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中国教育中教师的“严”是大家都认同的文化观念,根深蒂固,至今在学校教育中还是主流观念。人们津津乐道“严师出高徒”的个例,而很少关注因为“严”失去学习兴趣、自尊自信的学生。
“宽容”与“严厉”是相对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念。从一般意义上说,“严厉”是以教师的价值取向、成人的好恶、习惯的观念为标准对待教育对象。而“宽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尺度,学校和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从这样的观念出发,对教育对象需要更多尊重、理解;需要关心学生的成长状态、心理诉求和发展需求,适时引导,调适心理,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很明显,教育中的宽容符合当今我国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流意识。形成自觉的宽容意识,具备宽容精神,是当代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重要素质。宽容是一种胸怀。面对不同个性、不同成长背景、具有多样学习和生活诉求的学生,班主任的胸怀显得十分重要。要设身处地理解和包容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想法是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在此前提下加以发扬、引导、调整。
首先是容纳异见。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不同看法,甚至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养成尊重学生看问题的方式方法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判断能力。面对学生犯错,班主任需要有一种胸怀。这种胸怀表现在对具体的人和事做全面的了解与分析,因势利导。对于不含必然性的细枝末节、对于偶然事件忽略不计,往往能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不仅如此,班主任的宽容也是一种以身示范,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才能形成每一个人宽容的意识和品质,逐步在班级中形成宽容的氛围。
其次,分析问题的起源,解决问题要重视过程,遵循学生心理和发展规律,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班主任工作不能情绪化,情绪化处理问题主要是依据个人好恶,容易偏离客观,忽视对象的复杂性,其结果不仅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宽容需要尊重。班主任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出问题的时候给予理解和尊重就是一种宽容。
宽容需要理智。理智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理性,一是睿智。理性需要实证,也需要追问。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了教师不能接受的问题,应该问一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是否需要反思自我?學生的某些想法、习惯、个性,往往很难为老师接受。要宽容善待学生,需要克制自己,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同学生一起成长。
宽容需要关爱。善待每一个学生是班主任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源于对教育对象的关爱之心。
当然,宽容并不是放纵和姑息,而是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和容忍。我的体会是:律众从严,责人从宽。由宽容而生感悟,由感悟而生自尊,由自尊而生自强之心、奋斗之志,目的全在于学生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