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精神血脉,是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精神财富,也是共产党执政建设的精神动力。厘清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明晰铸牢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动世界发展、擘画人类命运,彰显中国和平崛起、谋求世界大同,秉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时代意蕴,探索促进政治认同、增强经济振兴、提振话语建设、厚植安全网络、筑牢生态安全的培育进路,有助于凝聚全世界各国人民守望相助的内源性动力,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道路的世界梦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
[关键词]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逻辑;重要价值;实现进路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1)05-0012-08
2017年12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愿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一直是新时代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上作出的经验总结和时代考量,对于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在迈入全球化治理的新时代,厘清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培育进路,对中华民族以崭新理念、世界眼光和战略举措全面贯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践行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具体方针政策、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历史性、辩证性、耦合性的系统发展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升华和接榫,是深邃的历史逻辑、深厚的理论逻辑、强大的价值逻辑和厚植的实践逻辑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与时俱进和一脉相承,而且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伟大创新和深度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于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同社会”的文化土壤,汲取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人类智慧,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问题的现实解答,也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未来生活理想的理论回应;是对中国共产主义道路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人类所面临的社会发展危机的深度思考。明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生成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对唤醒人类使命感和归属感、增强人类命运与共意识、提升人类命运共患难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一)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逻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古已有之,人类社会相融发展到今天,既是“自为”与“自觉”的历史进程,也是不断超越国家、民族和阶级的时代要求和现实召唤。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人类发展观,是对中外历史与现代外交方略的高度总结、概括与指引,承载着对人类命运的历史考量,符合当今世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
从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共同体”理念从古至今一直深刻体现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战国时代,许行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2]336倡导统治者应当和农民一起参加劳动。道家的“小国寡民”、儒家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14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国“大同”思想,只不过其思想反映的是胸怀家国、心系天下的古代命运共同体。到了近代,太平天国運动所追求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大同生活状态,以及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志士在《春秋董氏学》中所表述的:“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4]77表征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须按“乱世”—“升平”—“太平”这“三世”历程演进。到了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三民主义”认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5]329等。故从上面可以发现,他们都为实现其“大同”社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指出,努力工作,创设条件,使阶级归于消灭,使人类实现大同[6]。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基于历史和现实,对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战略决断。后来,江泽民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变化,胡锦涛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伟大理念。现如今,习近平立足新时代的战略基点,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而“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则从实质上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稳步发展。以上窥测,不难发现,从古至今,“共同体”理念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古人超越民族与国家的天下观一脉相承、无缝衔接,既是历史之传承,也是时代之潮流,它不仅深刻体现了古代中国东方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而且也从战略高度凝聚了全球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意蕴。
反观西方社会,斯多葛主义者最早提出了世界主义的人类命运观,他们心中的世界城邦是一个囊括一切万物的人类共同体,人类按照既定的法律秩序有组织、有纪律地生活于其中。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在《论国家》与《论法律》中强调法律的作用和重视国家管理中的人的因素。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成为共同体,是因为分享了正义的法则,世界城邦的真实在于人们分享正义法则后有了共同的权威和制度”[7]。世界城邦就是正义之邦。随着资本的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和广泛,于是世界城邦理论再次被关注和阐释。康德的《永久和平论》揭示了康德所赋予的“永久和平”理念的真正内涵和重要意义,凸显出康德对人类历史和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哲学构想。美国约翰·罗尔斯在其《万民法》中将公平自由正义理念深入到人类和平事业的建构之中,阐述了从“公平正义”出发构建世界正义的法则和理念,将正义理论从国内延伸至国际。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师从罗尔斯的托马斯·博格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全球正义,要求公平对待世界上的每个公民,不论国籍和种族;在分配基本权利、机会、资源和财富时,要将种族和国籍等因素忽略,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人。“全球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要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要求建立全球新秩序,主张世界主义和普遍道德主义,积极为人类发展谋求“共同体”,建立一个正义的全球制度。进入20世纪,联合国的成立,从实践逻辑上推进了“共同体”理念认识的落地生根。迈入新世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付诸实践则承载了东西方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人类共同应对世界挑战和未知命运的战略安排。
有鉴于此,对东西方“共同体”历史脉络的梳理,能见证东西方人民对“共同体”理念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就是东方人民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历史;是全球人类为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的生动尝试。诚然,理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必须秉持对东方中华文明“共同体”理念的历史传承和对西方文化对“世界大同”意识的现实甄别。
(二)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逻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全世界的大肆蔓延,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其干扰甚至破坏。全球化的现实状况加剧了政治蜕变、经济失灵、文化错位、安全失效、生态失调等,这些都危及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构建。人类何去何从,成为世界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闪亮登台正是对这一现实困境的正面回应和现实解答。
在政治领域,世界小国不能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政治模式,虽然在发达国家的政治指挥棒下纷纷仿效建立了以欧美政治模式为特色的政权发展道路,但其结果是真经未取、政权更迭。作为主流政治样态的欧美各国,其政治更是乱象丛生、蜕变不断。美国身份政治崛起,大企业和利益集团全力扶持代理人走向总统宝座,富裕阶级、大企业的特权资本家掌控国家的政治运转和发展模式,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无独有偶,欧盟亦开始步美国的后尘,英国已经宣布脱欧,法国因“黄马甲”运动,民心不稳,裂痕重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重了欧美政局的动荡不安。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面对政治蜕变、世界黯然的现实境况,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8]人类命运共同體必将促进人类政治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在多样化的政治变局中,寻求解决政治蜕变的关键一招就是构建人类政治共同体。
在经济领域,世界各国经济普遍走向低迷,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霸权思想开始在全球蔓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开始在全球实施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政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自由度和便捷性大为受损。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对全球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和发展作用,其经济失灵势必会引发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动荡。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经济波动和经济失灵的全球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习近平指出: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9]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的构建不仅关乎本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事关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为此,建立世界经济共同体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治本之策和保险秘钥。
在文化领域,世界各国因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本国文化在世界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变得更加封闭、错位。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经济政治上的强势地位对弱小国家展开文化侵略,对其输入西式文化产品、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依靠国际互联网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传播政治谣言、黄色、暴力、迷信的东西等。在西方文化霸权的攻势下,弱势文化或边缘文化根本无法立足,甚至出现文化错位,导致不能正确认识本国文化优势地位,并对本国文化产生怀疑和抵触。面对西方文化侵略的隐形模式,我们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0],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包容是一种柔性发展,应在保持自身特色文化发展的同时,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通过坚守文化阵地,发展多样性文化,实现文化的正位发展,全力推进世界文明共同体建设。
在安全领域,世界安全面临极大的挑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打着“自由”和“民主”的幌子对世界一些小国或弱国展开军事打击,一味地将其意识形态强加于其他各国之上,对于挑战其权威的国家实施精准打击和报复,甚至对中国实施贸易战和人权战,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同时,恐怖主义、核泄漏、生物入侵、网络攻击、太空垃圾等形形色色的安全威胁正扑面而来。有鉴于此,为妥善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和照顾彼此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合理安全关切,积极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11],以对话协商、互利合作、平等对待的方式解决安全难题。安全失效不是一国之难,而是全球之困,为此,全面践行全球新安全观,树立全球治理观和国际权力观,以更加敏锐和合作的态度推动建立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全力加强全球治理建设,形成安全稳定治理格局,以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意识来应对国际危机和安全挑战,合力促进世界安全共同体建设。
在生态领域,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国因经济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或者破坏,生态问题成了民心之痛和社会发展之顽疾。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矿藏殆尽、土地沙化等新挑战层出不穷,生态失调的严峻状况正威胁到世界的整体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有机生物系统正面临不协调的循环发展状态。面对生态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11],坚持走天人合一、绿色低碳、循环节能、道法自然、永续发展的生态大道,“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2]。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世界生态共同体发展道路。
二、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意蕴
时代召唤思想的引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追求。新时代寓意着新起点、新动能、新战略,全面领会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必须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同心同德,合力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 构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基础。
维护国家统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构建和铸牢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生动力和实践导向。国内外情势纷繁复杂,在国际竞争中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其思想的深厚逻辑和价值意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基础、固本源。中华民族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和抗争。立足新时代的历史奇点,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维护祖国统一、追求民族复兴仍然是时代赋予我们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担当。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价值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发端于中国,必须将自身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实践价值和生命逻辑。而维护国家统一则要坚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价值理念,深刻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建设。只有这样,祖国统一的基础才会更牢,人心才会更稳,民族复兴大业才能实现。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正处在历史的交汇点和关键阶段,能否正确处理好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正确关系,事关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和完成,事关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实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强力推进,中国将在完成本国国家统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紧密联系,求同存异、合作发展,推动全世界人民为实现自身发展目标和梦想贡献力量。有鉴于此,学习领会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以深邃的世界眼光和虚怀纳谏的人文胸怀,统筹推进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通力合作,走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道路。
(二)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推动世界发展、擘画人类命运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智慧动力。
推动世界发展、擘画人类命运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题中之义和根本原则。立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统筹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加强国际合作,必须牢固树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理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时代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这个关乎全人类命运的重大时代课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擘画了一张世界蓝图,深刻阐明了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世界理念。当今世界是一个命运与共、守望相助、和谐共存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强调,要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诚然,人类社会亦处在风险管控增多、挑战无处不有的变局时代,这就要求人类社会必须暂时摈弃分歧、搁置争议、求同存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为基础,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寻求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同时,人类应该反思世界之痛和自身之病,在坚持人类命运与共的前提下,坚守自我,道法自然,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存、共融发展,这样在新的变局中人类才能得到自然的回馈和社会的滋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要求世界各国人民努力推动世界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全世界人民以人类命运为己任,深化战略合作,同心构筑人类命运家园。在人类共同的命运抉择上,凝心聚力共促发展,以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提振人类命运的关键抉择。
(三)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彰显了中国和平崛起、谋求天下大同的时代使命和大国担当。
中国和平崛起、谋求天下大同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现实基础和价值指向。当前世界变幻莫测,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乱象丛生,长臂管辖思维横行全球。对这一现实困囿,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其进行了全局性考量和回应。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伟大统摄力就是在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拓发展基础上,有序促进世界外显性的和平与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是时代之呼唤,而且是人民之所盼。心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合事物发展之逻辑,顺人民诉求之应然,循自然法则之规程。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中国来说是促进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生力量,而对于世界而言,中国的和平崛起则是社会有效构建和筑牢世界和平发展的稳定器、助推器。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快速稳健发展报以欢迎和肯定的态度,但仍有少数国家或组织对中国的快速发展表露出担心,“国强必霸”“中国威胁论”“中国统治论”等不绝于耳。面对质疑和偏见,中国政府和人民用现实和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的清白和担当,这就是习近平人類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和“一带一路”实践模式的全球展开。这既是对国际社会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正面回应,更是对“国强必霸”思维的现实反击。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中稳步推进,这不仅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认知,而且促进了“一带一路”实践的广泛拓展和行稳致远。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和平崛起、谋求天下大同的时代使命一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另一方面从战略上深化了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彰显了中国继续为促进人类自由发展、谋求天下大同社会的信心和决心。于此,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中国自身发展之福气,更是世界发展之运气。
(四)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整体性挖掘和守正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硬核文化基因和动能运聚。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改革浪潮,如何实现文化的正位发展,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厚植文化底蕴,追求文化创新,是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文化问题。有鉴于此,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破解自身文化命运的基础上,有序对接全球文化命运,整体性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守正创新民族文化,合力共促全球文化走向共融共生发展。毕竟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蕴含了全人类的共同文化价值和硬核文明,对其传承和发展既是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完善,更是对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文化智慧和优良文化传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成部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理论来源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中不断传承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协和万邦”政治观、“义利相兼”经济观、“和而不同”文化观、“和衷共济”安全观、“天人合一”生态观等。反观世界优秀文化大多都是站在世界主义的城邦文化中来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于此,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站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应对现今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传统安全威胁和一系列非传统安全挑战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和贡献出的中国方案。它的提出、发展乃至壮大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硬核基因,离不开世界优秀文化的多元补充,对今后人类命运的解决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中国智慧,其价值意蕴不仅为中华文明注入新鲜血液,而且为推动世界文明继续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因此,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整体性挖掘不仅有助于丰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而且有助于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用于实践,拓展其实践效能,深化其实践动能。
三、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进路
构建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是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战略导向。为此,全力促进政治认同、着力增强经济振兴、大力提振话语建设、全面厚植安全网络、夯实筑牢生态安全是新时代强化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追求和价值旨归。激发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方面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实践,不仅需要自身发展的强大原生性硬核力量,而且需要发挥国际社会的战略支撑作用。
(一) 全力促进政治认同,强化培育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政治底蕴
政治认同是一个国家凝心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的决定性因素,對自身政治认同的解决源于对其本民族和社会管理的高效治理,是本民族对国家认同感的具体呈现。一个民族只有长期保持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深化自身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同理,一个国家只有坚持引导对本民族的国家认同,才能厚植国家的世界政治认同感,担负起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命。有鉴于此,全力促进政治认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10],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这不仅有助于深化政治理念,促进政治认同,而且有助于以此为基础,强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政治解决。
1. 各国应坚持普惠性政治福利模式,牢固树立本民族政治认同感和使命感,以构建政治合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建发展,不断夯实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根基和政治稳定力。
2. 全面强化本民族、本地区、本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自身发展的爱国热心促进本民族对世界主义的良性认知和优化发展,使民族爱国之情紧密嵌套于世界一体化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格局之中,从而实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政治认同。
3. 各国政府应搁置争议、摈弃分歧、求同存异,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增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11]意识,在反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径的共识下,通过平等协商,政治对话解决分歧,积极谋划全球政治共同体建设。
(二) 着力增强经济振兴,夯实培育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经济根基
经济是民生之本,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大力加强经济建设,是夯实培育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物质基础。对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狠抓经济建设是促进本国走向永续发展的治本之策。经济发展的好坏关乎本国政治、文化、安全、生态等的和谐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支撑。诚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困境迎刃而解,它不仅将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倡议的“一带一路”在全球深入推进,而且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为此,着力加强经济建设,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0],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解放经济动能,促进经济全球发展,而且有助于以经济的繁荣发展促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
1. 加快推进各国经济建设步伐,凝心聚力、守望相助,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为基础,强力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此基础上,以经济的互联互通,带动和促进各国民心相通、政策沟通,从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广泛接受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2. 着力强化政策协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在解决供给侧结构性和需求性结构的动态平衡基础上,积极维护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世界开放型经济建设,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包容发展。
3. 深化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模式,将发达国家的科技性动能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性禀赋精准结合,进而擘画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质量经济格局。只有这样,才能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的经济根基,从而在世界变局中重建全球经济新局,促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建构。
(三) 大力提振話语建设,筑牢培育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文化基础
国家话语体系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话语建设事关国家整体软实力的提升和发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如若要提升国际话语权力,顺利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就必须注重文化建设,切实增强文化硬核软实力。文化实力的强弱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标识,加强文化建设不仅是发展本民族文化血脉,而且是加强本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纽带。有鉴于此,提升话语建设,培育文化新动能,在文化上,就“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0],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这既是对各国传统文化的承袭和弘扬,更是对文明交融互鉴发展的智慧提升,有助于增进世界了解和沟通,促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包容共促发展。
1. 在全面增强硬实力的基础上,切实提升话语建设,夯实话语基础,以综合国力的全面增强来促动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进而带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认同,促动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接榫。
2. 全面加强软实力提质增效,在内生性动力来源上做足功课、下足功夫,切实增强话语能力,以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不断深化思想根基,全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细化和外在实践。
3. 高度重视文化体系构建工作,在不断完善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同时,努力增强中国话语体系与世界话语体系的完美对接,以自身硬核性发展能力来完美整合现行世界话语体系,从话语主体、平台、内容、方式等方面全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正视文明差异促进文明互鉴,以深化文明包容促动文明多样性发展。
(四) 全面厚植安全网络,切实强化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安全根基
全面践行全球新安全观,树立全球治理观和国际权力观,以更加敏锐和合作的态度推动建立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加,随之带来的安全形势也更为严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在一起,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对此,在安全上,各国应积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12],尊重和照顾彼此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合理安全关切,积极平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努力推动全球安全治理建设,形成安全稳定治理格局,以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意识来应对国际危机和安全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建设,真正织密织牢安全网络,全面增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安全根基。
1. 深入开展全球安全形势研判,全面加强安全共同体建设,妥善应对全球安全风险挑战。在大数据时代,筑牢安全根基,一方面要着眼于安全立法制定;另一方面,要剔除各国对国家间的双重安全标准限制,走安全共融发展和共享发展之路。
2. 深入构建安全治理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安全,从根本上精准推动“安全共同体”发展。以安全治理为契机,深化各国政府管理改革,营造安全至上理念,坚持安全准则,妥善协调各国应对安全危机,以此推动安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3. 深入开展国际安全对话、交流建设,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安全格局,以安全对话妥善解决彼此分歧,努力管控安全风险。在安全平台和祥和交流的国际氛围中,积极凝心聚力,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环境。
(五) 夯实筑牢生态安全,强力推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态基础
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子孙后代的未来和人类发展的前途命运。重视生态安全,就是重视人类生命;筑牢生态安全,就是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全面加强生态治理,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至上理念,着眼于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对此,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10]58-59,建设一个生态自由和谐的世界。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呵护自然、爱护自然,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环保持续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努力促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态发展。
1. 全面加强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强化生态安全治理,积极构建生态安全命运共同体。其一,人类必须加强生态安全建设,包括强化环境测控、山水林田湖草沙动态监测、土地沙化及植被覆盖率监测等;其二,必须强化生态安全治理,加强大数据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2. 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全球治理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促动绿色经济循环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加强源头治理,强化政府环境治理管理决策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深入开展治理效果监测,以治理成果推进生态文明的全球共享共治,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和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3. 深化全球环境数据共建共享,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指向促进全球生态治理的合作化和便利化。各国在保持自身生态文明治理的基础上,合理关切世界其他国家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共同为建设人类美丽的生态家园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总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一项系统性、世界性和人类性的“生态新政”工程。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需要未来子孙后代的接续努力方能完成。它不仅关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筑牢,而且关乎人类自由而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建成。立基新时代新起点,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全面对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征程上,深度挖掘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时代意蕴,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面临的现实困囿,进一步增强筑牢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信心和决心,以切实有效而富有实际力的实践行动促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的深入发展和和谐构建,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服务于中国,又服务于全世界,从而硬核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源性发力和外源性前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J].当代世界,2017(12):4-7.
[2]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3]罗安宪.大学 中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康有为.春秋董氏学: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0.
[5]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6]张金福.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18.
[7]代金平,沈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底蕴、文化范式与历史逻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8.
[8]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关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2).
[9]习近平.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2016年9月4日,杭州)[N].人民日报,2016-09-05(03).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02).
[12]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02).
(责任编辑:木 衫)
393950033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