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
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新疆和田的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一个桑皮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在当地买纸的情况。人们据此推断,唐代的和田已拥有造纸业。
但桑皮纸的历史远不止于此。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后,新疆地区在政治上与内地连为一体,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中原的造纸术随之传入西域。起先是和田地区的居民就地取材,用桑树制纸,后来此法传到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等地,成了西域造纸业的主角,在西域三十六国时期最为兴盛。和丝绸一样,桑皮纸成为丝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着古丝绸之路一直传播到中亚和欧洲,是古代中原与西域以及亚欧各国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和见证。可以说,丝绸之路有多长,桑皮纸的传播就有多长;丝绸之路影响有多远,桑皮纸的影响就有多远。如今,地处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地区,依然保留并延续着1300多年前从唐朝传入的“桑皮造纸技艺”。桑皮纸也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桑皮纸纸质薄而柔韧,色泽淡黄,纹理质朴美观,具有防虫蛀、不怕潮、写字作画历经千年不褪色等特性,在古代不僅深受书画家的青睐,也广泛应用于行政公文和百姓日常生活。保存至今的一些重要文物,比如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北宋苏轼的《三马图》以及新疆吐峪沟石窟寺新发现的唐玄奘法师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写本残片,用的都是来自西域的桑皮纸。明清时期,桑皮纸还被官方用于钱币、公文、契约等方面。
进入当代社会后,随着科技的发展,桑皮造纸的古老技艺濒临消失,传承制作人屈指可数,只有和田地区墨玉县的一些家庭还在制作桑皮纸。
2006年,“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疆文旅部门和和田当地政府开始关注、支持桑皮纸的传承保护,一些热心人士也积极加入到桑皮纸的传承、推广与利用中来。
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新疆境内生长的桑树、胡杨碱、土碱为原料,经伐条、浸泡、剥皮、锅煮、过滤、锤捣、发酵、捞纸、滤水、晾晒、揭纸、分类、打磨等13道主要工艺制成。
桑皮纸的质地首先来自精良的选材。人们以新疆境内生长的桑树为原料,每年5月—7月采下树龄在3年以下、长度在50cm以下的桑树枝条内皮,把那些变色或有病虫害、有农药喷洒过的枝条挑拣并丢弃掉。分拣出的桑皮原料再经日光晒干后,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清洁且无异味的存储区。造纸的另一项重要原料胡杨碱来自生长在高度盐渍化土壤上的胡杨,这是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分泌形成的白色或淡黄色块状结晶。而原料中的土碱则是碱田经过日晒形成的白色粉末或细粒结晶。
桑皮纸制作的13道工序皆需人们纯手工完成,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首先要将桑树枝放在水中浸泡8小时,等它变软后,剥去表面的深色树皮,取出里层白色的树皮,将其放入加满水的大铁锅中煮,先以大火猛攻至沸腾,再用文火煮约4小时。此时在锅中加入胡杨碱或土碱,不时搅拌,促使枝条皮纤维软化。煮好的枝条皮捞起后,匠人会用木槌反复锤捣,边翻边砸,同时挑出残留的外皮杂质,待桑皮坯呈松软的片状,手撕易断,并且断口纤维长度均匀,无明显纤维束,这才是锤制好的桑皮浆。
桑皮浆还需放进发酵容器内加水搅拌均匀,进行不少于两天的浸泡分散,浸泡时,人们会用木杵搅拌,让桑皮浆分散均匀。在下一步的“捞纸”工序中,匠人用大木瓢舀出大勺纸浆,均匀放至标准的木制模具上,再把它放在一个水坑里过滤,然后放到阳光下晾晒。等纸浆在模具上晒干后,将分拣出的成品纸进行表面平滑处理,通过粗磨剔除黏附表面的一些杂质,再用和田玉石或平整的砑石进行打磨,使桑皮纸变得平整光滑。
经过如此复杂的工艺流程,一张地道的桑皮纸终于问世。
桑皮纸传承推广人魏宝山与桑皮纸之间的缘分始于2011 年年底。当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中国画·桑皮纸”的美术作品展。魏宝山在观展时被这种神奇的淡黄色纸张深深吸引住了。它自身独特的纹理和纤维,与新疆的大地风貌结合得如此完美,这启发魏宝山踏上了探索桑皮纸文化的道路。
魏宝山先后多次深入新疆博物馆、和田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及“桑皮纸之乡”——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调研,反复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文书残纸,走访新疆文化界专家学者和桑皮纸传承制作人。随着对桑皮纸文化认知的不断深入,他越发感受到桑皮纸的传承、保护和推广、利用的重要性。
自2012年起,作为桑皮纸传承推广人,魏宝山携手桑皮纸制作匠人及国内外近千位知名书画家研究推广桑皮纸,开创了“桑皮纸上的中国画”文化展览项目,逐步将桑皮纸与中国画、新疆文化旅游完美结合,打造出新疆文化旅游业的一张靓丽名片,曾得到国家艺术基金2014、2016年度的两次资助。
在致力于宣传推广桑皮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他想方设法让国内外艺术家了解美丽的新疆、真实的新疆。在他的策划下,2018年新疆国画院邀请了一批国内著名画家到新疆采风,行程中就曾来到墨玉县“桑皮纸之乡”,走进匠人们的实际工作环境参观体验。大家不但惊叹于新疆的美景,也通过魏宝山组织的系列活动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天山南北的发扬光大。
在魏宝山的提议下,2020年12月,与吐鲁番市相邻的兵团221团,依托千亩桑树林,开始规划建设新疆第一家非遗产业园——吐鲁番非遗桑文化产业园。产业园围绕传承、保护、利用古丝绸之路“非遗”为主题,挖掘、汇聚六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新疆(兵团)独具特色、文旅融合的桑文化产业园,把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创新的尝试推向一个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