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年凤
【模拟金题】
纠结,是人们常用的网络新词。走出纠结的心态,离不开果敢智慧的决断;走出纠结的心态,是超越和战胜自我的过程;走出纠结的心态,眼前将豁然开朗、春色无限;走出纠结的心态,世界会春暖花开、山高路远……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以“终于,我不再纠结”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引】
明确关键词,审题到位。纠结:①指树木枝干互相缠绕难以理清或解开。这是纯粹的自然界定义,与“我”难以匹配,故而应果断舍弃。②怎么也想不明白,心中一團糟的感觉。所选取的材料,事例应该有出乎意料或有悖于平素的认知常识和水平,从而产生一团糟的感觉。③一下子想起很多不好的事情,心里浮躁烦闷不已,应在“多”和“不好”二字上加以体现,唯有如此“浮躁烦闷”才能水到渠成。④“闹心”,即心情不好、烦闷,此处的理解最为简易,但需要交代清楚“闹心”的缘由。⑤无所适从,拿不定主意。 这一义项最好把握,也容易出彩。无所适从,拿不定主意,最终拿定了主意,就是自己思想认识的进步,就是代表了自己的成长!“终于”,前置并用逗号隔开,有强调的意味,表明从“纠结”到“不再纠结”经历了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形象具体地再现这一过程,是文章获取高分的必然路径。“不再纠结”,说明“曾经纠结”或“一直纠结”。所以“纠结”时的矛盾、犹疑、困惑、烦躁、拿不定主意等心理感受,需在行文中有所体现,“不再纠结”之后的轻松、愉悦等也是判定文章扣题程度的重要考量。
精选好素材,构思新颖。所选素材能体现题目中“纠结” ②③④⑤的义项之一,切忌肤浅低俗,尽可能展现自己个性和时代意义。如自己参加某项活动,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自己想妥协,却不甘心,于是,总在心里纠结。而恰好某个契机出现,既解了“我”的内心的疙瘩,又让“我”找到了突破的路径。
【佳作示例一】
终于,我不再纠结
◎唐雯洁
她用简单而单纯的爱,寻到了那个迷失的我,再小心翼翼地雕琢着我的青春,让我不再纠结,走出青春的沼泽地。
——题记
薄雾似乎遮住了我的眼睛,让我看不见前面的路。于是,我彷徨了。
依旧是这个路口,依旧是这个房子,去年离开的时候,却是不再犹豫,头也不回的。
如今,望着那个老旧而朴素的家,竟然有一丝辛酸划过心头。那个朴实的奶奶,那盏昏黄的灯光,以及许多个安静的夜晚,在记忆中一点点清晰……
那段时间,因为脚受伤,忙于工作的父母将我送回老家。我的人生似乎一下子黯淡了几分:我总是躺在床上,看着她端坐在简陋的桌旁,默默地陪着我。她一边忙碌着绕好线,两根织针便开始飞舞起来:那双带着许多裂痕的、赭红的手,此刻却轻巧了起来,在纯白的线中勾、拉、挑,织出一排排的纹路来。暗黄的灯光映着她忙碌的双手,成为一幅永恒的画面。她不时地用手推推掉下来的老花眼镜,杂乱的灰发此刻也都整齐地夹在耳后。有时,她会转过头看看我,很平静地看上两眼,然后继续忙碌。我知道,那是奶奶在用忙碌来掩饰她不知怎么走进我桀骜不驯的内心的方式。
走过那个路口,我终于踏进了自家的门。安安静静的小屋,一如我离开时的模样,还是那个破木窗,缺了一块的水泥地,磨得凹凸不平的青砖房。我小心翼翼地走过那片我走过多次的地方,仿佛走过童年的一个梦,一个苦涩的梦。
她还在那个角落,只是台灯没有开。夕阳从那个破木窗大块大块地透进来,将屋子里的尘土清清晰晰地显现出来。她那过于瘦小的身影,便嵌在那片阳光里。她的手依旧还是在不停地“雕琢着”,织线构建出一条纯白的围巾。
她似乎愣了好长时间才反应过来,转过身来看我。我看见她爬满皱纹的眼圈一点一点地泛红,怔怔地盯着眼前这个已长高半头的女孩。
心里,忽然复杂了起来。幼时曾经依恋过的、长大后又恨过的,甚至想逃走的这个穷苦而懦弱的家,此刻却只有一种纠结的情绪在心底,渐次被雕琢:恍若一树的玉花,原本很粗糙,却在她认真的“刻刀”下不断旋转,琢去那些不适的印痕,留下的是渐渐显露的芳华。情绪的花苞在无形中一点点加深,一点点浓重,一点点绽放……居然是感动的香气氤氲在周遭,让我沉醉,让我迷失。
“丫头,回来啦。”她轻轻地说出这句话,便转过了身去。我看见她的手,在脸颊上快速地掠过。她的身后,那一根长长的织针,绕着线,平静地躺在那儿……
原本还在纠结的心,因了这句话的暖意,一下子冲淡了因父母的“号令”而独自回老家的我,仿佛一下子开解了几许。
青春无非就是这样吧。傻傻地认为我恨着那个贫穷的家,却在绕了一大圈后,被她细细雕琢出对爱的理解。那种倾尽所有的单纯的爱,定能将青春雕琢得更加完美。
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我看见记忆里她很豪迈地将织品换来的钱塞给我,然后笑着催我去买吃的。而我,竟会一边毫不在乎地花掉,一边嫌弃于钱的零碎;我似乎又想到她为我连夜赶制毛线棉鞋的情景,这些,都是奶奶的爱凝结而成的。那无声的编织,将原有的我对物质的虚荣,沉淀成对亲情的理解——任何财富都不能与这份纯粹的爱相比拟,我想,我成了这世上最富有的女孩……
于是,我不再纠结,心胸豁然明媚起来——
“奶奶!”我抑制住感动,大声地喊着,就像记忆里很多次一样。
【佳作示例二】
终于,我不再纠结
◎龚子欣
山光悦鸟性,树木葱茏,碧海蓝天,潭影空人心,心底澄明,飞鸟留痕。此刻的我,怀着一颗胜似朝拜者一般虔诚的心。
站在泰山脚下。
沿着青石板迈向山巅,一步一步,似能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万千游客留下的温热足迹。望着连绵的青山,一种壮志豪情没由来地溢满胸腔。其实本是不信佛的,却不由地走入了一间香客来往络绎不绝的寺庙。心似明镜地参拜了每一尊佛像。他们或坐或卧,神情迥然,或手持念珠,或轻掸拂尘。唯一不变的是,他们都凛然地注视着脚下虔诚的香客,千年的香火气息从这里开始延续——
停下脚步,稍事休息,我想再启程,却失去了最初的豪情逸兴。心中,似乎被青山脚下的碎石所堵住,不愿做任何选择。我纠结着,要不要继续跟青山较量下去?
“铛——铛——铛”,什么声音吸引了我的注意,循声走近,是后院里的匠人在雕刻一尊佛像,说是佛像,实则不然,只是一尊略微成形的半成品。
那块玉石大约有半人高,深绿色中嵌着几丝红。匠人拿一刻凿,另一只手拿一铁板。也许是常年工作的原因,他的动作异常熟练,仿佛是刻进心里去的,随着手起凿落,玉石的一角已被凿落,深深地凹了进去。他用铁板倾斜比划着,不假思索地用锋利的一边磨去尖锐的凸角,又用手边的锉刀飞快地刮动。于是,那被凿去的一角变得异常圆润。他退后几步,托着下巴斜眼打量,忽又自顾自地摇摇头,快步上前——随着他稳当而又熟稔的动作,薄得像羊脂般的玉石被成片刮下。
不同形状的角料从他手腕边落下,有成块的被凿下的,有薄片一般的,自然也有被磨成粉砂状的。伴着“嗞嗞”的声音,粉末一般的玉石灰在空中散落,在阳光的照耀下,异常闪耀,但我却不禁一阵寒凉——颇有些“挫骨扬灰”的意味!
我纠结的内心陷入沉思:也许那玉并不懂得疼痛,自然不能领会那铭心的苦楚;也许那玉是能感受得到疼痛的,但它只是在忍受罢了。不经过精心雕琢的疼痛,怎会有被人朝拜瞻仰的甘甜呢?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们只是在沿袭千百年来的道理而已,而人呢?我想,亦是如此。
心里的碎石,仿佛被一下子清理出去,唯留通向山巅的青石板路。
不再纠结,不再迟疑。我开始向着最初的梦想之巅进发:不经过雕琢的苦,怎会有成功的甜?青春仿若是一曲摇滚乐,青春又好比是一首后现代的诗。青春在每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中都有不同的定义,但请别忘了:青春是在拼搏中度过的!最美不过少年时,若是没有经历过挫折、磨难的雕琢,你又有什么理由去品尝成功的甜呢?青山脚下,我经历纠结,而后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