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玮琪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 110819)
综观人类文化史和科学发展史,我们可以发展科学技术和艺术之间就存在这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不仅在古代史融为一体的,即使到了近代,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也是出自于人类的求知欲和满足好奇心,例如达芬奇,艺术史上称他为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史上称他为伟大的艺术家,他对于科学和艺术所作出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史上,科隆论战直接促进了德国走向了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设计发展之路,这次的争辩的焦点在于:比利时的艺术家威尔德认为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完全凭借着艺术家自由发挥并且不受任何约束的过程,而穆特修斯它认为现代的设计应当走一条科学的发展之路,而穆特修斯的观点也得到了其他德国工作同盟的成员们的支持,从今日的德国设计发展来看,德国的设计还是处于领先的地位,它的产品以良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无数的消费者的认可,艺术设计也应当在一定范围的约束下进行创作,要充分的考虑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而不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进行创作。在北欧的设计当中有一些理念是需要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例如北欧的设计理念中崇尚简单、实用,以功能性为设计当中的第一要素,设计非常的简洁、大方;设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且质量良好,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欢,在未来中国的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应当充分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影响里,并加以运用,将人的需求和良好的使用功能结合起来。
科学技术的理论中包含了诸多关于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为艺术设计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体工程学就是一门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将人研究所得的结论和数据和方法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将人的活动能力、行为特征等反应加以研究和运用,以系统化的方式引入到设计当去当中,设计师在艺术设计过程当中也采用了这种科学原则和方法,并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椅子、桌子等诸多的产品中既符合一定的科学原理,也设计出不同样式和图案,满足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这都是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一些案例。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开拓了新的艺术设计的传播手段。以视频技术和电子传播技术为基础的电视网络,是艺术设计得以广泛传播的有效手段,在我们的现代社会当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艺术设计也有了更多的传播方式,例如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努力去创造和建立的是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以“在充满社会复杂性的物质世界中嵌入信息技术”为中心。交互系统设计的目标可以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关注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
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作品应当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对之前的作品照搬照抄,作品的叉棍做应当建立在设计师的灵感之上,而科学的理论则会充实头脑,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以多维度进行思考,让产品更美观、更便捷、更时尚、更多功能化应当是设计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例如在2018 年,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 的人形机器人以独特的技术占领了机器人市场,它能够承担家庭助手这一角色,能够和人进行智能对话,满足人们在生活当中的一些基本生活需求,这一设计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也符合了与人沟通的人性化的需求,同时,还对它的整体外观和外形进行了艺术化的设计,让机器人的形状更加的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观,这是科学技术对于艺术设计创新所产生的直接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设计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和经济的力量,就是技术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必然的结果。纵观艺术设计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对于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例如达芬奇,他对于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的手段尚显单调,计算机这种辅助工具也被运用地愈来愈广泛,而导致的现象就是作品的同质化和抄袭的现象非常的严重,为了提高设计的效率,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会从以往的案例当中进行思考和借鉴,而缺乏针对某个艺术设计品的创作,导致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灵感和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延续中华古国的文脉,并且充分的考虑到中国设计的历史文化特点,使新的设计和谐地体现中国历史,实现与未来发展的有机统一,而目前的这种“快餐操作模式”和千篇一律的“快餐作品”促使我们不得不对现代艺术进行重新的审视,计算机等现代工具它们的本身没有问题,而是在艺术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协调好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没有将它的弊端加以改造。
中国的专业的设计院校较少,很多的人依靠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创作,而缺乏艺术设计的专业学习以及训练,制作出来的产品以短期的商业化和利益化为主,而缺乏审美性和艺术性,很多人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而是在短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技术后立即创作,设计的作品都是以实用性为根本原则,但如何设计、如何设计出美观和实用的作品却始终被忽视,造成了满大街都是“艺术设计师”的现象,而真正懂设计、懂艺术的人却寥寥无几。目前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掌握了技术,但是对于艺术的审美性的表达和体现,对于如何创作出优秀的艺术设计的作品几乎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技术设计师和艺术设计师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一个好的技术设计师可能虽然掌握了这个创作的技术,但是,创作出来的作品和专业的艺术设计师仍然很大,艺术设计师的创作,必须要在专业的艺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例如艺术欣赏,它分为客体和主体,艺术欣赏的客体包含了指示符号、象征符号、形式美学符号,主体部分包含了阐释能力和联想能力,所以,艺术欣赏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本身的创作也加入了一些理论指导原则,艺术的创作和艺术本身来讲还是有所去别的,艺术可以是天马行空和随心所欲的,但是艺术设计的创作却需要考虑到人的需要和需求,如果一个设计没有任何的理论下进行指导的话,那么这个可能本身也就失去了它的创作的意义。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过度的依赖电脑,在设计的前期活动当中,灵感使飘忽不定的,具有瞬间性和迸发性,而计算机等科学工具以点、线、面的固定方式进行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和枯燥。而通过手绘的方式可以将设计师的灵感进行更好的传达,可以避免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被形式所拘束和束缚,在设计时通过设计师的个人想法和创意对设计的作品加以创新和描绘,展示个人的想法,从而让设计的作品更富有生机和活力。在艺术设计的时候应该多去思考和总结,学习优秀的艺术设计的案例,并将它加以创新,很多的时候一个好的创意的产生需要不断的学习,并且也需要不断地培养艺术设计的创新性,中国有着5000 年的历史文化,所以,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将传统的文化中的优秀的部分加以创新和改革,让它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从艺术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整合具有必然性。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两方面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整合,使艺术具有了一种新质和动力学的内容。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的整合是21 世纪艺术设计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科学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将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加以运用,而艺术设计也离不开科学技术,艺术设计的创作过程当中应当以科学的理论和原则对设计的内容加以指导和运用。设计师需要将艺术和科学进行紧密的结合,这不仅仅表现在材料的运用上,更是要从产品的造型、表现手法等多方面、多维度的进行综合性的考量。科技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现代的科学技术只有和艺术设计整合起来,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当代社会,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设计的宗旨和意义无不在于为人服务,所以,它应当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以及精神需要。中国应当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加大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培养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掌握较高的审美敏感度和扎实的形象表达技能,并且要求设计师能够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做出思考和研究,通晓与设计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不断地激发设计师地直觉和创造力,提高设计地审美性、功能性以及文化品位。中国的艺术设计发展时间短,但是未来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应当取长补短,中国的艺术设计的发展有着独特性,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消费人群,那么从笔者以上的论述,也看到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的整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的趋势,中国的艺术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更多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引进过来,结合我国的自身的优势进行发展,这应当是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