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莉,任少玉,薛文红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社区中心,山东济南 250023
两癌即宫颈癌与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有研究报道,在全国各省份共选取2 067名青年女性统计两癌筛查情况,共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764例,宫颈癌37例,乳腺癌32例[1],可见两癌检出率仍较高。虽然我国两癌知识宣传和筛查项目[2]不断进展,有助于两癌的早期防治,但常规科普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仍存在一定局限,高危人群无法深刻认识到两癌筛查的重要性,因此两癌防治工作还需进一步加深。明星公益短片联合公众号推送是借助明星效应与微信平台便利性的新兴宣教护理模式,能确保健康教育知识传递高效性。本研究采用明星公益短片联合公众号推送以期改善青年女性两癌筛查行为,并取得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参与调查的86例青年女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纳入标准:(1)均为女性,年龄18~44岁;(2)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恶性肿瘤病史,具备基本交流能力;(3)所有研究对象均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已患宫颈癌或乳腺癌女性;(2)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无法配合筛查者;(3)中途退出研究或消息失联者;(4)意识障碍者。观察组研究对象年龄18~44岁,平均(31.58±8.1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及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8例;平均孕次(2.35±0.58)次,平均产次(1.39±0.42)次。对照组年龄18~45岁,平均(32.46±8.2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中专18例,大专及以上6例;平均孕次(2.28±0.53)次,平均产次(1.42±0.44)次。2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筛查设计 调查人员监督管理并统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现场问卷保证本人填写,因文化程度限制或某因素造成填写困难者由调查人员帮助完成问卷填写。由调查人员监督问卷是否填写完整或是否有缺漏项,如有漏填错填及时帮助纠正。在短片宣传及公众号推送前分别给2组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并辅导其真实有效的填写。干预1年后再向2组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表。2次调查共发放172份问卷,实际收回172份,且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
1.2.2实施方案 对照组予以常规科普健康教育,包括:(1)对研究对象口头讲解宫颈癌和乳腺癌相关病理知识;(2)于社区内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鼓励研究对象积极参与;(3)设立健康教育宣传专栏,于社区内卫生专栏开辟两癌健康教育专栏;(4)成立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小组,加强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力度并训练其健康教育知识传授能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明星公益短片联合微信公众号推送干预:(1)首先构建微信公众号并将观察组研究对象纳入公众号之中,指定责任护士专门负责两癌相关内容推送;(2)同时通过平台在线解答女性的各种疑问或疑虑;(3)对未掌握的女性制作宣讲小视频,将每个环节步骤仔细演示,确保其如实掌握,而对于个别女性个性问题给予单独指导;(4)通过观看《预防宫颈癌公益活动》微电影使女性加深对宫颈癌的认知程度,建立自身保护意识。乳腺癌同宫颈癌一样,对女性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有较深的影响。通过此举来提高女性的早期预防意识,降低两癌的患病率。
1.3评估标准
1.3.1应对方式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3]评估,分别从面对(8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3个维度共20个条目进行评价,每个条目计为1~4分,负性条目反向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个体应对方式越积极。
1.3.2获益感 采用疾病获益感量表-中文修订版(BFS-RC)[4]评估,通过对家庭关系(6个条目)、个人成长(3个条目)、社会关系(3个条目)、健康行为(3个条目)4个维度共15个条目进行评价,将“完全没有”~“非常多”评为1~5分,负性条目反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获益感越强。
1.3.3健康信息素养 采用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评估,对健康信息意识、获取途径、评价、应用及道德5个维度共29个条目进行评分,每个条目0~3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信息素养越高。
1.4观察指标 比较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干预1年后MCMQ、BFS-RC和健康信息素养评分变化,以及干预1年后2组女性两癌筛查行为的差异。
2.12组研究对象MCMQ评分干预前、干预1年后比较 干预前2组MCMQ同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2组MCMQ同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MCMQ各维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研究对象BFS-RC评分干预前、干预1年后比较 干预前2组BFS-RC同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2组BFS-RC各维度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干预1年后MCMQ评分比较分)
表2 2组研究对象干预前、干预1年后BFS-RC评分比较分)
2.32组研究对象健康信息素养评分干预前、干预1年后比较 干预前2组健康信息素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2组健康信息素养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2组研究对象干预1年后两癌筛查率比较 干预1年后观察组青年女性乳腺癌、宫颈癌筛查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青年女性干预前、干预1年后健康信息素养评分比较分)
表4 2组研究对象乳腺癌及宫颈癌筛查情况比较[n(%)]
受地域等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区人民生活方式、经济水平、文化水平存在差异,区域之间医疗普及程度的不同也导致青年女性对宫颈癌、乳腺癌的认知程度、预防意识不一[5]。获取两癌相关预防知识的途径缺乏,直接制约了两癌预防治疗工作的进展。提高女性两癌相关预防治疗的知识知晓率[6]及筛查率,可预防癌症发生并改善两癌患者预后。因此,对高危青年女性采取适宜宣教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常规健康教育通过对女性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及口头讲解,并设置宣传栏警示两癌对生命健康造成的威胁,可提高青年女性对两癌的熟知度,达到让青年女性关注健康及预防的目的[7]。但各种宣教模式均存在自身优势与缺陷,护患之间还需要克服沟通障碍,适应其心理、文化背景、环境及受教育程度,以确保教育有效性[8],因此,针对特定人群确立适宜宣教媒介尤为关键。本研究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明星公益短片联合微信公众号推送,发现2组研究对象MCMQ各维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明星公益短片联合微信公众号推送可提高青年女性对定期健康筛查行为的认知。究其原因为明星公益短片《预防宫颈癌公益活动》等微电影,网络效应更为明显,更容易为青年女性接受,可提高青年女性积极应对两癌的态度。
有学者表明,推行免费红外线乳腺癌筛查和宫颈癌筛查,可提高女性对两癌筛查的支持度[9]。而疾病获益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个体应对疾病的能力,该指标能清晰聚焦于个体感知在外界影响下的积极变化,从而清楚了解其身体和精神健康程度,对临床干预作出指导[10]。本研究通过对2组研究对象获益感评分比较,表明通过明星公益短片联合微信公众号推送可提高青年女性获益感,究其原因为持续的公众号内推送的相关短文、相关配图及动画视频讲解进行宣教,并由护士一对一解答疑问,提高了青年女性对两癌多方位全面了解。
建立优良的健康信息素养可增进预防及管理疾病的能力,提升健康水平。本研究通过对2组研究对象健康信息素养自评量表评分比较,表明通过明星公益短片联合微信公众号推送可提升青年女性健康信息素养,这可能因通过公众号以文章、图片及视频等方式推送“两癌”相关健康知识,扩宽了青年女性健康信息的获得途径;通过观看《预防宫颈癌公益活动》微电影、公众号平台在线答问、单独指导等方式提高了青年女性健康信息意识,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健康信息素养。
除两癌相关知识介绍外,健康管理与保健指导也极具必要性,尤其对于决定参与筛查的受检者而言,指导她们注意经期饮食营养均衡,口味清淡且易消化吸收[11],注意保证充足睡眠与良好、适宜运动习惯,同时应着宽松柔软衣料,减少对局部皮肤刺激,从而达到人性化关怀的目的[12]。相关研究表明,对宫颈癌的防治干预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尤其对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应增加筛查频率[6]。本研究通过对2组研究对象乳腺癌及宫颈癌筛查情况比较,表明通过明星公益短片联合微信公众号推送可提高青年女性两癌筛查频率,究其原因系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将乳腺癌筛查和宫颈癌筛查落实到社区,提高了社区女性两癌筛查的支持度和依从性,提高了青年女性自我保健行为。
综上所述,通过明星短片的宣传和微信公众号推送干预,能改善青年女性应对方式与获益感,提高健康信息素养及两癌筛查频率,对乳腺癌、宫颈癌的临床防控与治疗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