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杲川,施慧静,包姿萍,高 毅,洪 琴,王治洁
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235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在21世纪初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产妇数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1],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2]。高龄产妇与适龄产妇相比,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容易发生复杂的高危状况,影响母婴结局[3]。血浆D-二聚体(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反映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4],目前相关研究多围绕D-D在适龄产妇中的预测价值,在高龄产妇中是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尚未明确[5]。本研究通过探究高龄产妇血浆D-D水平的监测价值,旨在改善高龄产妇的母婴结局。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76例高龄产妇和50例适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浆D-D水平将高龄产妇分为2组,血浆D-D水平正常者(<0.5 mg/L)为对照组,血浆D-D水平异常者(≥0.5 mg/L)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共40例,平均年龄(38.27±4.14)岁,平均孕周(36.04±2.88)周;观察组共36例,平均年龄(38.57±4.23)岁,平均孕周(36.15±2.79)周;2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无凝血障碍或未服用过抗凝药物;(2)无血液系统疾病;(3)妊娠期间产妇和胎儿检查均正常;(4)所有产妇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血浆D-D、凝血功能指标监测 于产前7 d收集产妇3 mL静脉血,使用TGL-20M离心机(长沙湘智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上层血浆,使用希森美康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南京汉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水平,检测用D-D试剂盒为设备配套试剂盒,记录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
1.2.2产后出血、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监测 对产妇进行超声检查,判断有无栓塞;使用血压仪监测患者血压,判断有无妊娠期高血压;通过负压瓶内血量与羊水量差值,采用容积法估算产后出血量,若≥500 mL,则记为产后出血。
1.3评价指标 比较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的血浆D-D水平及D-D阳性率,比较2组高龄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产后出血率、产后出血量及产科并发症发生率。D-D水平≥0.5mg/L为阳性。产后出血:产妇分娩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其中超过1 000 mL为严重产后出血。
2.1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的D-D水平和D-D阳性情况比较 高龄产妇的血浆D-D水平和D-D阳性率均高于适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龄产妇和适龄产妇的D-D水平和D-D阳性情况比较
2.22组高龄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组高龄产妇的PT、APTT、T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高龄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32组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2组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高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2.42组高龄产妇的产科并发症比较 2组高龄产妇的栓塞发生率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高龄产妇的产科并发症比较[n(%)]
人体内存在互相牵制的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两套系统,在健康人体内两套系统保持动态平衡,进而保证血液维持液体状态,当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机体会出现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6]。妊娠期是女性的特殊生理阶段,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变化明显,肝脏的合成、分泌、代谢功能受到影响,体内凝血因子成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发生变化,容易出现产后出血、栓塞等并发症[5]。
D-D是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常用的监测指标[7],因此探究其对高龄产妇的监测价值意义重大。本研究显示,高龄产妇的血浆D-D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适龄产妇。国内研究证实,D-D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保持较高水平[7],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因此探究高龄产妇D-D水平有助于了解其机体内的纤溶活性。妊娠期妇女在临产前体内纤维蛋白、凝血因子水平升高,血液系统自动调节,出现血液高凝状态,机体组织因子释放增加,机体出现活血、凝血,导致产妇凝血功能异常,可引起产后出血、栓塞性疾病。因此监测D-D水平有助于对产妇尤其是高龄产妇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治疗,进而改善母婴结局[8]。本研究显示,2组高龄产妇的PT、APTT、TT水平,以及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D-D是凝血酶活性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高表明纤溶亢进过度,凝血功能下降,产后出血可能性增加,出血量增多,是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良好指标,与GROSSMAN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妊娠期妇女血液的高凝状态会减弱纤溶系统功能,增加栓塞的发生风险。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水平升高会同时激活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打破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的平衡,出现原发性、继发性纤溶亢进,增加栓塞的发生风险[10],尤其是高龄产妇,与适龄产妇相比,机体机能处于下滑趋势,新陈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栓塞风险[11]。高龄产妇坏死的胎盘组织会脱落进入血液中,当D-D水平升高时,会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血液出现持续性高凝状态,肾上腺素大量释放以维持正常的血流供应和血流灌注,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机体出现缺氧缺血性改变,出现局部微循环障碍,出现妊娠期高血压[12]。本研究显示,2组高龄产妇的栓塞发生率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浆D-D是预测高龄产妇栓塞和妊娠期高血压的灵敏指标。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终止妊娠的方式处理重度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而血浆D-D水平能够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终止妊娠或确定后期治疗方案的指标,改善高龄产妇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血浆D-D水平异常升高的高龄产妇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增加,且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临床上应该加以重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龄产妇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