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栏目教学策略研究

2021-03-15 06:12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李国宏
师道(教研) 2021年2期
关键词:栏目道德法治

文/广州市番禺区大石富丽中学 李国宏

自2016 年起,教育部将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在变更教材名字的同时,教材的内容、栏目编排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教材以正文为统领,包括“运用你的经验”“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六个栏目。其中以“探究与分享”栏目最为新颖、引人注目,也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能否处理好这一栏目,是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是否得到提升的关键。

一、“探究与分享” 栏目在教学中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从过去注重“双基”培养,走向关注学习过程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育。

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点,许多国家围绕着核心素养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课程改革。我国也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旨在通过学科课程育人的方式,通过学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到目前为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唐萍和仲伟松在《立足核心素养达成三维目标》一文中指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适合个人终身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二、“探究与分享” 栏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大包大揽,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材设置“探究与分享”栏目,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个别教师仍然没有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喜欢“一言堂”“满堂灌”,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如此,对本应交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探究与分享”栏目同样如此。例如,个别教师为了“顺利完成”一个框题的内容讲授,将“探究与分享”栏目的“答案”以PPT 方式呈现,让学生将答案以笔记的方式抄在课本上,更有个别教师将每个“探究与分享”栏目的参考答案印发给学生抄写在书本上,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任务似乎完成了,教师该讲的也讲了,教师就可以安心下课。但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法得到发挥,只是被动地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旁观者,课堂氛围难以激活,教学效果低下。

2.注重应试教育培养,弱化核心素养的培育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与此同时,很多地区也将其作为中考的科目,在中考总分中占比也高。为了提高中考分数,个别教师从七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这本无可厚非,就应试也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但如果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应试为目的,那就是本末倒置,没有很好地发挥“探究与分享”栏目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发展核心素素养的独特贡献,也没有发挥《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

三、“探究与分享” 栏目的教学策略研究

1.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要将时间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更不能大包大揽,剥夺学生思考、交流与分享的机会。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说:“老师的讲解如果不能唤起学生本身的兴趣,教师对学生讲得越多,从而给学生独立的获取知识、独立地思考和进行活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教学过程的活力和效果就越低。”“探究与分享”栏目的设置,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设置情景,创设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独立自主的思考,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探究与分享”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并由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展示。学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都会有较大的提升。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能得以大幅度提升,其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激发。

2.灵活应用“加法”与“减法”,合理处理教材

《道德与法治》自2016 年9 月正式使用以来,已经历了四年的时间,三个年级的教材也全部出版和使用,相当多的教师完成了初一到初三的循环教学,对教材有了整体的认识与思考,我们应创造性地使用“探究与分享”栏目,适当地做“加法”与“减法”,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实效。首先,应懂得适时做些“加法”,即对个别“探究与分享”栏目,可以根据近期的时政热点问题,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身心发展特点,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增加设问等方式,增进“探究与分享”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的“探究与分享”时,可增加为防治新冠肺炎作出贡献的“最美逆行者”的相关视频、图片及文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视频等,让学生思考、讨论、分享,感受生命的可贵,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其次,要懂得做“减法”,从“探究与分享”在各框题的设置情况来看,其数量是较多的,如果将所有的栏目都讲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等,估计每个框题都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导致讲解不透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深入等情况,为此,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对个别栏目进行整合、取舍,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共有6 个探究与分享,在1 个课时内全部完成,其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这时,就要采用“减法”或合并,例如,“探究与分享”中“你有网络购物的经历吗,如果有,你通过网络购买过哪些商品?”“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这两个问题其实与“运用你的经验”的两个问题“生活中,你经常借到互联网做哪些事情?”“如果没有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有一定的重复,这个“探究与分享”栏目可以不作安排,或与“运用你的经验”合并教学。

3.关注成长,立足核心素养

一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在进行“探究与分享”的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联结起来,在比较、分析、概括中让学生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懂得成长的规律和成长的意义。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品出情感的韵味》中的第二框《在品味情感中成长》的“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东东和亮亮的情感体验?”“在生活中,你有哪些美好的情感体验?说出来与同学分享”,这些探究内容应让学生充分思考、品味、将自已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做些点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是要立足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其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的培育。在进行“探究与分享”的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来开展。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中的第三框《诚实守信》的“探究与分享”“你是否认同上述同学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结合一个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在辩论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从而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时,里面有很多的“探究与分享”通过设置情景来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做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合格公民。

《道德与法治》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不断加以研究,改进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提升思政课的教育实效,让思政课活起来,让思政课接地气入人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猜你喜欢
栏目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栏目主持人语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