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石磊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对近百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历史总结,更是对新时代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奋斗目标的坚定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出的新时代最强音,是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团结力量、激发奋斗热情的最强劲动力。坚定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國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核心主旨在于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道路自信是关乎中国发展“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因此需要从道路的选择、道路的实现路径和道路的发展前途等方面对其内涵进行系统逻辑剖析。
首先,从历史逻辑来看,道路自信体现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上,中国曾遭遇过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所带来的挫折。但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于面对并彻底纠正错误,在充分汲取本国社会主义探索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选择。新时代,道路自信实质上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坚持党带领人民群众选择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从实践逻辑来看,道路自信强调的是对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路径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带领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辟和发展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基础。在这个意义上,道路自信就是对改革开放的自信。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伟大飞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完成的工业化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说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新时代,道路自信体现在不断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不动摇、不迷失、不依附、不唯心,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为指导,坚持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唯有如此,中国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中国人民才能获得更加充分的全面发展。
最后,从发展逻辑来看,道路自信着眼的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无论是个人,抑或是国家,只有选准方向、坚定信念,才能把前途和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孜孜以求的发展前途与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根植于中华民族漫长奋斗所积累的文化养分中,同时也闪耀着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文明光芒,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新时代,道路自信既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强大精神力量,更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携手各国人民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精神气度。
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伟大成就,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时代新课题,同时要时刻警惕和积极应对国际上各种破坏和平与发展、阻碍中国更好发挥应有作用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因此,道路自信必然体现出求是性、全面性、民族性、发展性的特征。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质决定了道路自信必须是实事求是的自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改革开放40 余年的伟大成就,不是等来的、要来的,而是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实干拼搏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伟大奇迹,给予了中国人民无比的自豪和强大的自信。但是新时代,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发展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提高警惕、增强风险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仍然在跋山涉水的路上,绝不能因为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而狂妄自大、沾沾自喜,也绝不能因为改革开放中还会有暂时的困难和考验就动摇了道路自信,而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断用新的发展成就为道路自信增强现实基础。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这就赋予了道路自信全面性、系统性的特征表现。新时代,道路自信必须是在同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模式交流互鉴基础上的民族自信,必须是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局自信,必须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辩证统一的整体自信,必须是坚定不移选择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持续自信,必须是由个人到国家、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自信。这种全面系统性既保证了道路自信的科学性,又体现了道路自信的优越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科学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与必胜决心。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根于中国历史与现实,这就决定了道路自信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烙印。中国道路源自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中国道路所强调的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和平发展等理念,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梦”“小康社会”等,都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中的民族特色,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新时代,虽然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党要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只有将民族性融入其中,道路自信才能真正发挥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在正确研判时代主题的基础上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的,这就使得道路自信必然具有顺应时势的发展性特质。道路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人70 余年接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对改革开放40 余年伟大成就的充分认同和坚决拥护,是不断发展的、反映时代要求的坚强自信。当前,中国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所面临的时代挑战,更是坚定道路自信所必须应对的现实考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只有紧扣新时代发展脉搏,从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出发,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挑战、破解时代难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唯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方能永不停滞、永不僵化,道路自信才可永葆生机与活力。
新时代必将是大有可为的时代。历史与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人民的参与、人民的认可和拥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最强大的力量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坚定道路自信也必然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最强音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大内生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人民群众利益诉求、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三者相统一而开创的,是一条“提振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最终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道路自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立足于三大规律的科学自信,是以实践为标准的理性自信,是基于当前发展实际与伟大民族复兴目标的清醒自信。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一起凝聚成引领和支撑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困难、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新时代的我们既要以豪壮的实践底气来坚定道路自信,也要以高度自信的精神状态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接续努力,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成功、和平、共赢的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使得社会主义再一次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向往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可以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学习和借鉴,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不同社会制度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坚定道路自信,不僅表现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持和认同,而且体现在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发展的尊重与肯定。
虽然中国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掣肘与羁绊,但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实践而来的中华民族自信,会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定的精神面貌向世界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条发展的道路、成功的道路,也是一条和平的道路、共赢的道路。新时代,中国会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继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积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