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性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启示
——以中外两所院校的艺术管理类专业为例

2021-03-15 08:18王纪澎
齐鲁艺苑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科艺术专业

王纪澎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一、研究背景

2020年5月15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外宣布将取消新闻传播专业本科招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人将其比喻为疫情后的“平地一声惊雷”[1]。事实上,新千年以来高等教育界关于人才培养的一系列举措,包括1999年成立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2001年北京大学“元培计划”;2010年专业型硕士学位出现;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实施“学部制改革”;2017年清华大学实施“大类”招生;2018年在“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下的“新文科”建设;2020年5月下旬,教育部明确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并给予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新的定位——“作为大学本科后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等等,都代表了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正在不断深入,也说明了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我国的艺术类院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出现了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路子窄,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类学生综合能力强的现象。艺术的发展,既要继承,又要不断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创造性活动不是凭空而来的,艺术从业者需要具有多学科的基础。在艺术院校中,第二课堂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专业学生艺术实践和通力合作的过程中弥补了第一课堂没有涉及的内容。我国的艺术类院校经历过自身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经历过一次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许多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被拆分成单科类艺术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前,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主要是艺术技巧教育,90年代后认识到要加强文化素养教育,特别是在21世纪初,伴随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出现,中国的艺术院校开始出现复合型教育和多科类发展的趋势,如出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管理、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MIDI作曲、戏曲动画、艺术与科技等具有学科交叉性特征的专业方向。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艺术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出现。

艺术管理作为新兴的学科交叉性专业,于新世纪之交在我国出现。2000年,中国戏曲学院率先在国内创办了一个以培养“国际文化艺术经纪人”为目标的“国际文化交流”本科专业(以下简称国交专业)。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些新闻媒体将第一批入学的学生称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大学本科培养的‘文化经纪人’”[2]。在当时,有人称中国戏曲学院国交专业本科班实现了高等学府培养经纪人“零的突破”[3]。也有人称“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曾办过国际文化交流的双学位班,文化部外联局每年都从专门的外语院校招收毕业生再送到北大等地进修一段时间,学习民族学、好莱坞电影、外交史、传播学、广告学等课程,后来中断了。中国戏曲学院将国际文化交流作为本科专业开设,在国内则是第一次。”[4]实际上,中国戏曲学院2000年开办的国交专业既不是单纯的“文化经纪人”专业,也不是单纯的“文化外交”专业,它是一个蕴含许多人才培养理念的专业,是当下流行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国际化”在艺术院校中的首次探索与尝试,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较早的一块实验田,创办至今已有20年。

2012年,西方艺术管理学界泰斗François Colbert在国际上创办了第一个国际艺术管理硕士项目(以下简称MMIAM项目),这是一个跨越6个国家、7个城市、5所大学、7个校园的独特项目,该项目在硕士层面培养下一代艺术管理的高端人才。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项目出现,艺术管理项目课程中也越来越加强国际化的部分。

笔者选取这两个项目作为案例,意在通过中外对于艺术管理,这一学科交叉性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定位、理念与模式,为当下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对应用类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启发,也为正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艺术管理人才培养以启示。

二、中外两个艺术管理类专业的比较分析

(一)创办背景及历史回顾

国交专业在中国戏曲学院的开办有三个背景。第一,1929-1930年梅兰芳的赴美演出是中国京剧艺术登上世界舞台的重要开端,也是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开端。现有研究表明,梅兰芳的赴美演出实际上产生了商业化的效益,也就是实现了当下流行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其中离不开齐如山的贡献,他以广博的学识、非凡的社交才能以及对艺术市场的敏感把握,实际已经很接近职业策划人和经营者的身份特点,类似当今“星工厂”的 CEO。[5]第二,在“名角挑班制”推动下,我国的戏曲舞台在20世纪上半叶产生了空前繁荣,当戏班发展到有计划地到国外巡回演出时,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经营模式的雏形,只可惜它没能继续与国际接轨,半途而废于20世纪中期。[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但眼前戏曲艺术自身的生存却成了头等大事,戏曲艺术面对正在勃兴的市场经济,就像得了病的人,到处都不舒服。[7]第三,21世纪的头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将进入WTO规则,WTO的实质是促进贸易最大限度的自由流通。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尤其需要尽快培养一批会外语、懂艺术、善经营、明法规、重道德、能竞争且具有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

西方第一个艺术管理专业诞生于196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设立。20世纪80年代,在魁北克工业、贸易和旅游部商业定位研讨会召开前夕,HEC Montréal市场营销系系主任François Colbert发起成立了艺术管理研究小组,四年后创办了艺术管理硕士项目和艺术管理研究生文凭项目。1991年成立了卡梅尔与雷米·马尔库艺术管理研究中心,并由François Colbert发起创办了国际文化艺术管理科学委员会(AIMAC,1991-)。1993年,François Colbert出版了他的法文原著《艺术与文化营销》,获得了法国商业科学院颁发的勋章。1994年出版了《艺术与文化营销》的英文版,至今已被翻译成德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脱维亚语、罗马尼亚语、乌克兰语等近20种语言,目前已出版到第五版,其中的第二版和第四版先后被翻译为中文,是全球艺术管理教育的经典教材。1997年,由François Colbert创办的《国际艺术管理》期刊,被认为是艺术管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熟的标志。MMIAM项目创办于2012年,作为该项目的创始人,François Colbert在艺术管理领域工作已有47年,他认为艺术市场是国际性的市场,艺术管理已不再是一项地方性的工作。文化部门的全球化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未来艺术领域的职业也必将越来越国际化。他认为,文化部门需要拥有一支能够超越地域的全球员工队伍,同时,他们在全球艺术网络中带来的新见解、新模式和新经验,也将使文化部门受益匪浅。

(二)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理念

中国戏曲学院国交专业最初的设计定位非常明确,是在本科层面围绕“国际”、“文化”、“交流”三块概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新世纪国际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专业创始人之一的曹林教授曾说,想要通过本科教育就解决经纪业界的一切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最多给学生一个结构,一个知识的底子,培养一个具备文化经纪人素质的坯子。“国际”,说明了这个专业将来从业的范围,不仅限于国内,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间做一些文化交流与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进行国际间往来的基本能力、精通交流的语言。其次是“文化”,这说明该专业将来从业的内容,是一种文化事业。这其中既包括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介绍到国外去,将国外优秀文化介绍到国内来,也包括去经营我国的文化艺术产业,促进文化艺术的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进一步同国际接轨,经营中国的文化市场也是国交专业学生将来要从事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就是“文化经纪人”。最后是“交流”,这种“交流”,既要“送出去”,又要“请进来”。在本科层面将人才培养定位于国际文化交流,就是要把文化管理模糊掉,也把文化经纪人模糊掉。曹林认为,民谚说“满身都是刀, 一把也不利”,语含嘲讽,但对经纪人而言,他的刀越多越好,将来指不定会用上哪一把。用得上的,他自己就会去磨利它。[8]

HEC Montréal的MMIAM项目的定位是在硕士层面为表演艺术、遗产部门(博物馆、历史遗迹)和文化产业(电影、出版、录音、广播和电视)培养下一代的高端管理人才。项目创始人François Colbert认为,当研究艺术管理或者从事艺术管理时,国际视野是非常重要的。在全球市场做生意不同于在自己的国家做生意,必须面对不同的文化。知识渊博、经验丰富、全球流动的艺术管理专业人士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背景轻松调整他们的技能和经验,这就必须植根于对不同模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体和理想实践经验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见见艺术经理,看看他们在各自的环境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他认为,在不同环境中的实地经历会加速学习能力。该项目依托于三所世界顶级艺术管理名校(HEC Montréal、SDA Bocconi、SMU Dallas)共同研发课程体系,同时还将在德里、孟买、北京、波哥大等7个城市参加研讨课,同许多文化艺术机构的经理见面。项目期间,将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学习和工作,这是一次学习经历,也是一次跨文化经历,一次人与人的体验。

(三)招生

中国戏曲学院国交专业主要通过专业考试与高考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招生,学校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专业考试方案,初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口试和笔试,侧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译以及跨文化交际和观察思维能力的考察。二试设置了文化综合知识考试,主要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的习惯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是否关心中国及世界上的社会发展动态。三试为艺术特长及面试。艺术特长测试的目的有三:第一,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艺术实践操作能力;第二,检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素质,将来能否在艺术鉴赏方面有所成就;第三,检验学生在艺术方面是否有兴趣,能否在将来入学后接受准专业的艺术实践训练。面试环节是对学生的综合评估,也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让陌生人在短时间内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的自我推销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HEC Montréal的MMIAM项目在不同的国家招收学生,希望找到最好的候选人,组成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多元化团体。理想的招生规模是每年10-15人,上限为18人,迄今为止,来自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墨西哥、智利、秘鲁、中国、韩国、瑞士、法国、英国、意大利、捷克共和国、印度、伊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54名学生从该项目毕业。当学生们融合了过去的经验、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MMIAM项目的学位,希望雇主们会排队。该项目在选择候选人时,会考虑来源国、艺术或文化领域的知识、个性、背景和专业经验的广泛多样性,对艺术充满热情是最重要的一点。理想的候选人年龄在25-30岁之间,并且至少有五年的工作经验,但是该项目是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候选人的,其中既有30多岁和40多岁有经验的艺术经理,也有一些25岁以下非常聪明的候选人。此外,SMU Dallas, HEC Montréal和SDA Bocconi会为新生提供数量有限的学费奖学金,覆盖项目费用的10%到75%之间。

(四)课程设置与培养方案

中国戏曲学院国交本科专业在就业口径上十分宽泛,致力于培养从事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有关的文化、艺术、创意、宣传、教育、新闻、旅游、文秘及其它涉外事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以“课群”为单位开设课程,分为四大课群。第一,外语课群,主要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用外语进行艺术领域的交流奠定基础。第二,中外文化艺术课群,主要培养中西方文化艺术素养,特别是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比较能力。第三,跨文化传播与管理课群,主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以及文化艺术经营管理能力。第四,选修课群,覆盖面宽泛,学生自由选择度高,涉及哲学、美学、艺术学、宗教与文化、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方面,选修课用较短的时间讲授尽可能精要的内容,让学生广收博采,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开拓专业视野。

HEC Montréal的MMIAM项目,通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大学一年的密集学习,学生将遇到不同地区的文化经理、不同的教员,不同的学生群体,这一切都需要理解文化差异和工作方式,观察和处理这些信息,磨练沟通技巧,并找到在团队中合作的方法,这些观察结果和想法将带给文化艺术组织或者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具有全球视角的组织。该项目不会把学习一门语言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更广泛的专业课程有助于学生在进入就业市场时的灵活性,并在任何文化艺术领域具有竞争力。只有在项目结束、开始6学分的毕业项目时,学生才会开启对某一领域的专攻。MMIAM项目是通向国际文化艺术管理职业生涯的大门,该项目为学生提供加入世界各地文化艺术组织所需的知识,在项目进行中学生有许多机会同所访问的每个城市建立联系网络,除了这些之外,学生在国际市场中的生活技能对于任何有智慧雇佣MMIAM毕业生的雇主来说都是重要和必需的。完成学位后,学生可以同文化艺术领域工作的校友联系,还可以同项目的专家委员会成员联系,成为目标市场的国际艺术经理。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四种技能:第一,设计和实施文化项目;第二,在国内外市场中销售文化产品;第三,确保文化艺术组织的财务稳定;第四,掌握支持文化艺术组织的工具。

三、对以艺术管理为代表的应用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处理好科研、教学同业界实践之间的关系

以上两所院校的艺术管理类专业在创办之初都十分具有前瞻性,都是着眼于未来而创办的富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的特色专业,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当前,人们对“复合型”、“复合型人才”已不陌生,但复合型的专业不等于学科交叉性专业,学科交叉性专业不是学科或专业的拼盘。艺术管理类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学科交叉性专业,它的知识贡献来自于多个学科门类。国内的艺术管理专业在创办的早期阶段,很大程度上是着眼于现实需要,而对于中国艺术管理研究的知识贡献远不足以将其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中国戏曲学院的国交专业率先在课程设置中出现了“文化社会学”“文化经济学”“艺术营销”“艺术英语”“比较艺术学”等名称,但各个学科同文化艺术领域相互分离、融合不足是我国艺术管理类专业的一个普遍现象。科研的滞后性一方面表现在科研既跟不上教学,也跟不上业界实践的发展,形成了“学界”与“业界”彼此独立的两张皮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引进了西方艺术管理学科的经典教材,但西方艺术管理知识并不全部适合于中国。艺术管理作为一项工作,有着广泛的行业组织,而这些行业组织的具体实践可以为学术研究带来源源不断的科研课题。HEC Montréal的艺术管理专业是在“实践导向”和“研究先行”的思路下创办的,凸出业界实践同研究与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基于实践导向研究的知识贡献可以反哺教学与人才培养,也可以推动业界的具体实践。实践与课题相互促进的科研方式、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方式正是François Colbert领衔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特点,也是推动和促进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就业难已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面对的难题。一面,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另一面,业界又苦于学界培养不出业界需要的高手。业界的需求没有较好的同学界的人才培养衔接起来。当前,中国各大院团急缺艺术管理的高端人才,尤其是转企改制之后,而很多本科毕业生又觉得难以胜任或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延长学历教育成为普遍现象。当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同就业以及校友会工作之间尚未形成整体,与此同时,业界与学界的区隔也尚未真正打通。如何对接业界,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形成实践、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是制约应用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大难题。

西方的“旋转门”制度和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大大促进了学界与业界之间的联系,也从根本上推动了学界和业界的发展。以HEC Montréal的MMIAM项目为例,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师资占比为100%,每位教授都有自己在该领域的专长。有的在回到学术界之前曾在苏富比、史密森学会、太阳马戏团、达拉斯歌剧院等文化艺术机构担任重要职务,有的本身就是演员、导演、作家和制片人,有的长期为文化艺术委员会和艺术组织、非盈利组织提供咨询服务或者为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企业开展研究与培训项目等。此外,该项目在创办之初就成立了由30名世界各地艺术行业的顶级董事和经理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这些来自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帮助学术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好的国际艺术管理硕士项目。

(二)处理好学科资源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学科分类的产生最初是为了知识的保存、使用、发展与传播。[9]学科的边界不是固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多学科的营养,专业可以越分越细,但人才培养不能随之而单一化。目前,大学的院(系)是按学科来划分的,当一个小专业逐渐做成一个大学科、分支出很多方向的时候,相应的一个院或系也就产生了。这种人为的区隔便于清晰的管理,新院系或者新学科的出现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当越来越多成熟的学科从一个大学科中分走,越来越多独立建制的院系从原先起步学院分开的时候,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这个问题的凸显与高校的人事制度相关,院系之间的阻隔就像一堵墙一样,阻断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越来越小的学科却导致了越来越多细分的专业,这些像流水线上一道工序一样的专业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HEC Montréal的MMIAM项目通过多所大学的合作,既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也有效地规避了中国高校间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而引发的日益严重的师资争夺战。

此外,我国当前的就业招聘工作也按照学科来划分岗位。作为新千年在我国出现的多学科交叉而成的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在学科的归属上是很不清晰的,无论是归属于管理类还是艺术类,亦或是新闻传播学下的文化产业都是各有说头的。2016年,我国明确在艺术学门类下的应用艺术学中新增了艺术管理专业。就目前来看,一方面,艺术管理专业在2016年之后大部分都明确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另一方面,文化艺术管理类相关专业在学科归属上仍然五花八门,同一个专业的毕业生收到的学位证书所属学科门类是不同的,特别是那些较为宽泛或者新开的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其社会认知度不高、所属的学科门类模糊,给学生就业求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人才培养层次上应各有侧重

在有限的学时、学分中,如何驾驭复合型人才培养?一专多能何以实现?在对中国戏曲学院国交专业往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统计中发现,该专业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的比例正在逐年降低,取而代之的是,选择考研、出国的人数逐年增加,正一步步取代就业所占的主导地位。[10]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艺术管理专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艺术管理的本科同硕士和博士数量的比重严重失衡,数量日益庞大的本科生毕业成为难题。高校的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现状亟待进一步探索与改革。

中外两个案例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思路,一种是在本科层面,通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理念培养应用类复合型人才,另一种是在硕士层面,培养高端的艺术管理人才。的确,硕士层次不只是学术研究的代名词。本科阶段就要培养专业高端人才是很难的,本科的宽口径、厚基础是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本科层面的“通”与“专”不代表教育的终极结果。根据中国戏曲学院国交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追踪来看,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通过自身的学习或者工作实现了知识的复合与技能的复合。

猜你喜欢
学科艺术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部分专业介绍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超学科”来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