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静 孙培龙 王龑
[摘 要]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研究与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涉及食品与农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即“从农田到餐桌”,是一门时效性、政策性很强的课程。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方式单一,且课程缺乏实践,多停留在书本层面。将案例教学、PBL教学、实践性教学、网络化教学融合起来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 食品标准与法规;多元化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4-0048-04 [收稿日期] 2020-07-16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必选课,也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各相关专业的重要选修课。它是研究与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涉及食品与农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即“从农田到餐桌”[1]。通过学习“食品标准与法规”,既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食品违法、违标事件的能力,又为学生从事食品生产、贮存和销售等工作提供行为准则。现阶段,在课程教学上,主要是介绍标准和解读法规,内容比较死板,方式比较单一。课程涵盖冗长的法律和繁多的标准,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容易死记硬背,不懂灵活运用;该类课程缺乏实践,较多停留在书本层面,使得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缺乏运用法律法规的意识。这些问题使“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把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在“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及多元思维能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兼顾前沿性和实用性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变”。《食品安全法》2009年颁布执行,2015年进行修订,2018年底再次修订。食品标准推陈出新。近年来,国家整合了几千项食品安全标准,把以前矛盾的、滞后的或缺少的标准整合成新的食品安全標准[2]。教师和学生需要及时把握食品法规与标准的动态。
在介绍新版《食品安全法》时,重点对比新旧两部法律中的十大差异,从“新”“严”“全”“深”等多方面解读。如增加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中关于网络食品和小作坊食品的监管条例、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等内容的解读;在食品标准方面,增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使学生了解合理使用添加剂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对冗长的法律条文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案例教学结合PBL教学法
案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新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以典型事例解释、说明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3]。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核心理念是以问题为导向,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这种教学的策略[4],即在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为他们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化的、真实的事件情境,并为他们提供资源,给予引导和指导[5]。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典型案例,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然后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形成反复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的思考习惯。例如,《食品安全法》法律条文较繁多、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法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案例结合PBL教学法从实际出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近年来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违法事件,如“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再销售”“奶粉碘超标事件”“海底捞火锅事件”“福寿螺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网红面包无标签”“后疫情时代食品安全事件”等,每组一个案例。先通过查阅图书文献资料等手段,对案例进行认真分析,然后在课堂上专题讨论,介绍案例,案情分析,说明案例违反具体哪些法律条文,该做怎样的处罚。通过案例剖析,举一反三,结合法律法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应用型课程,需要学生能活学活用。由于法规内容比较枯燥,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成立宣讲团,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可以模拟法庭辩论,让学生对热点话题进行分析与辩论,充分运用法律法规,寓教于乐,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真正理解这门学科的意义。
另外,讲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超市收集一些食品外包装,如牛奶、饼干、方便面、薯片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解读标签,点评标签是否规范,然后再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为某个食品产品设计一个合格的标签标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为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辩证思维能力和面试时所需的口才,组织两次辩论赛,围绕“瘦肉精该不该添加”“转基因食品是支持还是反对”等与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相关的议题。学生分小组辩论,教师赛后点评,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法规及标准,理解万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哲理,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思考问题。
最后,为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标准的能力,设计一个企业标准编制题。如某企业想要生产一款速溶茶(菊花、金银花、荷花、绿茶等),但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标准知识为企业起草产品标准。通过产品标准的制定,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对掌握标准的结构和标准中封面、前言、正文和附录等各要素的要求有积极的帮助。
(三)网络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资源,将时事要闻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影并茂的特点,创造缤纷课堂,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如在讲解《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时,让学生观看央视3·15晚会披露的与食品相关的违法行为以及“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上食品安全相关视频,并结合法规和标准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以此了解最新的食品法律动态和标准,如关注食品伙伴网、食药法苑、食品安全风向标、食品合规互动等公众号。后疫情时代,为了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加强师生互动,还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上,上传了授课计划、教学大纲、课件、辅导资料等,并通过平台布置作业和讨论。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反馈教学评价,及时获得教师的个性化和针对性辅导。
三、考核内容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考核模式也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计算。考核方式的改革具有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及注重过程性评价等特征。
针对课堂讨论(案例汇报、辩论赛等)、课外实践(标准编制等),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综合评价形成过程考核成绩,课程考核成绩由终结性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过程考核成绩构成,终结性考核成绩占(50%),过程考核成绩占50%。過程考核成绩包括案例分析汇报(30%)、辩论赛(10%)和企业标准编制(10%)。多元化考核方式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全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反思总结,持续改进
通过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调查等方式收集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意见和建议,评估各项改革的实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下一轮的课堂教学中,优化案例汇报、辩论赛等内容,结合提升案例调研、标准编制等课外辅助内容,并进一步完善综合考核评估,包括各环节能力水平的考查和期末考试,体现进一步改进的内容,完善改革方案,使多元化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改革的目的,如图1所示。
五、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标准与法规”是一门时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应用型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枯燥、教材内容滞后、课程缺乏实践、评价方式单一等。针对上述问题,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并引入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网络教学法。通过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分析能力,并提升了学生课堂实践性,效果良好。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争取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只有切实提高食品专业人员的素质,才能打赢食品安全“保胃战”。
参考文献
[1]周才琼,张平平.食品标准与法规[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7.
[2]陈玥颖,郭丽萍,孙庆杰,等.《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难点及改革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7):139-141.
[3]陶晓瑛.案例教学与PBL结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12(3):88-91.
[4]Barrows H S,Tamblyn R M.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unit[J].Journal of medical education,1977,52(12):1002-1004.
[5]袁莉,张宝善,张清安.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5):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