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华,尚艳菲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318)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交流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已是非常清晰和完善。而对于直流系统的短路电流计算,国内虽然已有电力行业的标准[5,8]作为指导,但是对于直流系统短路后的电流变化曲线、短路故障的切除时间仍无明确的描述。
核电厂蓄电池直流系统以其固有的持续供电能力,保证了负载的持续供电,因此,研究直流系统在蓄电池带载工况下的短路电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参考IEEE及IEC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设备选型和金属导线的熔断特性,对短路电流变化曲线、短路故障的切除时间给出了定量分析。
一般的,核电厂的直流系统为IT系统[5],即:电力系统与大地间不直接连接,电气装置的外露可接近导体,通过保护接地线与接地极连接。
一个核电厂的典型直流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由交流电源、充电器、蓄电池、直流母线、负载等共同构成。
图1 电厂直流系统典型图Fig.1 Typical diagram of DC system
直流系统的短路,是指正极和负极之间不经过用电设备,正负极直接连接或通过公共导体连接形成闭合回路的过程。
正负极直接连接是指由于电缆破损、异物侵入、用电设备内部故障等造成的正极和负极直接连接在一起的情况。
正负极经公共导体连接,最常见的是由接地故障引起,正负极通过共用的接地线而形成闭合回路。
核电厂的直流系统为IT系统,如果正、负极只有一极接地时,对直流系统的运行不会产生影响,系统可以持续对下游负载进行供电。
如果单点接地不及时处理的话,同时叠加另一极的一点接地时,正负极将经过共用接地线而短路,会对系统运行产生影响,这种叠加接地的工况统称为多点接地。
在IEC中明确了核电厂和变电站的直流系统短路电流准稳态计算方法[4],并指出了对直流系统短路电流产生影响的4种来源:
1)频率为50 Hz或60 Hz的三相交流电桥整流装置;
2)固定型铅酸蓄电池组;
3)滤波电容;
4)直流电动机。
如果在直流系统中只有一种来源,那么短路电流计算时,只需要考虑单一来源的影响即可。如果有多种来源,那么在短路电流计算时,均要考虑在内。
本文只分析蓄电池带载工况下的短路电流,因此,不计及充电装置、滤波电容、直流电动机等的助增电流,IEC中,定义了公式(1)及参数。
RBB=0.9RB+RBL+RY
LBB=LB+LBL+LY
(1)
式中,RB——短路情况下的蓄电池内阻,一般由制造商给出。如果对于一个放电结束状态蓄电池的内阻RB未知的话,可以使用正常充电蓄电池的内阻乘以1.7的系数来确定;
LB——短路情况下的蓄电池电感。如果包含连接导体部分的单节蓄电池的电感没有明确值的话,可以使用L=0.2 μH;
RBB——短路情况下蓄电池回路所有元件电阻;
LBB——短路情况下蓄电池回路所有元件电感;
RBL——蓄电池回路的导体电阻;
LBL——蓄电池回路的导体电感;
RY——负载回路的电阻;
LY——负载回路的电感;
EB——蓄电池开路电压,如果开路电压未知的话,可以按照U=2.0 V/节乘以蓄电池数量N进行计算。一般的,可以假定充满电的蓄电池为EB=1.05NU,未充电或放电结束的蓄电池为EB=0.9NU。
仅蓄电池供电工况下短路电流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在短时间内达到短路电流峰值,然后电流会逐渐减小至准稳态短路电流,并由蓄电池的持续供电,直至蓄电池电量耗尽或其他原因摆脱短路工况:
图2 短路电流与时间的近似函数关系[4]Fig.2 Standard approximation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time注:ip—短路电流峰值;tp—到达短路电流峰值的时间;Ik—达到准稳态时的电流;τ1—上升时间常数;τ2—下降时间常数;Tk—短路电流的持续时间
准稳态短路电流为:
(2)
短路电流峰值为:
(3)
(4)
图3 到达峰值电流的时间tpB、上升时间常数τ1B、下降时间常数τ2B与之间的函数关系[4]Fig.3 Time to peak tpB and rise time constant τ1B as a function of
下降时间常数τ2B假定为一个固定值:
τ2B=100 ms
(5)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管是由于多点接地造成正负极之间短路,还是正负极之间由于其他原因短路,最终都是通过产生的电流,进而引起电压的变化而造成影响。本文中对蓄电池直流系统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和分析,旨在提供一种直流系统的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并进而提高直流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使得直流系统的短路,从如何形成、如何发展,到最后有何影响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降低对直流系统多点接地、系统短路的恐惧。
本文进行计算时,以图4的48 V直流系统为例,对于其他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图4 蓄电池短路计算等效电路图Fig.4 The equivalent circuit of battery short circuit calculation
按照图1给出的信息,可得:
RB=0.45×23=10.35 mΩ
LB=0.2×23=4.6 μH
在不计短路点的接触电阻时,得出:
τ2B=100 ms
τ1B=0.52 ms
tpB=3 ms
即蓄电池出线侧出现正负极短路问题时,将在3 ms内达到峰值电流4 923 A,若短路持续发展,蓄电池能持续供电,且保护均不动作、导线均未熔断的情况下,则最终的短路准稳态电流为4 433 A。
但电流的持续时间真的能达到那么长的时间吗?这就取决于回路中的保护动作速度及短路点是否熔断。
本例中讲的是蓄电池出线侧正负极短路,在该回路中,并无保护装置,因此,电流会持续,直至蓄电池损坏无法供电或短路点熔断。
根据参考文献[9],计算直接引用公式:
(6)
进而推导出:
(7)
式中:J——短路部位电流密度,单位A/mm2;
S——短路点接触面积,单位mm2;
t——短路电流持续时间。
由于短路点并不是正负极的导线的全接触,更多故障情况下是点接触。在点接触时,由于接触面积小,因此,电流密度大,导线会由于熔断而断开连接,假设短路部位截面积为1 mm2时,按照准稳态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点熔断时间为:
假设短路部位截面积为4 mm2时,按照准稳态短路电流计算短路部位熔断时间为:
但当短路部位截面积>6.81 mm2时,由于电流密度已小于651 A/mm2,此时,短路电流可能会持续存在,短路点可能不会熔断,直至被人为断开或蓄电池电量放尽。
在实际工作中,短路接触部位为点接触,接触面积都很小,在短路部位熔断后,由于重力或导线本身张力等的作用,短路部位碳化等,短路点将断开。本文为定性分析,在进行故障最短切除时间时,选择≤1 mm2作为短路故障点的接触面积。
但是,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际故障发生的多样性,短路点并不总是会熔断。例如:短路点由于重力作用而接触时,由于重力作用会随着接触部位的融化接触面积会增大也是有可能的;也可能会存在弹力、浮力等导致的接触,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
同时,也需注意蓄电池短路的危险性: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并断开的话,由于大电流通过蓄电池,电解液温度会上升,可能会引起人员烫伤。同时,短路点由于接触电阻较大,温度会急剧上升,甚至产生电火花,如果故障点发生在蓄电池正负极的接线端子,可能会引燃蓄电池外壳进而引爆电解液,因此对于这类故障要充分重视。如果故障点不在蓄电池本体,而距离较远时,电解液体温度会上升,通过蒸发可以带走热量,一般不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根据图1中的电缆信息:
RBL=1.1 mΩ
LBL=0.15 μH
在不计短路点的接触电阻时,得出:
短路点熔断时间:
t1=1.5 ms
蓄电池出线至开关柜的回路中配置的NH4a-800 A,gL/gG的熔断器,如短路故障发生在熔断器进线端,由于故障电流不通过熔断体,故熔断器开关无法起到保护作用;若短路故障发生在熔断器的出线端,则根据熔断器的脱扣曲线,在4 007 A故障电流下,其熔断时间约为4 s,通过熔断器熔断可将故障点切除,避免故障点持续放电。
根据图1的电缆信息,可得:
RY1=131.4 mΩ
LY2=3.04 μH
在不计短路点的接触电阻时,得出:
由于故障电流较小,在接触面积为1 mm2时,短路点不会熔断。
回路中所配置的S262UC-C16的空开,根据其脱扣曲线,在320 A电流下,其脱扣时间≤0.02 s,可将短路点切除。
若出现空开拒动时,此时的故障电流较小,可以有8~10 h去处理短路故障点,对系统影响小。
根据上图中的电缆信息,可得:
RY2=2000 mΩ
LY2=28 μH
在不计短路点的接触电阻时,得出:
由于故障电流较小,在接触面积为1 mm2时,导线不会熔断。
第二级回路中所配置的为LITTLEFUSE公司1 A的熔断器,在21 A故障电流下,其动作时间为0.001~0.01 s,可迅速将故障点断开。
通过以上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1)在蓄电池与熔断器之间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大,且无保护装置,只能通过短路点熔断的方式才能切除,若短路点不能熔断时,蓄电池会一直放电,直至被人为断开或电量耗尽;短路时,负载无法维持正常供电电压;
2)在熔断器出线与母线间出现短路故障时,短路电流大,可以通过熔断器切除故障点,但是由于熔断器切除耗时较长,负载会失电,且需人为更换熔丝后才能恢复供电,对负载影响大;如果短路点接触面积小,则可以通过短路点熔断来切除故障点,此时由于故障点的快速切除,失电只有1.5 ms左右,一般不会影响负载的供电;
3)在负载侧出现短路故障时,由于电缆路径长,电阻大,因此短路电流小,无法通过短路点熔断来切除故障,一般通过断路器或负载的熔断器动作来切除故障点,只会对本回路产生影响,不会影响其他负载的供电。
表1 不同短路点危害统计表Table 1 Data analysis of different short circuit points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计算,明确了直流系统在短路故障后的保护动作情况和电流变化趋势,从而揭开了直流系统短路的神秘面纱,消除了对短路的盲目恐惧。本文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实例分析,国内也亟须制定相应的标准或导则,以推广先进分析方法和理念。直流系统短路故障可定量、具体地进行分析,这对故障根本原因分析是有利的,对保障直流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