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点评级的古村落群开发潜力评估*
—— 以晋城市沁河古堡群为例

2021-03-13 06:57于天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晋城市古堡古村落

卢 璐 曾 坚 于天虎

0 引言

传统村落是不同民族和地区传统文化的聚集地,也是世界生物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1]。古村落是保留了一定的历史遗存且至今仍为人类服务的“活态”遗产聚落[2]。合理地进行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不仅是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对留住原住民、改善生活条件也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而由于地域文化的同一性,同一个地区范围内风貌相似、文化趋同的古村落往往成群出现,例如以清末徽州府地域为主体的中国皖南古村落群,不仅是徽派建筑的集合体,也是徽州文化的载体,除最具代表性的西递、宏村外,还有数十甚至上百个村落同样具有相同的文化韵味和气息。这样的古村落群的保护与开发不可能均质进行,而是要有重点等级划分和先后时序参考,以避免不足或过度保护、盲目或重复开发而造成的资源枯竭浪费等问题。

当前学者对古村落评价可以分为优选型、诊断型和效验型三种,其中诊断性评价数量居多[3],量化研究方法包括空间分析、数学模型、数据挖掘、GIS技术等[4-6]。评价体系构建结构框架包括村落主体—产业—空间(HIS)[7]、保存度和接纳度[8]、主观和客观[9]等,评价模型有人工神经网络[10-11]、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12]排名聚合法[13]、VRML[14]等。在选取的评价指标方面,国外学者比较关注形态、信息、功能用途、情感因素等[15],国内学者倾向于历史、文化、科学、艺术、旅游、开发等多方价值的共同实现[16-19]。总体来看,国内古村落评价体系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古村落评价正在经历由物质评价向与非物质评价结合的拓展,由基于专家知识的主观评价向模型引导下的客观评价推进,由单一维度量的评价向多维综合质的评价转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网点评级方法针对古村落群开发潜力的评价体系,并通过晋城市古堡群进行了实证。

1 研究方法

1.1 评价体系构建

“潜力”是指潜在的能力,对古村落而言,既指不可移动的自身条件的优劣,也指可以通过人力加以完善修饰的难易,既是现有水平的体现,也是可能发展水平的预判。因此古村落开发潜力评估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评价的角度不同,评价结果可能截然不同,每一种评价体系只能是对客观状况的一定层次上的主观反映[20]。古村落自身条件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的规模、等级、数量等,也包括内外环境是否整洁优美。外在条件主要指古村落星级称号、是否有引擎带动,交通是否便利,设施配置是否较为齐全等。具体来说,潜力评价的结果更多的是一种开发时序的参考以及开发方向的指示。

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法和频度统计法,选择绝对化的评价标准,所有评价指标均为绝对指标,除等级、面积、数量等客观数据外,其余均用是或否来评价,最终从等级、价值、环境、交通、设施五个项目提出了16个评价要素,共包含22个评价因子(表1)。

1.2 指标说明

等级评估从星级和称号数两方面进行,称号统计为古村落所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省历史文化名村(镇)、中国传统村落三个称号的数量,不考虑由组织、团体、专家对古村落提出的特殊称号。

价值评估反映的是古村落的核心和硬实力,从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进行,核心保护区可能是一个片区或是几个历史街区,文保单位是国家、省、市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核心保护区面积越大,保存越完整,文保单位数量越多,古村落的物质文化价值越高;历史影响包括古村落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每个历史建筑均有一定的历史影响,而有些古村落内的建筑虽然已经损毁,但历史、传说、故事还在,也具有一定的传承意义。非物质文化包括语言、传统表演艺术、风俗、礼仪、节庆、餐食、手工艺技能等,是古代人民智慧和风俗的体现,也是原住居民的生活延续。

表1 古村落多网点评价体系及权重Tab.1 multi site evaluation system and weight of ancient villages

环境评估包含古村落内外景观条件,依山傍水的环境可以为古村落增光添彩,同时依托古村落内部的地形起伏可以设计出多元、立体、层次明显的景观环境。

交通可达性由距离、道路等因素共同决定,研究基于城市各级路网建立空间阻隔模型,衡量标准为克服地区间交通阻隔的难易程度,以古村落为目的地,以火车站、汽车站和酒店位置为起始地,按照高速、国道、省道、市区道路、县道、乡道、村道分别赋予100 km/h、80 km/h、70 km/h、70 km/h、60 km/h、50 km/h、40 km/h的速度计算时间成本,计算各古村落的可达性。

公共服务设施是旅游开发的支撑和载体,研究选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和停车场四项设施评估标准,运用数据采集器爬取城市各项设施的POI数据,关联研究古村落辐射范围内覆盖的设施数量,评估各个古村落的设施分布情况。

1.3 权重赋值

权重赋值采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按照评价体系的层次逐层分解,分别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决策权重。文中构建的评价体系包含项目—要素—因子三层,评价要素的元素对评价因子的元素起决定作用,同时又受到评价项目的的支配,这种自上而下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价项目和要素两个层级的对比矩阵,共形成网点评级矩阵Y、等级评估矩阵Y1、价值评估矩阵Y2、环境评估矩阵Y3、交通评估矩阵Y4和设施评估矩阵Y5五个判断矩阵。

此后,运用比例标度法进行判别,一般而言运用5种判别就可以很好地表示事物本质的等级差别,当评判需要更高的精度时,可以在相邻判别之间做出比较,形成9种判别[9]。研究采用5种判别,利用yaahp9.2计算各矩阵λmax和权重Wi。再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当随机一致性CR<0.1时,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矩阵特性。经计算,具体判断矩阵结果如图1,权重结果如表1所示。

图1 权重判断矩阵Fig.1 weight judgment matrix

1.4 网点评级

针对各评价因子,通过资料整合与现场调研方法进行统计和评分,并将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为:

将各项评价结果按照权重值进行叠加,结果为了使各等级之间的差异最大化,将所有古村落按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进行分级,在差异较大的位置设置边界值,针对不同等级的古村落分别提出保护和开发策略。

2 晋城市沁河古堡群网点评级

2.1 古堡群概况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之称。晋城市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绮丽多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炎舜汤帝遗迹、古堡古村、古战场遗址、特色古建筑等各具特色,因其战争背景造就的具有防御特色的古村落— —古堡最具代表性,它们修建年代久远、数量庞大、空间形式独特、文化脉络完整,同时具有清晰的时间脉络和特殊的历史地位,现在大多数仍有居民居住,活跃为晋城的时光机。这些古堡目前已有部分发展较为成熟,知名度较高,其中以5A级景区皇城相府为首,因其对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和旅游服务设施齐全配套,获得诸多荣誉称号,年接待游客量过百万。天官王府、柳氏民居、湘峪古堡仅次于皇城相府,各具特色。然而目前沁河古堡群的开发面临过度相似、旅游产品单一的,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颈期,已经开发的古堡无法实现新的突破,游客量增速放缓;尚未开发的古堡竞相效仿,各自规划建设,不仅对文物造成了伤害,浪费了资源,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在当前古村落集体经济转型的带动下,晋城市古村落群“煤转旅”的进程中[21],如何统筹考虑数量庞大的古堡群,科学评估各自开发潜力,合理进行保护与开发成为一个重大课题,研究选取了沁河、丹河流域的118个古堡,分布于高平市和陵川、泽州、阳城、沁水四县,按照前文所述网点评价体系进行评级。其中古堡群等级、价值、环境与交通数据主要来源于团队调研成果,并以网络资料加以补充;设施数据涉及晋城市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和停车设施点POI数据,是使用采集器相关软件进行爬取所得。

除了建筑群的占地范围外,每个古堡都有一定的辐射范围,范围内的环境与设施对古堡群开发潜力有重要影响。在进行网点评级之前首先对晋城市域的古堡群辐射范围进行划分,分别按照县城、乡镇和村落的平均半径加1 km的步行距离为辐射范围,并保证相互不重合(图2)。

图2 晋城市118个古堡群分布及步行辐射范围Fig.2 distribution and walking radiation of 118 ancient castles in Jincheng City

2.2 古堡群综合开发潜力评估

2.2.1 整体特征分析

研究在多个调研小组对118个古堡进行分批次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资料收集、政府部门访谈等多渠道资料补充,按照上述评价体系进行统计和赋值,去量纲处理后权重求和,得出各评价要素的得分和排序(表2)。

表2 古堡群多网点评价体系各指标得分与排序Tab.2 index score and ranking of multi site evaluation system of ancient castles

晋城市沁河古堡群总体呈现如下特征:交通等级较高,公交配置有待完善;价值条件较好,文保单位数量有待增加;环境整体比较优美,升级空间大;等级整体较低,具有星级称号古堡数量太少;设施配置等级过低,所有设施配套亟待加强。

2.2.2 网点评级

将晋城市118个古堡综合得分输入ArcGIS软件,运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析古堡群综合潜力的空间分异特性,得到晋城市沁河古堡群开发潜力克里金插值分析图(图3)。可见,晋城市古堡群开发潜力空间梯度变化特征较为显著,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降低的趋势,其中阳城县东北及与之相邻的泽州县西北部的古堡开发潜力最高,即以皇城相府、天官王府为首的周边古堡普遍价值较高、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以此为核心向西南、东北方向延伸至阳城县城、高平市区域,形成次一级开发潜力带,覆盖了绝大部分开发潜力较高的古堡,也是古堡群重点保护和开发的区域。

图3 晋城市沁河古堡群开发潜力分级及克里金插值分析图Fig.3 development potential classification and kriging interpolation analysis of Jincheng Qinhe Ancient Castle Group

按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晋城市沁河古堡群开发潜力评价结果分为三级,一级古堡17个,二级古堡58个,三级古堡43个。一级古堡由高到低依次为皇城村、阳城县、上庄村、湘峪村、大阳镇、郭峪村、伯方村、大桥村、高都镇、良户村、周村镇、米山镇、石淙头村、冶底村、润城镇、苏庄村和礼义镇。

2.3 分级保护方法

按照上述评价等级,保护重点和方向分级进行(表3),一级古堡需要进行整体全面保护,保持古堡形态完整、风貌统一,发扬历史影响,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控制外围环境与古堡的协调。例如阳城县城及其所辖的皇城村、郭峪村、湘峪村、润城镇,高平市的米山镇、良户村、伯方村等。

表3 古堡群分级保护要素表Tab.3 classified protection elements of ancient castles

二级古堡一般新老建筑杂处,仅历史建筑具有保护价值,采取划分核心保护区和历史街区的方法予以重点保护,新住宅可以用现代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建设,但必须继承传统建筑风格色彩和符号,以免破坏古堡整体风貌。例如沁水县都庄村、端氏镇、郭北村,高平市大周村、汤王头村、下马游村等。

三级古堡古建筑大都已经损毁,只有残存的历史记忆,这一类古堡以更新改造和特色保护为主,保持历史事件、民俗、节庆的传承,如果有残存的建筑及时修缮,保持古堡环境整洁、风貌统一。例如陵川县南召村、盖城村、泽州县黑石岭村、前湾村等。

3 晋城市沁河古堡群开发潜力分析

评价体系除将古堡群进行了综合评估分级外,也体现了古堡各自的开发潜力和特色,可以作为开发时序的参考,也可根据各要素的评价倾向进行开发方向的判定,互利互补,实现错位发展。

3.1 高等级价值古堡群开发潜力

皇城村、湘峪村、上庄村等开发较为成熟的古堡在等级和价值两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但也存在交通不便、设施配置不完善等问题。这些古堡需要继续保持自身魅力,不断开发新旅游产品,整合打造成为重点品牌,扩大影响力,拓展旅游市场。同时也要改善交通状况,尤其是增加公共交通的数量和班次,提高现有服务设施等级,补充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停车场的容量,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其引擎作用和品牌效应,带动其他古堡共同发展。

深入挖掘自身价值评估较好的古堡,如大阳镇、郭峪村、高都镇、米山镇、润城镇等,聚集古建筑、空间、场所、景观等元素,释放文化魅力,通过古堡观光体验,体味古堡承载的晋商精神、儒官气质和战争背景,整合打造城乡互动的空间节点,促进游客与本地居民的文化交融。围绕古堡观光拓展会议会展、文化体验、摄影等产品,实现古堡群多样错位发展。

3.2 高环境等级古堡群开发潜力

伯方村、大桥村、良户村、石淙头村、冶底村、礼义镇虽然在文化价值方面潜力一般,但具有较好的环境条件,充分开发其山水环境潜力,打造休闲度假产品,在旅游活动中增加游客感受和实现个性价值,强调文化消费和生活体验,更加强调休息、放松以增进身心健康,充分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时全面整合各项休闲度假旅游资源,协调好多方利益主体关系,发挥各村主体能动性,进行有效串联,打造整个古堡群地区休闲度假一盘棋的网络,改变目前分散经营、低速增长的局面。

3.3 高交通等级古堡群开发潜力

交通可达性较好但人文价值较弱,以及沁河、丹河流域环境较好的古堡,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极大潜力,可考虑发展乡野民宿、农家乐、采摘等产品,使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享受清新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村风情,引入生产、生态、生活“三生一体”的建设模式,对接快速增长的大都市休闲度假客源市场,强调文化消费和生活体验,构建古堡生态圈聚落,活化古堡、建设美丽乡村。也可以发展户外拓展、露营营地等项目,对接青少年、家庭和企业等市场,满足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3.4 高设施等级古堡群开发潜力

设施等级较高的古堡数量较少,大部分集中在县城、镇区或发展较为成熟的古堡周围,这些设施普遍存在等级较低、卫生条件较差、管理不严格的现象,所以设施完善是所有古堡的开发潜力所在和主要方向。尤其是阳城县、大阳镇、高都镇、周村镇因其城区和镇区的区位优势,改善现有设施状况,补充高品质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设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可作为周边古堡的服务基地。设施配建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组织和引导,较高的政治意愿来自于市场经济的选择,也来自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21]。

4 结论

研究针对通过构建古村落群文化趋同、开发潜力不明等问题,构建了古村落群多网点评价体系,从等级、价值、环境、交通、设施五个方面进行,并运用比例标度法赋予各指标权重。据此将晋城市118个古堡群开发潜力进行了评分和插值分析,可见古堡群评价项目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价值、环境、等级、设施,设施配置尤为不足,而从空间分异来看,开发潜力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开发潜力较高区域。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综合开发潜力评级的分级保护方法,及具有不同的开发潜力趋向的各古堡发展方向。结果证明,研究确定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好的针对晋城市古堡群,对其他古村落进行评价时具体项目需要有所增减和改动,以保证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可信性。

猜你喜欢
晋城市古堡古村落
沉睡地下的古堡
勇闯死神堡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晋城市举办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展演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火焰山下古村落
一花引来万花香:晋城市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