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立
发展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管理和技术对于企业运行来说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大南湖一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国家能源集团及国神公司统一部署,大力创新管理,推进技术革新,挖掘增效潜力,激发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决定行动。大南湖一矿干部职工大多数来自于山东、甘肃、东北和新疆四地,其中既有来自不同老煤矿企业的老同志,也有新招聘的大中专青年学生。面对员工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大南湖一矿领导班子把整合文化、追求价值认同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细。根据不同时期管理重点,结合矿井实际,适时整合提炼出适当的理念口号,并通过持续宣传固化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占领员工的思想意识阵地,逐步达到统一认识之目的。
为了解决干部队伍推诿责任、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大南湖一矿提出了“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的理念口号,促进各级管理人员自我加压,积极担当、压实责任;为了解决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重会议、轻现场,安排多、跟踪落实少的问题,提出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理念口号,促进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深入现场检查督导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把“安全第一”的方针和风险预控思想落到实处,找到抓手,推出“六思而行”理念,作为所有干部和群众的行为导引,即“一思是否知晓作业存在的风险,不知不做;二思是否知晓作业标准,不知不做;三思是否知晓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不知不做;四思是否具备作业技能,不具备不做;五思是否有合适的作业工具,没有不做;六思作业环境是否安全,不安全不做”。这一举措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成为强化员工安全意识、保障矿井安全发展的重要理念引导和价值规范。
管理是通过管理组织来实现的,管理组织即承担各种管理职能的部门及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这些部门的设置及其间关系的设计对管理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投产以来,大南湖一矿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对其管理组织进行改革优化,实施管理流程再造,促进管理组织功能不断优化,管理绩效不断提升。
2015年8月,为解决矿机关机构臃肿、职能重复交叉的问题,矿将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下现场检查信息收集工作的井口信息站取消,将其业务并入矿生产指挥中心,人员分流到生产一线或二线,充实生产战线的力量。
2016年5月,为了落实国家安监总局执行276个工作日的要求,根据大南湖一矿煤炭市场不饱和、产能富余、生产组织松弛的实际情况,矿果断决定“取消夜班”,将全矿作业制度改为“4+4+8”作业制,即早班4小时检修,4小时生产,中班8小时生产,取消夜班;同时在此作业制度下,对基层区队设置进行撤、并、立。对一线综采区、综掘区“瘦身”,分别从综采区、综掘区选调人员成立生产准备区,负责巷道维修问题。综采、综掘取消夜班后,在减人减作业时间的前提下,工效不降反增,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明显改观。
2017年9月,随着采掘向井田纵深推进,运输距离加长,矿井辅助运输的能力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胶轮车司机紧张。为解决此问题,矿决定将辅运区与机电区合并,将原辅运区检修工部分人员转岗为司机,剩余的检修工与机电区检修工整合,承担两工区车辆及机电维修任务,整合后新的工区命名为“机电运输区”。此举既解决了辅运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又拓展了原来两工区的功能,达到了“1+1>2”的目的。
2018年,整合新成立的国家能源集团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的发展战略,国神公司随即部署了“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任务。大南湖一矿根据自身实际和所处地域周边缺少煤矿机修专业化供应商的特点,决定从物资管理和煤矿机电维修两件事抓起。一是整合全矿各基层区队物资材料配件自有库房,一律划归矿物资库,实施统一集中集约管理,附属的各区队材料员(库管员)划归矿物资供应中心;二是出台政策鼓励全矿各区队井下尤其是生产一线50岁以上老职工脱离井下岗位到矿机修厂转岗机加工或机修,充实矿机修厂力量以扩大其机加工及机电维修规模范围,并对其机加工及维修工作量实施定额计件制。这两项措施实施以来,已累计为矿节约费用685.52万元,为矿井降本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安全宣誓
2019年5月,大南湖一矿面临1305工作面回撤及1306工作面安装,按照惯例,应投标委托社会搬家倒面专业化队伍实施。而每次搬家倒面外委的费用高达1000多万元,大南湖一矿经过全面考察、深入分析判断,大胆做出了不再外委,自行组织进行两个工作面的安装和回撤。经请示国神公司同意,矿从综采、综掘、机运区抽调人员组成专门队伍,并自行编制了安装和回撤的专项设计和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通过周密部署,协调运作,最终安全、高效、优质地完成了两次搬家倒面任务,工期均创历史记录,为矿节约费用1000余万元。2020年7月,大南湖一矿继续自行安装了1307工作面,回撤了1306工作面,再次刷新了2019年自己创下的各项记录。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其中之一是“要素”投入上的转变。大南湖一矿立足现有资源禀赋条件,围绕“要素”集约,深挖潜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清退井下外委施工,减少外委施工,增加自营施工。这样既可消除外委施工较大的安全隐患,亦可消除正式员工相对外委人员的优越感,增强其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取消夜班生产,制定产量、进尺增产奖励政策,激发员工工作潜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减工时不减工效,单产单进不降反增。
调整矿井一线、二线、三线人员工资政策,形成合理的工资比例。工资奖励向价值创造、劳动强度、安全条件、科技含量倾斜,调动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员工培训方式,坚持“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由“大水漫灌”向“一岗一策,一工种一策,一人一策”转变,推进理论与实操培训相结合,改变以课堂培训为主的现状,切实提升培训实效。
高度重视党建引领,以党建促生产、促安全、促效益。一是把政治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党的政策能实实在在落脚到职工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中,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二是通过创建党员先锋队、示范岗等活动,把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形象树立起来,带动广大员工争先创优;三是坚持公正廉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增强矿党委行政班子对全矿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广大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对矿决策的执行力。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也是核心,实施起来必然是最难的。因为真正的创新,都包含着突破,包含着对习惯、常规、传统乃至权威的否定,必然冒有较大失败的风险。但是如果具有对变革本身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具备完善细致的应对措施,就完全可以进行变革且确保一举成功。大南湖一矿采用这种方式大胆创新开采工艺,取得了积极成效。
将原设计综放面下行供风,移变列车布置在上顺槽(与上一区段采空区相邻),工作面涌水经下顺槽排出的工艺改为上行供风,移变列车布置在下一区段的上顺槽(提前掘出),并将该巷(提前掘出的下区段上顺槽)作为回采工作面的专用泄水巷,泄水巷的泄水钻孔与工作面沟通。该方案实施后,一举解决了困扰综放面安全生产的顺槽变形,涌水进煤流淹机头和下顺槽的严重问题。
传统的综采或综放工作面的安装或回撤均采取自机头向机尾安装或回撤的方式。大南湖一矿根据采区条件变化,自1305工作面开始,大胆采用了自机尾向机头进行安装的倒装方式,实践成功后,又先后在1306面进行了自机尾向机头回撤的倒撤方式和在1307面进行自机尾向机头进行安装的倒装方式,均取得预期良好效果。大南湖一矿进行这种工艺革新的目的,一是可以省掉正装正撤时作为行车路线的上顺槽的混凝土底板量和维护工作量,同时提高安撤速度;二是可以降低正撤时最后几台支架回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采用倒装比正装节约工期10天,倒撤比正撤节约工期22天。
安全检查
尽管决策过程曲折艰难,但经过努力最终取得了本矿大多数人的支持和上级公司的理解,通过精心制定方案,科学组织实施,均取得了巨大成功。安全、质量、成本、工效创造了历史记录,奠定了大南湖一矿特级安全高效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矿井的坚实基础。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大南湖一矿从最初工作面单产25万吨/月左右、单进不足300米/月且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不高的矿井,发展成今天工作面单产75万吨/月、单进600米/月,安全生产标准化达一级的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在全国科学产能百强榜位列第14名,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安全生产周期超11年,实现了华丽蜕变。
创新无止境,发展无止境。大南湖一矿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进国家能源集团“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落地实施,按照国神公司的统一安排,继续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