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 健 罗素新 李 响
目的:探索完全利用网络课程和资源进行“5+3”医学整合课程教学的效果。方法:对我校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的本科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完全网络教学模式进行“循环系统疾病”课程教学,以该课程理论考试成绩和及格率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同时对接受完全网络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调查。结果:接受完全网络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p=0.001)和及格率(p=0.046)显著低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大部分接受完全网络教学模式的学生对完全网络教学模式认同并感兴趣,但认为该模式不如传统教学模式。结论:在“5+3”医学整合课程中单纯采用完全网络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进一步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发挥其优势。
随着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空间和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和成熟,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向了主舞台。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利用各种互联网资源,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保证学生正常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本校做为由基础到临床全线贯通整合医学的改革试点学校,首次完全利用网络课程和资源对“5+3”医学整合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本文通过今年与往年学生的成绩分析及问卷调查,发现完全网络教学在医学整合课程中既有优势又有不足,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促进医学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网络教学优势。
本研究选择本校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的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先后与2018~2019年第二学期和2019~2020年第一学期完成“循环系统疾病”课程。选取2019年下学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共187人为对照组,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平均年龄19.85±0.82岁;选取2020年上学期采用完全网络教学模式的班级共170人为试验组,其中男生76人,女生94人,平均年龄19.15±0.53岁。
(1)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按照“循环系统疾病”课程大纲要求,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5+3”医学整合课程教材《循环系统疾病》(第1版)为教材,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联合实践课同学分组学习并实际练习体格检查等操作内容为辅的模式进行教学。
(2)完全网络教学模式。试验组因疫情原因,该学期学习无真实课堂授课及实践课,全部课程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由课程组教师针对授课内容、展示形式、课件制作等内容提前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并根据本节课程内容特点制作慕课视频。每节课程视频理论授课时长均与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时长相符,由授课教师提前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课后学生仍可随时观看该视频。同时,每节课后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本节课相关练习题目供同学完成。所有授课教师与同学均通过网络软件随时进行互动及答疑。
(1)课程成绩和及格率。对照组学生在该学期第周进行期中考试,在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两次考试均为理论考试。本组学生课程成绩采用(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2做为总成绩;试验组学生由于疫情原因,未进行期中考试,仅在学期末进行期末考试,该次成绩即为总成绩。全部考试均采用计算机网络考试形式,试题均由本课程授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从本校试题库中选取,各个试卷难度相当。试卷满分为100分,学生得到60分及以上为及格。
(2)完全网络教学满意度评价。采用自主设计的网络问卷,仅对研究组的学生发放。问卷内容包括教学方式评价、互动答疑效果、网络教学资源丰富程度、和传统教学方式比较、网络平台使用效果等方面。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组比较。p<0.05被认定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课程成绩比较。对照组成绩为73.84±10.89分,试验组成绩为69.28±13.83分,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及格率为88.24%,试验组及格率为80.59%,两组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
(2)研究组教学满意度评价。共收回调查问卷134份,各项指标情况如图1所示。大部分研究组学生对完全网络教学模式认同并感兴趣,但认为该模式不如传统教学模式。
图1 研究组学生对完全网络教学模式的评价
临床医学的众多基础概念和机制十分抽象,而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则复杂多变,实践性强,从基础到临床的思维跨度大,学生理解和掌握较困难,学习周期长,难度大。本校作为由基础到临床全线贯通整合医学的改革试点学校,采用了“以器官为主线、以疾病为中心”的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医学教育的先基础后临床的学习过程,本模式采用不同器官-系统由基础到临床全线贯通整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完整连续地学习一个器官-系统的医学知识,将疾病基础知识与临床表现和诊断思维紧密联系、融会贯通,更好的理解、记忆和掌握相关内容。
根据课程安排,“5+3”医学整合课程需要在1~2个学期中需要完成多个器官-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知识的教学,时间紧、内容多,因此对教师水平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以集中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讲授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图片、音频、动画、录像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医学基础知识。同时,每学期安排多节实践课,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并实际练习体格检查、基本医学操作、临床患者问诊、病历书写和心电图识别等内容,更好的掌握临床知识和技能。由于疫情的特殊性,医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大课教学,同时更无法真实接触临床资源,仅能通过全面网络课程和资源进行相关学习,学生理解、掌握基础和临床知识的难度增加。分析本研究中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采用完全网络教学模式的班级考试成绩相较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明显下降,这反映出完全网络教学模式可能在“5+3”医学整合课程存在一定的弊端。
完全网络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仅靠单纯的视频教学资源进行知识传授,辅以教师答疑等互动形式,取消了实践课程。临床医学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抽象而复杂,同时极强的实践性又要求学生必须进行实际的操作和临床接触,才能形成完整而良好的医学思维和医学能力。因此,虽然网络平台提供了多种学习资源,依然无法满足“5+3”医学整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单一的网络视频教学会导致医学生在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临床知识的掌握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其次,由于完全网络教学时学生和教师处于不同物理空间,学生的学习状态更依赖于其自律性[1]。部分学生虽然在上课时间打开了网络课堂资源,但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学习投入程度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可能出现仅仅打开视频而未学习、搜索或复制抄袭课堂作业等情况,故仅仅记录网络平台是否登录或学习时长无法完全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不同学生对网络知识的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和速度不同,而完全网络教学模式中师生的互动性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接触的时长更少,直接性较差,虽然视频软件一定程度可以弥补该不足,但仍然较面对面的解释和传授效果更差,故部分学生可能出现学习过程中有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情况却无法得到及时解答,影响学习效果[2]。与此同时,无法完成实践课程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医学操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仅能通过视频学习操作流程,但无法实际操作,尤其是老师无法实际看到学生的操作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因此学生对实际操作步骤、流程和标准动作的掌握仅停留在理论方面,对自己的操作的熟练度和标准程度无从得知,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5+3”医学整合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尝试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传统讲授和实践的基础上补充一定时长的网络课程学习,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稳定性和网络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才能扬长避短,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对授课教师来说,完全网络教学模式需要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课件和视频准备。由于疫情的突发性,本学期开始前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准备时间相对不足,教师需要在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中进行筛选和制作,因此教学质量可能出现波动。同时,各高校尚未建立有效而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和线上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导致完全网络教学效果难以保证[3]。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络教学团队,对从课程内容设计到教学资源呈现的整个网络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构建和维护,使学生在网络课程中始终可以使用到最新最权威的课程资源,同时兼顾生动性和丰富性,并建立互动式网络课堂,使教师和同学可以在课程中进行有效互动[4]。学校同时需建立统一的教学标准、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对网络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双向监管。
当然,完全网络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从学生满意度评价调查的结果来看,更多的学生对该教学方式认同并感兴趣,这些正面评价表明学生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并不排斥,反馈积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其次,完全网络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以记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个体调动元认知水平、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资源实现学习目标所需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合理地分配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计划,按时、高质量的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并在众多的互联网资源中补充检索、选择、学习相关知识[5]。完全网络教学模式恰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自觉性,通过不断进行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未来进入临床后的非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在“5+3”医学整合课程中单纯采用完全网络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优点,需要进一步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