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选用优质视频课程个案,应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进行教学互动分析,采用NVivo客观的数据编码反映课堂教学活动,对优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进行矩阵和曲线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精准教研,改进教学模式;挖掘数据,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技术助力,优化师生互动模式。
关键词:课堂互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优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NVivo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9-00-03
开展信息化教育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锻炼学生数字化思维,以达到培养数字化公民的目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行为。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由于受教师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大致表现为师生之间浅层次互动明显、机械化和形式化互动突出、互动形式单一、互动缺乏情感等[1]。
分析优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总结和归纳教学视频中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特征,可以为一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提供思路和借鉴。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作为课堂互动教学分析技术,能有效适用于高中优质课堂案例的研究与探索,但现阶段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探索仍然较少。
1 研究方法
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是方海光学者在弗兰德斯提出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国外专家学者提出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修改提议、顾小清学者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系统的基础上提出的[2],其编码系统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沉寂和技术[3],它结合了信息技术学科特征,在分析系统中的动态曲线分析中新增了“技术”子维度,由“技术”形成的动态曲线通过教师和学生分别操纵技术的频次反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技术互动程度。
2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案例视频通过课堂实况录制形式完整记录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实现对课堂上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以及师生互动行为的捕捉与记录,对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加以调整和完善,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其他一线教师反思和查漏补缺。运用技术分析方法以及分析软件,把课堂教学视频记录的实况教学情境量化为可供分析研究的数据,通过客观的数据将课堂教学活动一一编码分析,以直观反映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有助于让教师对自身有更深入的了解,促进教师的课堂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数据上的有效参考与借鉴。
2.1 研究对象
研究优质课堂能有效体现教育供给,可以显现新课改的深化程度以及素质教育进程。信息技术优质课堂能反映当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更是对教育信息化的直接体现。研究信息技术优质课堂,能够提升教师素养,改善课堂结构,促进师生间交互和谐。文章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上北京市2019年度被评为“部级”优课展示的R教师的“选择结构”为个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育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中浏览量最高的一節课程,应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本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教学互动分析。
2.2 研究工具
面对课堂教学活动这一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过程,采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分析选取的教学视频课例,通过对视频课例中的师生行为进行分析与分类,形成师生课堂教学交互行为视频记录表。使用NVivo软件的节点编码功能对视频片段上的节点进行编码,并根据方海光学者提出的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编码表进一步把课堂教学视频编码分成4大块,16个类别,其中教师语言因素占8个、学生语言因素占4个、沉寂因素占2个、技术因素占2个。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按照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编码表进行分析,根据编码系统的规定每隔3秒钟指定一个编码编号,得到934个课堂语言活动的原始编码和933组编码对。计算相同序对的数量并填入相应的矩阵图形中,分析矩阵图形各个区域的频次和百分比。其中,矩阵图形中行和列都分别表示编码序号,行和列代表着某一特定序对,对应空格填写的数字代表着该序对出现的次数[4]。
3 结果与分析
文章利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编码进行数据分析,对课堂教学量化综合分析系统进行梳理,从师生互动行为矩阵分析结果和师生互动行为曲线分析结果两个维度实现对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堂的量化综合分析。
3.1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矩阵分析结果
利用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后,实行区域划分,划分为积极整合格、缺陷格和内容十字区[5]。从三个维度对师生互动行为进行矩阵分析,分别是课堂结构、风格倾向和情感气氛。
3.1.1 课堂结构
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行为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学生语言、教师语言、沉寂和技术,课堂结构通过课堂中的学生言语比、教师言语比以及沉默与混乱语言行为比反映。本视频案例教师言语的频次是514,学生言语的频次是90,沉默的频次是32,技术的频次是298。教师偏重内容的讲授,教师讲授的比例在课堂中占24.3%。技术的比例在课堂中占31.91%,其中学生操纵技术占20.99%,教师操纵技术仅占9.92%。数据充分说明教学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同时辅以教师讲解。说明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
3.1.2 风格倾向
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语言和间接语言的比可以说明教师的教学倾向和强化风格。本视频案例教师直接语言和间接语音的频次分别为317和197,直接语言和间接语言的比为1.61,充分说明教师在课堂中以直接讲授为主,辅以问答交互。师生互动主要通过提问,教师提问的口头禅如“对不对”“是吗”仅用于活跃课堂气氛,期待学生作出完整的回答,因此在编码时不算入4.1或4.2,4.1-9.1频数22,其中4.1表示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9.1表示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并形成4.2-9.1-3循环,即“教师提出封闭性问题—学生课堂集体主动回答—教师采纳学生观点或加以修饰”的循环,说明教师在促进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3 情感气氛
师生间的情感气氛通过编码表中积极整合格和缺陷格的比例反映。积极整合格频次越高,表明教师与学生课堂上的情感越融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越积极。在编码表中,积极整合格频数为29,频次较高,表明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良性互动。缺陷格频数越低,表明师生间情感交流的隔阂越少,教师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6]。编码表中缺陷格频数为3,集中发生在教师在临近下课时操作电脑挑选学生课上优秀作品,课堂出现短暂混乱。通过观察积极整合格和缺陷格的比例发现,教学过程中课堂整体气氛活跃,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恰当,师生互动融洽。
3.2 信息技术优质课堂师生互动行为曲线分析结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技术是基础,文章对师生操作技术的行为动态进行曲线分析。
3.2.1 师生言语行为曲线分析
教學活动过程以教师言语贯穿,学生言语行为高峰几乎与教师言语行为高峰保持同步,说明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良性互动,教师在讲授完毕后,基本上都会留有一段空白时间,用于学生主动回答。学生主动回答期间,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如点头示意、对学生回答内容表示认可或提出改进建议。就师生言语行为互动而言,如自12分钟起,教师言语行为出现大幅下降,通过观察教学进程,发现教师当时正要求学生上机操作,在学生上机时段,教师语言大幅减少,期间主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或是和学生一对一问答,对于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教师及时发现、汇总并作统一解答。
3.2.2 师生操作技术曲线分析
师生对技术的使用,不再是以往单调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授课期间教师利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等,通过联网方式同步到教师电脑大屏以及学生电脑,实现数据实时共享。步骤如下:第一,教师示范案例操作,学生学习案例;第二,学生创新,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案例设计;第三,教师用手机设备拍照上传电脑并分享学生作品;第四,课堂讨论,学生集体调整完善。
教师应用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并利用技术开展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4]。
4 教师改进教学建议
4.1 精准教研,改进教学模式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查看分析报告进行自我反思,达到改进教学的效果。或组建教研共同体,结合在线教研,分析评价,最终达到改进教学的效果。教师主要通过语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语言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语言应当是动态立体生成的,而不是事先规定的模板[7]。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反应,给予及时且有效的语言和行为反馈,切不可千篇一律,对不同的学生套用同一个反馈模板,而是应该针对学生个人性格特点与特征作出调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可学生作为个体存在,对学生的回答和理解给予高度重视,尊重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和个性化反馈。
4.2 挖掘数据,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教学不应局限于简单的灌输知识,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题讨论或进行项目式学习,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互动的机会。教师应分析优质课堂并获取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对课堂互动中易混乱的环节加以取舍和调整。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设备越发全面和完善,这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获取教学和教研数据,进而作出教学决策。通过获取的大量数据,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学生需求、教学环境和设施制定教学方案。与此同时,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识别信息有效性、了解学生实际需求、运用数据反思教学的能力[5],要做到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允许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 技术助力,优化师生互动模式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模式主要是问答式[4]。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回答,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时反馈,转变学习评价方式,构建高效和谐的课堂互动环境,如通过形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课堂集体主动回答—教师采纳学生观点或加以修饰”的循环,让学生积极表达课堂上的所学所想,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创造恰当的课堂节奏,营造师生互动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参考优质课堂,剖析优质课堂的内在价值,并将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技术和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课堂专注度,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另外,教师应合理应用技术,助力教学活动开展,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并开展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
5 结语
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来看,优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师要学会把学生当作学生看,对学生的偏激行为给予必要的宽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数据反馈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掌握情况和课堂教学氛围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在技术的支持下,师生互动方式趋向多元化,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再局限于教师—学生的互动,还可以是教师—技术、学生—技术、教师—技术—学生、学生—技术—教师,要通过技术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以达到优化师生互动模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凯,马宏佳,李丹.基于3C-FIAS的优质科学课堂互动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82-102.
[2] 罗刚,林思杏,何文涛,等.基于iFIAS分析的信息化课堂师生互动研究:以广西区域高中英语信息化课堂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2):75-81.
[3] 方海光,高辰柱,陈佳.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109-113.
[4] 朱涵,郭卿,刘飞,等.盲校数学优质课堂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的案例研究:基于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iFIAS)[J].中国特殊教育,2018(7):41-47.
[5] 汪琼,李文超.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实践误区与对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3):12-17,43.
[6] 万昆,姜悦.技术支持下的优课师生互动行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6):54-59.
[7] 葛余常.数学优质课堂的教学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4(34):54-56.
作者简介:秦安格(199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3737501908236