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社成
(甘肃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消化性溃疡为胃肠道黏膜被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导致的[1],是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黏膜发生炎性反应、坏死、脱落等形成溃疡,病理变化可达黏膜肌层及更深层[2]。该病可发生在食管、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等附近。胃溃疡为消化性溃疡一种多见类型,为发生于胃内壁的溃疡。所有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3]。40~60 岁中老年患者较多见,女性少于男性。吸烟、酗酒、压力大、爱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好饮咖啡或浓茶等诱因会使胃溃疡胃部疼痛、餐后腹胀、胃部不适等临床症状加重,增加治疗难度[4]。对不同年龄段胃溃疡患者需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从我院选取适量病例为调查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内容如下文所描述。
从我院选取2018 年1 月到2019 年12 月接受治疗的老年胃溃疡患者88 例为调查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2018 年1 月到2019 年12 月接受治疗的中青年胃溃疡患者88 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女分别50 例、38 例,年龄25~40 岁,平均(34.10±1.30)岁;观察组男、女分别59 例、29 例,年龄60~80 岁,平均(73.20±1.2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实验对比。
纳入标准:①与《X 线钡餐与电子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的应用比较》[5]中华全科医学(2019)中胃溃疡相关诊断标准相符,176 例患者均经胃镜、活检确诊;②所有的胃溃疡患者参加本次实验都是出于自愿,且愿意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临床资料没有损坏或残缺。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和严重的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还有免疫系统疾病;②思维逻辑异常者、对实验无法积极配合;③拒绝实验;④有凝血功能方面的障碍及血液系统疾病。
176 例患者均接受抑酸药物治疗,给予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并提供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等H2 受体拮抗剂药物,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6~8 星期。若患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进行严格清除,四联药物治疗,用药14 d。患者用药后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若发生突发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对比两组患者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发病位置、溃疡大小、并发症率等。
将本研究176 例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在实验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录入到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进行t检验,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 表示。
两组胃溃疡患者心理因素、家族史、吸烟等发病因素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酗酒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甾体类药物、Hp 感染导致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 感染导致发病率最高,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因素对比[n(%)]
观察组不规律腹痛率、腹胀率等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反酸、规律腹痛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观察组胃底部、胃体、多部位等位置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胃窦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发病位置对比[n(%)]
观察组溃疡直径<1 cm、1~2 cm 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溃疡直径>2 cm,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4。
观察组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5。
表4 溃疡直径对比[n(%)]
表5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部分药物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如服用非甾体类药物(NSAIDs)可发生胃溃疡[6-7]。老年胃溃疡患者疼痛发生不具节律性、周期性,误诊为心绞痛、胃癌等疾病概率较高,且体内溃疡位置会随年龄增高,逐渐向上移动,对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本研究观察组酗酒率低于对照组;非甾体类药物、Hp 感染导致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规律腹痛率、腹胀率等高于对照组。老年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少,对溃疡面刺激轻,腹胀较明显;观察组反酸、规律腹痛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底部、胃体、多部位等位置发病率高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胃内发生血管硬化缺血率较高,胃底、胃体等胃黏膜损伤较多,为溃疡高发区;观察组胃窦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直径<1 cm、1~2 cm 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溃疡直径>2 cm 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老年、中青年等不同年龄段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具有较大差异。老年患者多会合并不同程度内科疾病,药物使用较频繁,对胃黏膜产生的刺激更大,导致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中青年患者身体内各项功能处在旺盛时期,一般病程不长,对身体疼痛更为敏感,在向医生叙述时可更清楚地阐述身体疼痛。此年龄段患者用药少,胃黏膜未受到较大损伤,因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8]。
刘彦国[9]通过156 例不同年龄段胃溃疡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经研究发现老年胃溃疡患者酗酒率低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非甾体类药物使用率、不规律腹痛、腹胀等均高于中青年患者,指出老年患者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风险更高,对生命健康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焦胜成[10]对63 例老年胃溃疡及同期71 例中青年胃溃疡患者展开研究后发现老年胃溃疡患者胃底部、胃体、多部位等发病位置、溃疡直径>2cm 率均高于中青年患者组,表明对不同年龄段胃溃疡患者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方式,对降低胃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率、控制病情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本研究中还发现老年胃溃疡患者体内胃溃疡的面积、直径等均较中青年患者更大,与该年龄段患者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未及时得到规范治疗、部分患者用药不当导致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等有关。
综上所述,老年、中青年等两个年龄段胃溃疡患者临床差异较明显,老年胃溃疡患者酗酒率低于中青年患者,非甾体类药物、Hp 感染导致发病率均高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医生需根据患者年龄、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制定合适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