。就当代艺术传播而言,从普通传播媒介过渡到采用新媒体技术,是艺术传播领域的一次质的飞跃。新媒体技术将反映艺术内容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色彩等元素完整系统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艺术表现的信息量,更提升的艺术作品的影响深度与广度。动漫、人工智能、虚拟场景、互联网社交空间、多视频互动、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技术在当代艺术传播中的运用,促进了当代艺术传播技术结构的整合与优化,大幅度提升了艺术传播的效率。重要的是,在新媒体技术作用下,受众既是艺术作品的接受者,也是艺术作品的传播者。艺术传播摆脱了时间的限制,加速了当代艺术的传播速度。艺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技术性和开放性,成为当代艺术传播与交流的显著特征。艺术传播交流方式的变化,使当代艺术家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创作理念和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当代艺术的种类与内涵。

四、有关当代艺术创作的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

首先是内容与形式失衡,过于关注媒体本身的传播力,忽略了艺术本质的东西,如文化建构和精神内涵。新媒体是多学科的交叉,艺术家需要具备综合各学科和技术的能力才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当代艺术中去。加上对于科技手段的依赖,为了带来新的视觉效果来满足大众,很多艺术创作背离了艺术的本质,走向炫技。在艺术传承和发展中,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第二,创作动机不纯。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新媒体和当代艺术的结合必须要形成自己的新秩序。正如美术理论家张晓凌说的那样:“在你面前出现的,无非是一团乱糟糟的杂乱与贫乏:亵渎的快感、调侃的无聊、伪神学的自我表白、后殖民意识的繁衍、话语权争夺的闹剧、道德理想主义空洞的宣言,以及名目繁多的小集团意识等。”部分艺术现象突出地体现了媒介运用逐渐远离艺术表达的根本诉求,已经脱离了艺术创作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郑荔. 泛媒时代下的新媒体艺术之变[J]. 艺术工作,2019( 05).

[2]朱芳.新媒体艺术形态及美学内涵[J]. 新闻传播,2019( 01).

[3]赵明杰. 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J]. 美与时代( 上).

[4]匡文波著.《新媒体概论》第二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 月.

[5]赵芊芊.后影像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探索——数字媒体与当代艺术的融合[J].

作者简介:肖海燕(1997.12—),女,汉族,籍贯:湖北武汉人,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19级在读研究生,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油画艺术研究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当代艺术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