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浪漫的危险

2021-03-15 09:58子恩
南都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热气球资质飞行员

子恩

3个月内,发生了3起热气球事故,造成两人死亡。最近数月,随着国内出游的回暖,不少景区也暴露出问题,其中以载人热气球项目最为引人关注——本应是浪漫的云端体验,缘何成为网友热议中的“玩热气球就是玩命”项目? 在近一个月里,南都周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多名行业权威、商家、游客以及保险从业员等。调查发现,目前国内整个载客热气球行业乱象丛生,这个项目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回顾 | 3个月3起事故,玩热气球就是玩命? 

作为资深业内人士,中国民航飞行委任代表、中航外企航空俱乐部有限公司负责人程鹏最近频频被问到有关热气球的安全问题。他指的是11月30日发生热气球事故的腾冲热气球俱乐部。

当日,云南腾冲火山地质公园内,当云南飞火山通航空俱乐部经营的热气球活动结束后,突然刮起大风导致热气球再次升空,一名地勤人员未及时放开安全绳,被带到高空,随后死亡。一段记录了当时情况的视频,很快被传上社交平台热搜,包括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也关注事件进展。

腾冲文旅局表示,腾冲火山地质公园成立了工作组,由应急管理局和当地乡镇政府处理此事,涉事景区停业整顿,腾冲的载人热气球项目也暂停至今。 此事之所以引起轰动,一方面是源自视频的触目惊心,引起网友对“恐怖”“事前没有培训吗?”“培训不到位”的激烈讨论,另一方面是距上一次同类事故发生不过一个多月。而在12月中下旬,湖北又发生一起热气球意外。

10月2日,湖南株洲一名大学生在兼职做地勤时,没有及时松手,被热气球带至10米以上的高空后,悬挂在热气球吊笼底部,最终因体力不支松手而坠亡。 在10月7日,陕西西安白鹿原,白鹿仓景区人员在执行热气球活动飞行时,突遇瞬间强阵风导热气球离地,地勤人员被带起,双腿悬空,场面惊险。值班机长迅速组织启动应急预案,最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2月20日,湖北十堰,一段热气球起火的视频在网上流传。12月22日,十堰景区回应热气球起火事故表示:因游客私自拉动点火杆(未升空状态),导致热气球边缘起火。该项目已停止营业。

热气球安全吗?根据国际航空联合会的说法:热气球是所有飞行器中安全系数最高的。这项运动自1983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随着近年旅游的不断升温,电影和综艺节目的不断出现,“热气球体验”得到大众青睐,并被称为“一生必玩的浪漫项目。”

在一大型旅游预订平台上,记者做过粗略统计,预订平台上经营国内热气球旅游项目的机构有两三百家,覆盖十多个省份,其中以浙江、云南、河南等地较多。

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程鹏指出,“腾冲在我看来是国内最适合热气球项目的地方之一。”他介绍,之前曾多次来到这里办活动,每次都顺利精彩。历经近20年的持续发展,热气球项目已经成为腾冲的一张旅游名片,这和当地这家俱乐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认为国内没有几家俱乐部的安全管理可以超过这家公司。” 他强调,公众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热气球项目。

现状 | 国内八成是“系留飞”,监管和规范存在空白 

“坐热气球到底安不安全啊?”广州的叶子为此纠结了很久。2020年“双十一”旅游大促时,她预订了清远一家温泉酒店,准备和男朋友参加当地的网红热气球。但是,最近看到的数起热气球事故让叶子心有余悸。

自1783年,法国人罗泽完成全球首次热气球载人飞行以来,这个项目已经发展了237年。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墨西哥的莱昂和埃及的卢克索,被公认为世界三大热气球胜地。

但热气球来到中国,从运动项目逐渐变成旅游项目,从小众逐渐遍地开花,但为何总给人“事故频发”的印象?是水土不服吗?

程鹏认为,“(载客)热气球属于旅游服务或者娱乐服务。它以安全作为第一考量,所以一出事就会引起高度关注。” 更多的可能是飞行模式的选择上。业内人士估计,在中国目前大约80%的热气球项目都是系留飞。

热气球项目分为自由飞和系留飞两种:前者是一种摆脱缆绳束缚的飞行方式,气球一般上升至300—500米的空中;系留飞是有缆绳绑系的飞行模式:气球起飞后,会固定在30-50米高空的一定范围内漂浮。

叶子计划报名的热气球,店家报价是:自由飞30-45分钟,成人价平日638元/人,周末698元/人;系留飞5-10分钟,平时178元/人,周末208元/人,整体价格和旅游平台上查询到国内各地差不多。综合过后,她打算体验系留飞,拍拍照过过瘾,“自由飞太贵了,系留飞有绳子扯着,感觉好像安全一些。”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者都抱着相似的想法。另一位游客涓子在土耳其乘坐热气球项目,感受到了热气球操作团队的专业和规范。原本她也认为“有绳子更安全。”不过后来她发现,包括土耳其的热气球在内,國外的热气球项目绝大多数都是自由飞。

为什么在中国,大部分热气球是“系留飞”呢?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受访对象认为,乘坐载客热气球在国内更着重的是“体验”,系留飞除了“有绳子觉得更安全”之外,10分钟左右的体验、拍拍照以及100多元的费用,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容易冲动消费的体验。

游客叶子想体验的英德一俱乐部的项目,为系留飞热气球对于行业人士来说,系留飞更符合目前国情:一是在人流密集的景区内,考虑到风景、风速、能见度等问题,更利于开展系留飞;加上自由飞动辄几百元、1小时的单次运作时间,还要保证风景优美、游客愿意掏钱体验的几率就少很多。

从业25年的热气球飞行专家刘翔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载人热气球活动,其监管和规范存在空白地带,正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刘翔的父亲刘连成是中国第一个热气球飞行员。据新华社报道,1983年,刘连成在美国教练员的指导下,初步掌握了热气球的飞行技术,并作为主飞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热气球自由飞行。受父亲影响,刘翔也从事这项职业。他于1996年取得热气球飞行执照,曾六次摘取全国热气球锦标赛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锦标赛。

近年来随着低空领域的逐渐开放,热气球飞行从专业体育项目,逐渐转型为商业活动、旅游观光项目,“热气球”也从航空器扩展到了游乐工具上。 国家体育总局在2016年6月发文,委托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管理全国热气球运动,并出台了详细的《热气球运动管理办法》,对热气球从业人员资格、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安全保障等都有了明确规定。

不过,体育部门只管理非营利性质的热气球运动,至于庆典、旅游观光体验等这样的经营活动,则不属于该监管范畴。

换言之,以旅游观光为代表的载人热气球活动,其运行规范仍是一个空白。 程鹏估计“国内的热气球经营项目大部分是系留飞,这个巨大的监管空白才是安全隐患的所在。”他指出,带有营利性质的热气球运动属于中国民航局管理,但是相关办法面向的是“航空器”,而系留飞因为有绳索将热气球与地面连接,因此不归为“航空器”。这就导致了监管出现真空地带。文中提到的国内多宗热气球事故,大部分都是系留飞。

调查 | 全国仅869人接受驾驶热气球正规培训,“黑飞”情况不少 

热气球“黑飞”乱象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2016年,《南昌晚报》就曾报道过有关热气球运营项目资质问题。江西航空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兴森直指:“南昌本地具备资质、进行了备案的,只有一家公司。”然而,江西的梅岭、凤凰沟等多个景区都开展过热气球经营活动。

“不论在国内外,热气球发生事故都属于低概率。国内的热气球项目发展比较快,但有不少景区或者俱乐部并不具备相关经营资质,游客一般无法判断自己参加的项目是否合规经营。”程鹏说。 据他的多年观察,因为节省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等考量,不少经营者罔顾风险,购买了缺乏资质的不合规热气球,或者没有聘用有资质的飞行员,导致事故屡屡发生。

工作人员为何会操作失误,原因多是培训不足和经验不足。

在中国,经营载人热气球项目的机构需要获得两方面的资质:人的资质及器材的资质。飞行员需要经过一个半月的专业培训,获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热气球设备则必须拿到民航局《国籍登记证》和《标准适航证》。只有取得这两个证照,才能驾驶航空器。 以中航热气球培训中心为例,它是经中国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体育总局及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批准的、具有热气球驾驶执照培训资质的培训单位,承担热气球飞行员的培训工作,而培养一名热气球飞行员的费用一般为4万-5万元。 因为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管,目前包括所有热气球驾驶员人数以及运营俱乐部、热气球数量都还没有一个确切数据。“国内俱乐部的话,大概一半正规、一半不正规吧。”程鹏估算道。

记者通过“云执照(注:“云执照”是中国民航推出的查询飞行员执照的手机客户端)”查询,截至2020年12月28日,国内获得自由气球驾驶员执照的飞行员为869人。 除了驾驶员需要考证上岗,其余操作人员均需要严格进行培训,株洲事故中的殒命大学生仓促上岗,结果令人惋惜。 刘翔认为,如果有规范的运行标准,类似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暗访 | 山寨的热气球,免费培训的“飞行员” 

除了无证驾驶之外,许多景区和俱乐部使用的热气球也并不全是合规合格。 简单地说,就是飞行员的“黑飞”和热气球的“山寨”乱象。热气球飞行专家刘翔称,在国内想要合法合规生产热气球,必须要有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和《型号认可》,“获此资格的厂家,全国仅有3家。”而据刘翔和程鹏的估算,这3家厂家年产量共在150-200个间。

因为取得生产许可证困难,不少厂家会转向出口热气球业务,但资质无从考证。记者在一电商平台上查询到,一位江苏泰州发货的商家,店内一款四人座热气球,一个月就卖出100多个。

在电商平台上,该店家月销售过百,并承诺“颁发证书”。当记者联系商家时,对方承诺:“你买我们一只热气球,我们工厂免费给你培训两名操作人员,考试合格并颁发证书”“正常情况下在景区搞活动,直接凭证书去景区登记一下就行了”“工厂免费培训,时间为2-3天,随到随学,包教包会,学会为止”“也可以培训驾驶员”。

而在商家提供的一份投资运营指南中,记者看到,“一套中型号热气球价格在4万左右,一般国内系留飞的体验价格在60-300元不等,普遍景区是150元一次。一个热气球一天的流量可达200人,扣除每天的燃料1000元以及工作人员的费用,一天盈利可达到1万-3万元”。

与动辄四五万元的热气球飞行员培训费用相比,“买热气球免费送培训”无疑为景区景点的“成本预算”提供了空间。 身为热气球飞行员教练,并获得过热气球全国锦标赛冠军的程鹏分析,一套正规热气球设备价格一般为10万-20万,进口的热气球设备就更贵。记者查询发现,電商平台上售卖的热气球价格都远低于正规价格。上述商家月销过百的四人座热气球,价格仅为29800元。

据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气球委员会属下的“中国热气球网”上发布的相关规定:凡是拥有热气球的企业或个人,都必须到专门管理机构或协会申报审批备案;热气球俱乐部的开办需要经过工商登记注册,申请批报场所,如经营自由飞项目还需向空管部门申请空域,并要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为会员。

但业内人士透露,全国没有资质经营的热气球俱乐部至少有上百家,一些经营主体为了省钱省事省麻烦,钻了这监管漏洞,只经营开展系留飞项目,直接省去了申报和获取合法合规资质的步骤。

在一电商平台上,记者咨询了多家经营热气球的俱乐部,对方都称自己是“有资质的、十分安全的”。但详询之下,他们没有一家能真正提供相关的证书证明。

游客 | 载人热气球飞行有望正规化,怎么知道热气球和飞行员都“合格”? 

热气球是山寨的,工作人员是无证的,俱乐部也是无资质的,如此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行业乱象,谁来规范管理?游客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正如游客叶子所担心的:“我要怎么去分辨哪家俱乐部才是有资质的呢?”

在业内人士看来,热气球是否安全,不应该让游客去判断,而是通过监管给予有力的保障。热气球项目在世界各地发展多时,国外很多地方都有成熟的管理体系,有业内人士提议参考起草相关法规条例,监管起来有据可依。

不少经营者罔顾风险,购买了缺乏资质的不合规热气球,或者没有聘用有资质的飞行员,导致事故屡屡发生。

好消息是,刘翔透露,在2020年10月的两起热气球事故发生后,受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委托,他目前正在编写《热气球载客安全运行指南》,指南会对系留热气球和自由飞热气球载客分别做指导,载人热气球飞行有望正规化。刘翔认为,载人热气球的要求甚至应当比运动、比赛的要求还严格。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还建议有关监管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对热气球的使用情况定期采取综合安全检查,建立健全日常安全管理、各种专项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关系到生命安全,只有颁布规范的运行标准,将管理落实,热气球行业才能更加规范健康地发展。

程鹏建议说:“首先应该对系留飞明确由哪个部门来监管。然后各地安监部门、体育部门、航空运动协会也就有规可循了,真正肩负起监管之责,景区和俱乐部也无法钻法规的空子了。”他认为,热气球将是中国未来旅游市场的明星产业,规范监管才能良性发展。

旅行爱好者黄思思则建议大家:“飞行前要了解好相关机构的资质,索要资质证明。”她之前在土耳其卡帕多西亚乘坐热气球时,就花了很多时间查询和对比资质,最终选择了一家曾多次载过欧洲皇室成员的、实力雄厚的公司。

“根据资质、实力的不同,价格也不相同,也有100欧一次的,资质较高的从200欧到250欧不等。我坐的那次要230欧(折合人民币约1850元),加上前提准备等,一共体验时间有1个多小时,体验完了热气球下来还有红酒赠送。”她说,虽然价格不菲,但是比较可靠,也包含了大额保险。

热气球一旦出现事故,买保险有用吗?能不能赔,怎么赔?在采访中,友邦保险理赔专员胡勇君表示,参加此类运动还要提前买好保险:一些热气球项目景区会给游客买保险,但赔付额度一般不高。她建议,参加这类运动最好自己另外买包含高风险运动的意外险。记得要看清楚条款里是否包含热气球,“因为国际上认为这项运动是比较安全的。”

(应受访者要求,叶子、涓子为化名)

乘坐热气球你需要知道:

1.选择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并查看飞行员驾驶执照;

2.查看热气球设备是否有年检合格证及相关资格证;

3.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该项活动,避免强风、强降雨、能见度低于1公里均不适合;

4.确认身体是否能参与此项活动,听懂驾驶员的指令,保持着陆时姿势正确;

5.主要查看熱气球最大负重,不要超载;

6.购买含热气球运动的意外险。

猜你喜欢
热气球资质飞行员
开飞机打盹?英提议对飞行员“疲劳检测”
飞起来的热气球
2017年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备案申请名单
飞行员的酷装备
为什么热气球没有翅膀却能飞?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工程转包给别人出了事故我承担多少责任?
幽默的美军飞行员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