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17)
目前许多医院在手术患者出现失血状况时采取异体输血的方式能维持患者有效血容量,但异体输血不仅需要血型鉴定,存在抽血、检验、交叉配血等环节,而且输血技术等方面如产生错误则可造成患者出现溶血等意外情况[1-2]。此外异体血的应用还能够增加患者血液传播性疾病、输血免疫调节以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在罕见血型患者输血时挑战更大,如不能及时满足输血则可延误抢救黄金时间,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3]。因此自体血液回输在临床中能够避免异体血液传播性疾病、输血的免疫反应,以及降低对库存血的需求,而在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护理配合对干预效果的影响较大,如护理配合不足则可影响自体血液回输的效果。本研究设立专人负责进行血液管理以提高自体血液回输操作的护理配合质量,现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纳入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采取血液自体回输的患者共206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管理干预,观察组由专人进行专项血液管理。其中对照组男55 例,女48 例,年龄范围18-59 岁,平均(39.59±8.44)岁,体质量52-76kg,平均(61.59±4.69)kg,病人来源:骨外科22 例,神经外科17 例(其中RHD 阴性1 例),心胸外科21 例,普外科23 例,妇科20 例;血型分布:O 型25 例,A 型32 例,B 型34例,AB 型12 例。观察组男53 例,女50 例,年龄范围18-57 岁,平均(39.34±8.54)岁,体质量52-77kg,平均(61.62±4.38)kg,病人来源:骨外科23 例,神经外科18 例(其中RHD 阴性1例),心胸外科20 例,普外科22 例,妇科20 例;血型分布:O 型26 例,A 型32 例,B 型32 例,AB型13 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对自体血液回输知情同意且配合。
(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入室后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协助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用迈瑞 T5 型号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同时进行血栓弹力图、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的测定。手术开始时巡回护士进行自体血液回收,经过回收、抗凝、滤过、离心、浓缩后回输给患者,需补充冰冻血浆时加热至人体温度后补充,术后遵医嘱口服铁剂。
(2)观察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自体血液回输专项护理干预:①人员培训:选择手术室中级职称护士2 名,高级职称1 名,初级职称2 名建立自体血回输专项小组,由自体血液回输专家对护士进行相关理论与实践培训,提升护士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护理配合能力。②术前宣教:术前对患者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宣教,由自体回输专项小组与责任护士共同进行,缓解患者术中紧张感及对自体血液回输的疑惑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协助患者签署自体血液回输同意书。③血液管理准备:依据手术室繁忙程度,如同时三台手术需要自体血液回输,则每个手术室分配1 名护士(仅安排中级/高级职称护士),另外2 名初级职称护士备用,需要时给予帮助。如当时仅1 台手术需要则小组可同时进入手术室实施护理操作。手术开始前管理护士对自体血液回收机、负压设备、抗凝剂、贮血器、血液处理系统进行预检,严格检查核对物品是否齐全,摆放位置是否正确,仪器运作是否正常,药物准备是否充分,待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告知主刀医生可以准备手术。④实施血液专项管理:所有患者手术开始后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采取负压吸引方式收集患者术中出血,尽可能的将更多血液收集起来,包括术前积血、术中出血以及渗血均可收集如储血罐内,尽量少的使用纱布,护士需要注意在吸血的同时将抗凝剂与血液混合,比例为0.9% 氯化钠溶液500mL 中加入肝素钠25000U,储血罐中血液足700mL 时开始血液处理,进行血液过滤、离心、浓缩工作,并将清洗液、抗凝剂、细胞碎片等经过分离后流入废液袋中。清洗后的红细胞放入输血袋中回输。⑤术后管理:术后由自体回输专项小组1 名成员随患者转入病房,并遵医嘱给予口服铁剂至术后12 周,并完善相关宣教工作。
①术中血液回收量: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回收血量差异。②术中差错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发现输血相关护理差错的例数,输血差错包括手术开始初期仪器故障、血液回收意外、输血意外、意外脱管等。③安装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安装自体血液回输设备的总耗时。
所有数据使用Excel 表格进行记录与整理,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t值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0.05 时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回收量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与设备安装耗时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回收量、护理差错率及手术医生评分差异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回收量、护理差错率及手术医生评分差异对比()
近年来人们对输血性疾病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对输血后出现的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的重视程度很高,使得异体输血成为许多患者心中恐惧的事情[4-5]。在此条件下,自体血液回输成为出血性疾病患者术中补充血容量的重要手段,自体血液回输能够降低许多输血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使患者对治疗更加放心[6]。但在自体血液回输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术前宣教、术前准备等等均是干预的重点难点问题,本研究建立自体回输专项小组,并由专人负责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护理,效果满意,手术医生对护理质量评价较高。
在本次干预计划中,第一步是培养专门的自体血液回输职能护士,通过专项培训能够提高护士在自体血液回输中的应对能力,护理细节处理等方面能力,优化自体血液回输质量。有效的培训能够为术中血液回输提供配合度更高的护理配合,从而使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更加顺利,差错率更低,在临床中有利于获得更好的血液回收与回输质量。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专项血液管理干预能够控制护理差错率,优化护理质量,获得更好的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效果。自体血液回输过程中血液收集量十分重要,如何提高自体血液回输收集量是自体血液回输的重要问题,提高血液回收量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可用血液,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机会,提高手术实施效果与预后质量。而从血液回收量来看,经过专项培训的护士能够在血液回收中表现更好,因为其熟练度更高,能够在回收血液过程中更精准,更机警的完成回收工作,浪费更少的自体血液。此外发现经过系统培训的自体回输专项小组能够获得更短的设备安装耗时,设备安装速度直接关系到血液收集的情况,更快速的完成设备安装能够收集更多的流失血液,更早实现自体血液回输,从而减轻患者缺血缺氧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专项血液管理在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管理中具有较好表现,能够提高血液回收量、降低差错率并提高设备安装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